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论中华语言模糊性和建设中华“文化”

论中华语言模糊性和建设中华“文化”

收藏本文 2024-02-22 点赞:8892 浏览:335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主要讨论国人对传统汉语“文化”有前赴后继的捍卫。并得出结论:汉语里“低俗”、“”、“”、“丑陋与侵略”之义项是可以边缘化、或撤销、废止的;而中华“文化”中,高贵、辉煌之义项是可以中心化而获得突显的,而英语因和黄祸论而使成为我们族类的蔑称的过程足以证明我们反过来可以灌之以“荣耀”等内涵。我们有义务让“he is yellow”语句在全世界范围内含有褒义、荣耀的义项,且让这褒义、荣耀的义项突显。我们的政府、文人、媒体、乃至学校等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模糊性;中华;;文化;尊贵的;黄祸论
1002-2589(2013)03-0145-02

一、模糊理论

模糊理论于1965由扎德提出。扎德对模糊性的定义是:“模糊集合是由其成员隶属度构成一个连续集的所有成员组成的一个类”。即模糊集合的所有成员有着相似性关系,且有着不同的或变化的相似度79。维特根施坦(Ludwig Wittgenstein)提出家族类似(family resemblance)的原则来处理模糊性[3][4][5]。一个家族的成员,有核心成员或中心成员,有世隔很多代的边缘成员。本文试图以黄颜色为例,证实家族成员的核心或中心地位与边缘地位(根据立足点不同)可以相互转化。
以黄颜色为例,有三条线索可以证实:语言的模糊性具有将词项()的某些义项边缘化、或撤销的功能,或将某些义项中心化或突出的功能。
第一,传统汉语与皇帝、皇权、太阳、土、黄金等有关,而其尊贵、权威、辉煌、财富等义项获得中心化或突显,成为中华引以为荣耀的“文化”;又因帝制废止,皇权消亡,与皇权的关系不复存在,其与皇权相关的权威等义项受到边缘化进而消失。
第二,汉语“”的义项,扭曲性地从欧美语言词项“yellow journali(新闻)”中移植过来而得到突显。“yellow journali(新闻)”指捏造不实报道,包罗、抢劫、离婚、苟合之事,有夸张、渲染、捏造等等颇广的义项,该词在中国使用、发展、变异,其他义项逐渐边缘化、萎缩,“、、”义项得到中心化或突显并居于核心地位,进而原先的多重含义被抽离出去,之意进一步强化、甚至独占词义。从而使汉语有了“、”的义项,并

源于:论文查抄袭率www.udooo.com

传播到语言的各个领域,产生了一系列包含意义的词汇,甚至所谓的“文化”。
第三,英汉语里都与疾病有关,黄疸、肤色蜡黄、面黄肌瘦等都是病名或病态。英语“yellow”朝病态方向发展,大多为贬义,含“忧郁的”、“病态的”、“令人讨厌的”、“胆小”、“妒忌的”、“卑鄙的”、“靠不住的”,“背叛”、“邪恶的”、“罪恶的”等意义。这些义项的产生,除了与疾病有关外,还与背叛上帝的犹大所穿衣服的颜色是有关,再是与近代黄祸论与有关[6],从十九世纪中期起,yellow是西方世界对族类的蔑称。这是一个蔑称人为的产生过程。

二、建设中华“文化”

在西方鼓噪“黄祸论”的同时,特别是20世纪初年,由于西方的的论调以及相继的侵华战争,中国人的黄种民族自觉意识空前高涨,革命者掀起了“尚黄”热潮[7]。
孙中山提出世界上存在人种的东方文化和白色人种的西方文化,并且这两种文化有很大不同。孙中山曾倡导泛-亚洲主义,激励亚洲各国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付白人的侵略。
当时国人对“黄”和“”等字词格外敏感,特别是那些以黄帝作为祖先的革命者,往往以“黄”字自名,用于表明自己的汉族认同,并致力于激发同类的民族与种族自尊观念:如黄轸更名为黄兴,陈天华取笔名为思黄,秦力山的笔名叫巩黄,章士钊的笔名竟有黄藻、黄中黄、“黄帝子孙之一个人”等等;国粹派代表刘师培于1905年作《古代以为重》;1923年,闻一多在诗作《色彩》视仍为民族“忠义”文化的代表;1925年,《东方杂志》发表《颜色与心理》一文,依然强调“黄”是颜色中最庄严的一种;1929年,一篇题为《我们的》,将黄种及自身文明为基础的现代民族认同观念蕴藏其内,这是当时国人表达尊崇民族色彩之最为生动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字;1934年,时任广州市长的刘纪文郑重提议定为市色,明确从象征色彩与民族国家关系的角度阐述理由[7]。
从1914年至1949年间,一些新闻界的学者有感于国人对“新闻”原意的扭曲,撰文为“新闻”正名。1947年,邵燕平撰写《“黄新闻”的罪恶》;1948年,一篇题为《新闻的起源》的文章,也对当时人们误解新闻的原意提出辨析:传统汉语里是没有“”、“”、“”等义项的;是上世纪初从“新闻”一词里扭曲性植入该义项的。
近年中国知网学术刊物有学者黄兴涛、陈鹏[7],牟佳[6],曹振宇[8],王丽[9],曹鸿娟[10],林燕青等,杨端志等都在辨析汉语之“”、“”义项来自外族语,并呐喊:恢复高贵地位,恢复、建设或发扬传统汉语“文化”的内涵。
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具有将词项的某些义项边缘化、或撤销的功能,和将某些义项中心化或突出的功能,汉语里“低俗”、“”、“”之义项是可以撤销、废止的,而高贵之义项是可以突显的。
三、总结
英汉语里黄颜色(yellow)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由很多个义项组成。传统汉语里是尊贵与辉煌之象征,近代汉语里染上了“”、“”、“”之贬义。yellow是西方世界对族类的蔑称。
我们得出结论: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具有将词义的某些义项边缘化、或撤销的功能,和将某些义项中心化或突出的功能,汉语里“低俗”、“”、“”、“病态”、“罪恶”之义项是可以撤销、废止的,而高贵之义项是可以突显的。随着中国的帝制废止,皇权消亡,与皇权的关系不复存在。但是,太阳之色依然存在,普照万物;土地之色依然存在,滋养生灵;我们族类的肤色依然存在,我们依然是炎黄的子孙、世界文明的起源之一,我们有义务让“he is yellow”语句在全世界范围内含有褒义的义项,且让这褒义的义项突显。这是一个红样民族文化的民族振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学者文人,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学校教育等都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Zadeh. L. 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65.
Billy P. Buckles and Frederick E. Petry. Uncertainty models in information and database system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1985 ,(11): 77-87.
[3]Badredine Arfi. Linguistic Fuzzy-Logic Game Theory. Jour-
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2006 50:28-57.
[4]桂永霞.语言的模糊性与图式理论[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2):69-72.
[5]吴世雄,陈维振,苏毅林.颜色词语义模糊性的原型描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3):111-116.
[6]牟佳.“意象”解读──论西维娅·普拉丝作品中的意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8):96-98.
[7]黄兴涛、陈鹏.近代中国“”词义变异考析[J].历史研究,2010,(6):83-

论文下载中心www.udooo.com

98.
[8]曹振宇.恢复高贵地位[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6,(5):14-18.
[9]王丽.汉语词族的文化内涵[J].三明学院学报,2008,(3):54-56.
[10]曹鸿娟.英汉颜色词“yellow”和“”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1).
(责任编辑:陈雅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