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电气信息大类培养下微机原理类课程整合和改革小结

电气信息大类培养下微机原理类课程整合和改革小结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35156 浏览:1593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电气大类专业开设了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微机原理类课程。针对这两门课程存在较多的共性知识,且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问题,提出电气大类培养下微机

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udooo.com

原理类课程的整合与改革方案,开展项目导向式教学、基于问题、基于工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工程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电气信息大类培养 微机原理 课程整合 教学改革
:A

1 电气信息类大类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正不断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热点,其目标是培养“厚基础、宽知识、重个性、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
为了适应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我校于2009年开始实施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按照2+2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①。学生按照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入校,学院不分专业,统一编班,统一教学。大一大二这两年,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与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基础,整合同类课程,适度交叉,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大三大四这两年,学生在完成前两年的教学任务后,已掌握了电气信息大类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加权平均,选择具体专业继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2 微机原理类课程介绍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8086/8088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8088/8086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断技术等,课程详细地讲述8088/8086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及8088/8086的汇编语言编程技巧。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组成原理、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扩展技术、中断系统机制、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接口技术等,课程详细地讲述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的编程技巧,重点阐明单片机的扩展方法及组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技术。
这两门课程具有很多的共性知识,重复面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两门课程均为技术基础类课程,其先修课均为电子技术基础课,可以说两门课均为复杂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应归属于电子技术应用范畴,所以学好电子技术基础课将有助于这两门课程的学习。第二,两门课程体现着强烈的概念性、抽象性和原理性,两门课程均强调硬件结构加上软件的执行构成的微机原理。第三,两门课程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一定的实用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传统的微机原理类课程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通过习题和有限的几次实验进行学习,而选用的教材仍沿袭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内容。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以INTEL 8086处理器为主要芯片进行讲授,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则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始终以MCS-51单片机为主。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曾今的主流芯片已经与现代工程实际存在一定差距,造成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因此,开展微机原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3 微机原理类课程整合与改革方案

3.1 课程整合方案

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具有很多的共性知识,重复面较大。为了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应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弥补技术基础课程学时短、内容多,学生难以在课堂内准确理解并全面接受教学内容之不足。
综合国内一流大学在微机原理类课程改革的几种方案,结合我校电气学院大类培养的特点,对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进行如下调整:(1)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以MCS-51单片机代替INTEL 8086处理器进行授课。安排在第四学期,授课56学时,不开设实验。(2)取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增加单片机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五学期,为期两周,含16学时上机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出具体实物,通过检测其具体性能参数指标获取考核成绩。

3.2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除了将微机原理类课程进行整合外,还要对课程的教学模式做调整,改变原有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培养学习者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设置情景,如采用实物、运用CAI课件等进行案例式教学、项目导向式教学,使学习者看得见,摸得着,建立感性认识,减少空洞和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基于问题、基于工程实际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行分析、进行创新。当然,还可从身边入手,选择一些简单快捷、经济实用、容易成功的小试验、小制作入门,让学习者亲自动手,勇于实践,使他们能学以致用,能解决某些身边的实际问题,拥有成就感,尝到学习该课程的甜头,产生继续学习的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动力。

3.3 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考试内容、手段及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较大的引导作用。学生会根据考试的要求来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在微机原理类课程的考核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注重实验技能、项目设计与分析,引导学生用心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具体方案为:(1)实行教考分离,改变传统的“谁讲课,谁命题,谁改卷”的做法,由课程负责人建立统一试题库,并负责维护与更新,真正做到考试随机抽取题目,规范考试流程。(2)实验与课程设计环节采用实际动手操作与口试答辩结合的考核方式,避免抄袭现象③。考核过程中,采用题目完成程度占50%,口试答辩占30%,课程报告占20%的评分标准,同时推行创新加分制度,教师根据学生是否有创新改进情况给予10%的加分。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的。

4 结束语

微机原理类课程是电气信息大类人才培养教学中的重要课程,特别强调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课程整合与课程改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课程密切结合时怎么发表展的需求,结合当今主流的微机控制芯片进行授课,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注释
① 武明虎,廖冬初,吴铁洲等.按大类招生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52-53.
② 梁绒香.电类专业“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方法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

1.7:78-79.

③ 王健,李珍,李卓玲.“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考核评价标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96-9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