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历史教学改革 >在读让文章在读中“活”起来学术

在读让文章在读中“活”起来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18952 浏览:839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要掌握运用书中的知识就应该把书读“活”。文章不只是铅字符号,它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有内涵。但这些东西不会自己流露出来,学生只有通过读,让自己的嘴活起来,在平时的阅读中,读出语感,读出疑问,读出结果。在读中学会鉴赏,学会思辨,学会借鉴,学会运用。读,使文章的精华自然流露,使文章“活”起来,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兴趣,增长见识。不读,文章就只是铅字符号,是“死”的。
【关键词】读;写;语感;疑问;结果;鉴赏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来。” 阅读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定的思考和实践。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知

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udooo.com

读出语感。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范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陆世仪说:凡人有记性,悟性。自使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渐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古人凡有所读之书。皆当使五以前使之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读可以便于记忆,积淀语感和美感。读能使主体和客体思想相碰,情感相激,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中逐步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并使学生在经历读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智的启迪,知的构建,情的陶冶,能力的迁移。

二、读中辨析,情感升华

读出结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任何阅读结果,都是思维加工的结果;任何深刻的认识,都是认知不断建构的体现。学习的质变点,往往就在学生猛然跳起的那一刹那间发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文章的体会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如《登山》这篇文章,在选材和意义上有一定的争议性。我们的孩子在自身处于弱势的时候,最大的道义是保护自己。面对危险,生命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孩子需要理性的勇敢,而不是盲目地冒险。虽然这篇文章不是教孩子们去登山、去冒险,但是孩子们的模仿心理很重,受到某种思想的驱使,难免会有不当的举动。在阅读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自己摘“果子”,大胆地让学生原汁原味地阅读,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宽松的探究环境中,深入阅读,情思荡漾,见解独特,思路清晰,发言十分精彩,展示了学生的一个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的阅读思维水平和分析能力必然会得到快步发展与提高。

三、读中赏析,读写交融

读中鉴赏。阅读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的实践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思维火花不断碰撞与闪射的激发过程。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如果把教学的视角由作品转向学生,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平等自由对话上,更能体现阅读的意义,同时也充分尊重学生“各有会心”的权利。在这一过程中,应把学习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学生评什么呢?评读、评思、评说、评悟,评组成阅读过程的一切具有价值的东西。
《落花生》一文可以在 “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中让学生去鉴赏。反复的朗读中,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学生在主动驾驭并掌握阅读过程,中能会用自己的目光、积淀、经验、认识、智慧去认识美、感受美、揭示美和完善美,并实现表现自我的与意愿,发现真理,悟出真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它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潜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可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文字“活”起来了。
参考文献:
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06
[3]肖烘艳.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