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国防教育 >对于衔接对当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书写

对于衔接对当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书写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14102 浏览:594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整合中小学教育质量内涵理解,形成共同的目标追求

受小学生初中实行免试入学等因素的影响,小学教育侧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养成、智力的开发等而忽视学科“双基”,淡化学业成绩(分数),从某个角度来讲,小学教育重“质”轻“量”;而中学教育受高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的学业成绩、升学率仍然是学校、教师的目标,可以说是重“量”轻“质”。价值目标的不一致,是造成中小学相互埋怨、责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回顾在实施应试教育的时代,由于中小学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能“考”出好成绩,相互指责的现象比现在少得多。质量,包含质和量两个方面,教育质量亦如此。中小学应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兼容,既重“质”又重“量”,即把中小学教育质量具体化为学生的“分数”(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水平)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习惯、兴趣、情感、价值观、方法等形成状况)两方面,也就是把“三维目标”具体化,使中小学在目标追求上一致。(注:对于考试成绩(分数)的认识,我们要防止过“左”的倾向,认为一谈分数就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指出:“不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工作的唯一依据”。也就是说,并没有规定考试成绩不能作为评价教师、学生的依据,成绩是可以作为评价的一个依据的,只是不能把它绝对化、单一化或者权重过大。另外,百分制与等级制这种评价方式也是各有优劣,各有利弊,也不能过于绝对化。)当然,中小学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就显得尤为急迫、重要,特别是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评价。

二、审慎选用中小学教材,保持中小学教材的相对一致

课程改革后,中小学教材编写实行“一纲多本”的管理模式,它的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中小学教材的选用与发行上是极其混乱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行免费教材后。具体表现在:(1)中小学教材选用的版本不一致,如小学数学用人教版,初中用华东师大版;小学科学使用湖南版,初中使用沪科版,学科知识呈现体系的连贯性在教材上的体现不够。(2)不同版本更换频繁,如小学英语,一会是重大版,一会是人教版。小学高年级“民族常识”教材春秋两季居然使用两本一模一样的教材,实属罕见!课程改革实施后,对于教材的选用打破了过去“一刀切”、“大一统”的格局,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无疑是进步的,但中小学教材应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最好是一个县)保持相对固定、一致。这样有利于教师教学研究和教材培训,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对学科教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把握。同时,以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为宗旨,教材选用与课程计划保持一致,避免只管用完财政划拨的经费不管用哪些教材而出现今年(或者这学期)开这些课、明年(或下学期)开那些课(因为增加或减少了教材的种类)的现象,让“教材免费”这个“天使”不再“惹祸”!

三、更新培训、研究模式,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教师业务能力

现在的教学研究、师资培训都是中、小学相对独立进行,主要采取集中为辅、校本为主的方式进行,区(县)统一管理。在师资培训方面,内容上应增加有关中小学衔接方面的板块内容,形式上特别是集中培训应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交流;应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着眼点,不光重视培训,更注重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考核,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教学研究方面,区(县)级教育科研部门内部管理机构应改以办学阶段(小学和初中、高中)设置(如,小学教研室、初中教研室等)为学科设置(如,设置义务教育部,下设学科教研室或教研组),特别是九年一贯的工具性学科更要凸现整体性,以便于教研人员整体把握学科教学状况、构建学科教学整体规范与序列、协调中小学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更有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udooo.com

利于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引领;在活动的开展上,打破中小学壁垒,中小学教师共同参加学科教研活动的比例占活动总数的比例要不断地提高,形式不断更新,突出实效性。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在县级培训研究部门的引领下,规范制度建设,拓展领域,增加中小学衔接的内容,研、修、训结合,采取更加实效的方式切实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小学高年级教师和初中一、二年级教师相互到初中学校或小学参加必要的学科教研活 动;对相同主题的研究活动经常交流;定期组织中小学教师教学沙龙、集体备课、教材研讨、质量分析;邻近小学和初中管理人员定期交流,开拓管理视野,提升管理能力等。

四、打破中小学人事界线,实现中小学人力资源的共同开发与管理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人员富裕(学生呈减少的趋势)、老龄化严重、学科发展不平衡、骨干力量流失严重,教师队伍情况堪忧;而中学大多在编制范围内缺员、中青年教师为数不少、学科结构相对平衡。邻近初中、小学之间可以实行适度的资源共享,这在整体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具体方式上,可以实施青年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如小学高年级教师到初中任初中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师到小学任教中高年级;中小学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定期交流等,教师职务评定增加中小学教育衔接经历等;在学生方面,初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回到母校重叙师生情谊,共同回顾童年幸福时光,而小学可以组织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到中学体验生活,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等。中小学共同开发和管理校内人力资源,提升区域内教育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品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