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4-11 点赞:23875 浏览:1083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任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有关创新能力等相关内涵,并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其为有关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一、有关创新能力的概述

1、创新的内涵。创新是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2、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由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

二、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局面。《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三、措施

1、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1)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教师要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的意识,要敢想敢做,要有能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的进行创造性教学,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怀有强烈的思维批判性,这是时代更是素质教育赋予语文教师的重任。

2、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并做到使教学手段丰富、新颖,有独创性,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意识的熏陶,得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我们可利用一些简单的教具如一个水杯、一包食盐、一块小木头等来生动活泼的演示海水的浮力,新颖、别致。通过实验知道,水中含盐量大,水的浮力越大,从而说明死海因为含盐量高,所以浮力特别大,人在死海里游泳不会下沉。这样,学生不仅非常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掌握了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实验方法。教师的这种富有创新意识的灵活的教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教师总是津津乐道于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这种认识,不光是教法问题,更是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的养成,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兴趣,还必须学生课堂学习主人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承受知识,加工创造的载体和导体。现在有许多教育家都呼吁课堂教学“”,其实其核心就在于解放学生,把学生从受支配地位解放为支配地位,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不再是书本的奴隶。

4、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

过去,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创新能力受到压抑,学生不敢大胆尝试,不敢表达各自观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努力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勤于思考、敢于表达、勇于尝试的习惯。我在教学中长期坚持课前演讲的训练,每天上课前由我设定话题,提供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即兴演讲,然后我再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语言、仪态等进行点评,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他们自信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5、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逐字逐句串讲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弄清字义,读懂原文,并且在教学重点处巧设疑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在独立思考中去寻找答案。例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学生对“闻寡人之耳者”时候,我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如“忿恚蔚”一句,让学生去比较理解,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并使学生把所学的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知识迁移,做到了举一反三。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加强了,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6、倡导质疑求异,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问难,逐步养成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思维方法。如在预习七年级上册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学生可能会质疑:“骗子的骗术并不很高明,皇帝怎么会轻而易举就上当了呢?”、“皇帝真的有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那么傻,敢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吗?”、“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各种人吗?”、“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到底有什么用意?”,教师如果紧扣学生的质疑,组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无疑会激励学生敢疑。

7、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学应变传统的概念化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为实践性教学。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将其改编,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个个都积极地研究教材、把握剧本,都真正成了剧中人,想过把“演员”瘾,这样也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要求以及创新理论来进行综合性质的教学,尤其针对的是初中生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他们的教育很有可能会影响其人格、品德的养成,从未影响人生的走向,因此教师们应当任重而道远,切不可贪功冒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