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后场反手击高远球运动学

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后场反手击高远球运动学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6511 浏览:2049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被测的四名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后场反手击高远球技术三维运动学分析,其目的在于发现被测对象在引拍阶段和挥拍击球阶段人体指标和参数的共同点和差异,并运动生物力学理论知识,揭示其被测对象后场反手高远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为运动员改进动作技术理论依据,为科学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怎么写作。方法:两台同规格SONY1080i高清常速摄像机,拍摄频率50HZ、拍摄对象为北京羽毛球队3名和以色列1名优秀运动员(均右手持拍)的模拟比赛全,选取运动员击球动作较完整的一次为研究动作录像,美国Ariel分析系统解析。结果:在回环引拍阶段,被测的四名对象右肩关节角依次增大的,右肘角却呈现不规律的变化,在右腕关节的变化上各不同;在挥拍击球阶段,被测的三名北京队运动员在同一时间内挥拍距离分别为0.8m、1.23m、0.98m,被测对象右上肢各关节最大速度出现分别是右肩--右肘--右腕--右手--球拍;在击球时刻,队员戚双双的右手速度,其值为13.29m/s,队员桂彬的右肘速度,而以色列队员Misha的球拍绝对速度,其值为26.01m/s,被测的三名北京队运动员均表现为右肩的速度大于左肩的速度,左髋的速度小于右髋的速度,右膝速度大于左膝的速度;在重心上,被测队员的重心值主要是向右前方向的运动,其中队员桂彬在X轴上的值,黄国兴在Y轴的值,并且在挥拍击球阶段Z轴上的值稍有下降,Misha的身体重心稍左后方;被测对象在挥拍击球阶段的时间均为0.12s左右,戚双双在随挥还原阶段用的时间较长,而黄国兴的总时间(1.30s)和各阶段的时间较低;在击球落点上,队员黄国兴击出的球落在了对方正手底线区域,队员戚双双击出的球落在了对方正手位的中后场区域,队员桂彬击出的球落在了对方正手位双打后发球线区域,队员Misha击出的球落在了对方正手单打后发球线上。:1、被测的四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在引拍阶段右肩关节角是依次增大的,而右肘关节角呈现不规律变化,其目的是为了调整击球动作和使其更肌肉收缩特性,但是桂彬引拍比较充分、合理,戚双双引拍不够充分。2、在引拍结束时刻,被测的四名队员右手的平均线速度呈现出最大值,右上肢运动在球拍与球触及前是鞭打动作原理的,其中,桂彬的挥拍质量较优。3、在击球时刻,被测的四名队员肩关节角度达到动作全最大值,这样是为了争取高的击球点,各关节点的速度变化呈一定的时序性。4、被测的四名队员重心变化在引拍和挥拍击球阶段主要是向右前方向,上下起伏并不。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论文后场反手技术论文运动学分析论文

    摘要5-6

    Abstract6-8

    1 前言8-14

    1.1 选题依据8

    1.2 研究目的、8-9

    1.2.1 研究目的8-9

    1.2.2 研究9

    1.3 研究任务9

    1.4 文献综述9-14

    1.4.1 研究的理论基础9-10

    1.4.1.1 对羽毛球场地“后场”的界定9-10

    1.4.1.2 击高远球的定义10

    1.4.1.3 反手击高远球的定义10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1.4.2.1 羽毛球技术的理论研究10-12

    1.4.2.2 羽毛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12-14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6

    2.1 研究对象14

    2.2 研究方法14-16

    2.2.1 文献法14-15

    2.2.2 实验法15-16

    2.2.2.1 仪器设备15

    2.2.2.2 实验内容及15-16

    2.2.2.3 录像分析系统16

    2.2.3 数理统计法16

    3 研究结果与讨论16-36

    3.1 动作阶段的划分以及研究内容的确定16-18

    3.1.1 动作阶段的划分16-17

    3.1.2 研究内容的确定及所涉及的参数17-18

    3.2 引拍阶段的分析18-22

    3.2.1 引拍阶段右肩、右肘、右腕角度参数的分析18-20

    3.2.2 引拍结束时刻各速度参数的分析20-22

    3.3 挥拍击球阶段的分析22-28

    3.3.1 挥拍击球阶段的速度参数分析22-23

    3.3.2 挥拍击球阶段的右上肢关节角度参数分析23-25

    3.3.3 击球时刻的运动学特征25-28

    3.3.3.1 击球时刻身体各关节点的速度变化25-26

    3.3.3.2 击球前后球拍速度的变化情况26

    3.3.3.3 击球时刻四名运动员躯干扭转角的变化26-27

    3.3.3.4 四名运动员击球时刻的身体姿位图27-28

    3.4 四名运动员身体重心的位置变化情况28-30

    3.5 四名运动员下肢关节角度的变化30-34

    3.6 对四名运动员击球动作的整体分析34-36

    3.6.1 各动作阶段时间及所占比例情况34

    3.6.2 对四名运动员击出的反手高远球落点的分析34-36

    4 36-37

    5 建议37-38

    6 主要参考文献38-40

    致谢4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