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继续教育 >试议教师经济学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技巧

试议教师经济学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技巧

收藏本文 2024-03-17 点赞:24280 浏览:10909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为师之道,重在学养,贵在师德。然而,衡量一个社会的教师道德水准,不在于这个社会所倡导的教师道德规范本身,而是在于教师真实的专业行为。如果一个社会所制定、推崇的教师规范不被教师所认可,或者说现实的教师行为与规范的要求总是不相一致,我们就必须对教师规范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作出反思。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教育的进步,以及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教师逐渐成为社会群体中面对的角色联系最为复杂的一类,教师在专业活动中面对着多种利益取舍联系。教师不仅要在专业生活中提升内在的价值与尊严,更要有效地协调与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联系与矛盾,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师专业的建设中恰好忽略了对利益的把握。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中,目前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义与利失衡,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有限理性的曲解导致价值迷茫;其二,成本与收益的误算导致与教师与专业日渐疏远;其三,机会主义倾向导致教师寻求不正当利益。这些不足的出现,导致教师专业的水平始终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这些不足出现的理由,正是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将教师道德过分的崇高化,否弃道德的功利性,使其以疏离教师的现实生活,片面地将教师的“高尚”德性作为其最高目标。由此,神圣的光芒始终强加于教师身上,并最终失去对教师的关怀。事实上,教师道德真正的基础是利益。教师的个人利益、利己天性与个人苦乐,是其利己、利他、损他、损己之根本理由。不可否认,教师的任何一个行为中很有可能同时包含了无私利人与自私利己的目的,但是,自爱利己、个人利益与个人苦乐却是产生这些目的的根本理由所在。而且,教师的利益也是教师道德的动力机制。这种利益,不仅包含着物质利益,也包含着精神利益。以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道德不仅具有稀缺性,而且具有自利性。进一步讲,趋利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基础。在人趋利的心理活动中,简单的内心善恶搏斗并不能代表这种心理活动的全部,复杂的利益权利计虑历程也存于其中。这种利益权利计虑历程,就是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浅析。成本收益浅析正是对所消耗的利益(即成本)和所获得的利益(即收益)的比较联系进行浅析的工具,其内在精神是追求效益,行为主体自身的利益是成本收益浅析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由于自利性和计算性同样体现于道德行为中,由此“成本-收益浅析”的内在精神和基本策略对于教师专业道德的浅析是适用的。道德的利益本质为进行教师道德的成本-收益浅析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对于教师而言,其道德行为同样有着成本与收益的不足,尽管教师的道德成本与收益多数情况下(主要指精神方面的)并不可见,但不能否认,道德成本与收益对教师的行为有着极大的约束力。虽然教师道德所追寻的目标是快乐最大化,但是教师在追寻快乐最大化的历程中,其同样会受到成本和收益的双重约束。道德成本与收益就如同斯密笔下“看不见的手”,对教师的行为选择起着支配作用。教师也正是在道德成本与收益的约束下,在对各种利益联系的博弈中,选择利他行为而实现快乐最大化。长期以来,“教师应该耻于言利、不计酬劳、无私奉献、以苦为乐”的观点,根植于人们心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追求与自己付出劳动相对等的利益回报是每个人(也包括教师)其应有的权利。我们应该责问的是教师以不正当方式谋取个人利益,而不是责问教师的这种自利动机。由此,我们就有必要对教师的专业建设作进一步深思。首先,应重塑教师的人性检测设。“经济人”和“道德人”概念分别作为经济学和学两个学科的逻辑起点,是两种基于人性检测设的理想类型,同时也是相对立的两种检测设类型,即“经济人”为利己,“道德人”为利他。但是,现实生活中既没有纯粹作用上属于“经济人”的教师,也没有纯粹作用上属于“道德人”的教师。我们不能偏狭的认为“利己”就是道德上的恶。毫不“利已”的师德可以说是不有着的。教师应该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有机统一体——“道德经济人”。“道德经济人”融合了教师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共同性,达到了二者的统一,可以说是我们对教师人性检测设的一种重新认识,也是教师专业建设的重要前提。其次,必须尊重教师的个人利益。“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要想实现中小学教师专业的进展,就应该摆正师德与利益的联系。对于教师利益和教师道德的联系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和浅析,盲目地排斥教师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赞成教师可以以一切手段获取个人利益。我们不仅要以神化回归现实,也要引导教师正义而谋其利。第三,推动师德的内化。师德的内化是将专业道德规范中所内含的“应当”渗透于教师的内在世界,使其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以而使教师在没有任何强制和压力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专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相吻合。此外,还必须重视教师的道德权利与道德回报。教师的道德权利是其履行道德义务后的基本要求,教师的道德回报则是其通过道德行为而获得的尊重和报答,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一方面,维护教师的道德权利是让教师获得道德回报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能够自由地选择道德行为,在道德联系中获得尊重,能够承担道德责任,才能要求被社会和他人公正评价,才能要求获得道德回报和享受道德回报;另一方面,倡导教师的道德回报也是对其道德权利的尊重与维护。我们只有肯定教师道德回报的积极作用,改善道德回报机制,才能让教师的道德权利获得保障和维护。道德不是神灵的启迪,也并非人与生俱来的“善良意志”,它的有着总是与现实的利益相关联。当然,我们承认教师的利益,并不意味着鼓动教师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也并不意味着鼓吹利益或泛化利益。教师谋利的目标和行为必须合于义的要求。我们应在尊重教师个人正当利益的基础上,使教师“德根于心”,并使其获得应有的道德权利与道德回报。唯有此,才能使教师实现教师专业道德与利益的统一。关键词:教师论文专业论文教师道德论文利益论文

