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3-27 点赞:23844 浏览:10749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img src="www.udooo.com/UploadFiles/2014-02/2/20142143561060921.jpg" alt="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既要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要巧妙设计渗透策略。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从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同时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见影。

一、在理解词语时渗透法制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词语教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语文教师会使用到不计其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同时,教师就趁机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如需论文查抄袭率.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这样,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同时也受到了法制教育。

二、在课文讲解分析中渗透法制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策略。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法制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

三、结合文中重点词句渗透法制

如四(上)课文第十九课《秦兵马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解秦兵马俑这一珍贵历史文物的特点,之后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马上提问:“当你看到文物遭到破坏时,有什么感受?”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游客在参观文物古建筑时,在建筑物上刻字,这样的做法对吗?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讨论声中及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让生知道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文物,用法律来制止,制裁破坏,盗掘文物的行为,是保护文物的有效手段。

四、在交流讨论中渗透法制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一定要将教学内容与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不能单纯走过场,因为法制教学中已经规定在什么课中要渗透什么法制教育,我认为这是古板的教学,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忽略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法制内容。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做到潜移默化。

五、在开放性练习中渗透法制

练习题具有多样性和明显的层次性,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而且学生在解答过程会出现很强的探索性。引入开放性练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六、在语文活动中渗透法制

每学期,语文教师都会在班里举行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我们还可以将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这些活动之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五年级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可以开展“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还可以开展一些学生辩论赛,主题可以设置成这样:“我们究竟该不该和陌生人说话”,“钱是不是万能”,“就一定要贪污吗”……

七、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和交流的热情。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面对有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收取学生?“保护费”的事情,孩子们个个气愤填膺。老师因势利导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老师只需要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孩子们纷纷表示,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制止不了应该告诉老师或者其父母,采取措施严加管教。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