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广播电视业务 >之道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评论进展之道

之道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评论进展之道

收藏本文 2024-02-08 点赞:21369 浏览:953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因此媒体间的竞争正逐步从量的竞争转化为新闻品质的竞争。广播媒体要继续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就必须重视节目质量的提高,尤其要重视发展广播评论,以凸显节目的差异性,培养忠实的受众群体。本文旨在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评论的应对之道,探讨如何改善广播评论的质量,扩大广播评论的舆论影响力,并对广播评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广播评论 新媒体 发展前景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快速发展,特别是Web2.0时代的到来,各种传播技术的更迭使得受众对媒介的运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新旧媒体呈现融合趋势,使得广播评论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社会环境的变化、受众收听兴趣的转变,也对广播评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一、广播评论受到媒介、受众、社会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udooo.com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评论的发展离不开媒介、受众、社会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需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媒介新特点,接受听众收听习惯和方式的变化,同时满足社会环境对广播评论的新要求。

1、媒介因素

作为一种传播工具的广播,建立在以表情达意的声音和电波传送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由电波传送的声音(包括有声语言和音响)表情达意,以听为基本传、受手段。声音尤其是有声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交流工具。
正如20世纪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表示:“我们的眼睛是有限的、定向的,在任何时刻都被局限在远远小于听觉世界的一半的范围以内。但是,耳朵是包罗万象的,对无限范围内产生的任何声音都始终是敏感的。我们可以从一个非常广泛的范围内听到任何一个方向、任何距离以外传来的声音。”①
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具有直接便捷、传送范围广、潜在受众多、表现能力强的长处或优点。但有声语言也有短处或弱点,如有声语言稍纵即逝;不能或不易保存,多次转述容易走样,甚至面目全非等,这虽不是绝对的传播障碍,却经常起着抑制传播优势的消极作用。
过去,广播作为专业的新闻机构,利用自己的记者和硬件优势,收集和筛选各种新闻信息,以平衡、中立、可信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但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目前,各种类型的搜索和推荐引擎的崛起让这些新时代的内容发布者们可以获得比传统媒体更大的优势。
广播从业人员需要适应新媒体环境对广播评论的影响,通过学习和借鉴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加强广播评论的互动性。广播曾是先进科技的产物,同样,它的发展也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当下手机、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的结合给广播挖掘自身蕴藏的巨大潜力提供了新契机。广播应当重新衡量自己的价值,研发新技术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

2、受众因素

广播评论要充分考虑受众因素的影响,适当分析受众构成和收听取向,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广播评论深受听众因素的影响,分析听众状况是发展广播评论个性特征至关重要的一环。传播作为一个过程,它的客观效果是通过受众实现的。受众结构的构成以及收听兴趣的取向,对于传播效果,尤其对于以说服为目的的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影响极大。
近些年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数据表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广播应重视为平均接受能力较低、处于半收听状态的听众怎么写作。可以发现,就广播的某个个体听众说,其年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收听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就整体构成却是较为稳定的。但还需指出的是,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车载广播得到了技术上的支持,因此某些城市广播收听人群的构成中有相当一批的上班族,他们收听广播的时间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因此广播评论需要照顾到这批听众的收听兴趣。
根据传播学相关理论,“受众”角色变化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大众受众阶段、分众受众、适位受众时代和受众的“一对一”时代。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广播进入分众受众时代,这一阶段受众开始有选择地获取信息,侧重某一类型的综合台在各地出现。
目前我国电台设置基本处于“分众受众”阶段,部分节目设置走向“适位受众”。同时,从技术上看网络电台数字广播已经为进入这一阶段提供了物质条件,已经为进入受众的“一对一”时怎样写了准备。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受众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是信息接收者,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受众不再只停留于被动收听,参与意识愈发高涨。媒体有必要对受众进行研究,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广播节目“向谁说”、“说什么”“想听什么”的问题,简言之就是要研究针对目标听众群如何有效地制作与播出广播节目。

3、社会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转型期,从国际社会发展经验看,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显期”。随着社会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此外,人民群众的思想也更加多元,独立性、差异性愈加明显,呈现多样化、多变化的特征。
我们看到,一些广播评论仍然大讲官话,没有站在群众角度分析事件发生背景、原因,甚至造成了信息的缺位而导致谣言满天飞。另一些报道则过分夸大事实,把邻里纠纷、街头闹剧、社会阴暗面作为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这两类报道都因为缺乏大局意识,扭曲了事实,误导民众的认识和理解。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广播评论需要正视诸如社会公平失衡、法制欠缺、道德理论重构等方面的矛盾,积极引导理性平和的社会情绪与国民心态,从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共同抵制破坏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行为。一方面,对热点的新闻事件及时做出回应,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另一方面,通过媒体,聚焦新闻热点,促进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矛盾的解决。
社会转型期矛盾突变,舆论环境复杂,只有用发展的眼光解决这些矛盾,才能让民众相信党的领导、相信政府的执政能力,坚定对发展的信心和期待。而广播评论应发挥起舆论引导作用。

二、广播评论的“优化”途径

我国的广播评论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广播评论距思想精深、制作精湛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未来的发展中,广播评论仍有广阔的空间值得开拓。广播评论在技术层面受到的诱惑相对电视、网络来说要少很多,这为广播评论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部条件,有利于广播评论的健康发展。现就如何“优化”广播评论以满足听众的收听需求提出如下建议:

1、运用直播和微评论,提高时效性

目前,广播评论的时效性存在一定的滞后。为了提高广播评论的新闻性,可采用微评论和直播连线的报道,大大提升广播评论的时效性。所谓微评论,就是长度不长,但是针砭时弊的评论。处理好广播评论内容的长度,缩短广播评论的时间,有利于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同时,减轻制播压力。此外,直播和现场连线能有效提升节目的时效性。此外,在重大的新闻事件中,广播评论应该做到不缺位,做好统筹策划工作,选题切不可忽略某些重要议题。

2、完善体制机制,拓展网络渠道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台正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一道,开始跨行业、跨媒介、跨平台地合作。实践证明,电台与其他媒体间的合作,将有利于广播本身的发展。在合作过程中,媒体间共享资源,将有助于扩大社会影响力,开创互利共赢的局面。
以人民广播电台为例,2012年7月3日,其与全国16家报业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是迄今为止中国广播媒体与平面媒体最大规模的跨媒体合作项目,

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成为人民广播电台布局全媒体的重要一步。跨媒体的合作有利于资源的优势互补,广播媒体和平面媒体有着相同的社会责任和新闻价值观,因此可以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作为互联网和手机、电脑结合的天然产品,目前微博是与广播融合的好伴侣。2011年5月新浪微博推出的“微电台”应用,意味着全新的传播平台在广播与微博的融合中产生。搭载着新浪微博的巨大用户数量,“微电台”体现出了覆盖面广、用户多元化、互动性强等优势。
广播评论应当积极探索“微电台”等形式与新媒体展开合作,适应主流人群接收方式的变化,突破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流程,学习借鉴新媒体在争夺信息发布时间上具有的天然优势,建立起全新的播出平台。广播媒体应重视新媒体业务,运用网络链接等方式,将新闻历史、背景和海量的关联信息提供给受众。
参考文献
①马歇尔·麦克卢汉:《通讯中的探索》,转引自胡正荣、曹璐、雷跃捷:《广播的创新与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68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新闻系201研究生)
责编:周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