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营造谈发现式化学课堂营造

营造谈发现式化学课堂营造

收藏本文 2024-01-31 点赞:5719 浏览:206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后续性和可持续性,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建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为其继续深造和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 学习观念 创造想象 发现式学习
当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已受到广泛重视,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后续性和可持续性,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建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为其继续深造和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要善于把老师传授的知识消化吸收,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发挥,忽略了让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中国古代就有“授以鱼,不如授以渔”之说,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并主动运用已有知识查找线索,设法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获取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进行发现式学习的过程。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积累了一代代教师的丰富经验和优秀成果,在许多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特别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上,应该说已经相当成熟。
因此,如何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新的教学理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扬长避短,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发现式学习,本人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立足于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素质。

一、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探究、发现的热情,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由于长时间的被动学习,学生已经习惯了机械的记忆,甚至有的学生懒于思考,只寄希望于记忆结论,完成答卷,以考取高分。为转变学生的观念,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出发,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答案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模型、 多媒体演示以及生动风趣的学生小品等创设教学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辨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知识互相补充,情绪上互相感染,通过信息的交换、反馈及调整,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事物。使学生产生置身于研究人员行列的感觉,从而自发的去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和进一步探究的动机。

二、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展开发现式学习

创造力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它是人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高速协同活动的表现。创造力可分为“类创造力、潜创造力、真创造力”三个层次。“类创造力”是创造力的雏形,如儿童的幻想,青年的憧憬等,它并不产生创造结果,属于一般智力范畴;“潜创造力”指的是对本人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但以成为人类发现或发明过的成果,这是普通皆有的创造力;在“潜创造力”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真创造力”,即提供新颖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存在性成果。而化学发现式学习就是注重学生“潜创造力”的开发。
创造想象是一种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或图示而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里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必要组成因素。创造性想象依赖以下三个条件: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灵感。其中原型启发在创造性想象中占主导地位,其想象过程的重要特征是协同性与跳跃性。 如:在学生以掌握一般气体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研究有毒气体的制备方法。在学生的讨论和研究过程中,很自然的发现应用旧知识已经无法解决制备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即除去杂质和防止有毒气体的扩散。学生们发现了问题,激发了其解决问题的,因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挥跳跃性想象而解决问题,从而发掘学生的“潜创造力”。

三、课堂教学中发现式学习的展开

1、强调化学学科中考虑问题的一般方法,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

有关元素性质的学习,如果忽略了内在的联系,靠单纯的记忆往往会事倍功半。教师应及时在学习方法上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平时在进行元素族学习中普遍用到的科学方法,即在研究性质相似的一族元素时,我们往往只是以一两种典型元素为代表,对该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质作较为详细的研究,再通过对比,类推的方法,总结这一族元素的性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化学中研究元素族的基本方法和指导思想。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udooo.com

质,性质体现结构”,这根主线,注意结构、性质、用途等之间的联系。例如在研究卤素性质时,首先从卤素的原子结构入手,以此为中心,由其结构推测其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决定其用途、制备和保存方法。在研究卤素的用途时,也与它们的性质联系起来——如氯气可以用来制备盐酸,是由于它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氯气可以用于消毒、制漂,是因为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等等。在研究卤化氢的制备时,必须充分考虑其性质的差异,氟化氢不能在玻璃器皿中制备和保存;溴化氢和碘化氢不能用浓硫酸制备等;在研究性质,在其结构相似导致性质相似的基础上,继续分析。也正是由于其结构的差异,也使它们的性质各有特点,如氟气不能在水溶液中制备其它卤素;氯气易液化;溴易挥发;碘易升华等。通过这根主线全方位地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大特色。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第一手资料加以分析、对比,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由此对有关物质的性质等进行推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经多次论证后,就可将其中正确的部分上升为理论,这些理论又可反过来指导有关物质性质的学习。这些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堂实验的改进
教材中的实验多以验证性为主。为

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udooo.com

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探索性实验,并将演示实验改为并进实验,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请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对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有更清晰的认识,减少学生在进行实验中的盲目性,避免验证性实验中容易出现的“照方抓药”、动手不动脑的现象。
例如,在研究铜与硝酸反应并验证产物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直接把实验结论给学生,并把实验的每一步都交待清楚,让学生照着操作,虽然学生也有一定的兴趣,但学生在这过程中的获益不大。所以应先引导学生推测反应可能出现的产物是什么,产物的种类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产物,怎样设计实验装置等,然后在通过学生的讨论、陈述、辨析,修正设计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经历“问题——检测设——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等过程,充分体会探究,发现过程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3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储备,解决新问题,获得新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对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讨论、分析和归纳,使新旧知识相互联贯,使学生得到综合提高,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学生研究了钠与水的反应并验证产物后,紧接着提出设问: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单质吗?然后要求学生把钠放在硫酸铜溶液中,并观察发生的现象。当学生发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他们想象的现象不同时,就会应用以往的旧知识和刚刚得到的新知识进行分析。根据刚刚了解到的钠与水会激烈反应的性质,可以推测,钠首先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产物氢氧化钠与硫酸铜之间的反应,是同学熟悉的碱和盐的反应,产物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而不是根据一般的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出单质铜。这样就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印象会比较深刻。同时也使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从中也可以认识任何规律都不是绝对不变的,是有条件并依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起矛盾的普遍性中存在矛盾的特殊性,即共性与特性这一科学思想。

4.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自学、阅读、表达、合作、交流、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等等。
总之,通过化学学科中的发现式学习,可以在系统的理论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给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对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比较分析》,孟庆男,中国教育学刊,2003.02
《学生应该是发现学习的实践者》,李世春,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01
[3]《发现学习与发现教学》,张楚廷,中国教育学刊,2000.06
[4]《“发现学习”的秘密》,高慎英,当代教育科学,2006.0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