    摘要5-8

    Abstract8-11

    绪论11-35

    (一) 不足提出11-14

    (二) 文献综述14-25

    (三) 教师专业基本论述25-29

    (四) 探讨作用29-31

    (五) 探讨内容、思路与策略31-32

    (六) 探讨重难点与革新点32-35

    一、“义”与“利”的失衡:教师专业的现实困境35-71

    (一) 教师专业的检视35-63

    1. 调查设计35-37

    2. 教师专业近况调查37-45

    3. 教师“义”“利”失衡的调查45-60

    4. 调查结论60-63

    (二) 教师专业有着不足63-66

    1. 有限理性的曲解导致价值迷茫63-64

    2. 成本与收益的误算导致与专业疏远64-65

    3. 机会主义倾向导致寻求不正当利益65-66

    (三) 教师专业近况的反思66-71

    1. 教师专业是否能将利益拒之门外66-67

    2. 利他主义、合理利己主义抑或利益主义67-69

    3. “利己”与“利他”在师德中是否截然对立69-71

    二、利益:教师道德的基础71-89

    (一) 两种对立的人性检测设71-77

    1. 利己的“经济人”71-73

    2. 利他的“道德人”73-74

    3. 教师“道德人—经济人”浅析74-77

    (二) 师德的目标与动力77-81

    1. 需要与:师德的动力77-78

    2. 快乐最大化:师德的追求目标78-79

    3. 对个人效用函数的影响:师德的张力79-81

    (三) 教师道德无法排斥利益81-89

    1. 利益是师德的基础81-83

    2. 两种利益与两种层次的道德83-85

    3. 教师追求个人利益的合道德性85-89

    三、基于利益的教师道德成本-收益浅析89-103

    (一) 浅析何以可能89-92

    1. 道德具有自利性89-91

    2. 教师道德具有稀缺性91-92

    (二) 教师道德的成本-收益92-98

    1. 无形的约束:教师道德行为的成本与收益92-94

    2. 教师道德行为的成本-收益浅析94-95

    3. 教师失德行为的成本-收益浅析95-98

    (三) 教师道德是教师追求个人利益重复博弈的结果98-103

    1. 教师道德行为的边际效应98-99

    2. 教师道德的博弈浅析99-103

    四、“道德经济人”:中小学教师专业建设的考量103-127

    (一) 建设的基石:重塑教师的人性检测设103-106

    1. 双重理性:作为“道德经济人”的教师103-105

    2. 一种边界:“道德理性”对“经济理性”的限制105-106

    (二) 建设的动力:尊重教师个人正当利益106-109

    1. 回归现实:重视师德与利益的联系106-107

    2. 物而不物:功利精神与奉献精神的统一107-109

    (三) 建设的核心:师德的内化109-114

    1. 德根于心:教师道德的内化109-111

    2. 心即理:师德内化的途径111-114

    (四) 建设的保障:教师的道德权利与道德回报114-127

    1. 自由、权力、利益:教师的道德权利115-121

    2. 德福一致:教师的道德回报121-124

    3. 必要的惩戒:道德惩罚124-127

    结束语127-13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