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谈谈马克思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思想解读

谈谈马克思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思想解读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25858 浏览:1110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本文通过阐述《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以及马克思对费尔巴哈、黑格尔异化思想的借鉴和超越,揭示马克思哲学相对于以往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指出在第一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第三手稿的“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包含着马克思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通过榨取工人剩余价值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剥削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工人阶级深刻“异化”的根源,指出了消除异化是实现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手稿;私有制;异化劳动;共产主义;自由解放
提起卡尔·马克思,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他的一系列让人叹为观止的头衔:“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等等诸如此类。可见,马克思是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然而更重要的是——正如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所评价的那样,他是一名“天才的哲学家”。 马克思在哲学和经济学方面为人类做出了伟大而卓越的贡献,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说的,马克思的一生对人类有两样最卓越的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的发现。其中,剩余价值的发现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异化现象的研究而得来的,马克思的异化思想集中体现在其1844年前后写的一系列未完成的手稿中,也就是后来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称《巴黎手稿》。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解释”到“改变”的重大革命性变革,马克思认为要通过“实践”,即人们改变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劳动”来实现。这里的“改变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包括自然界、人类活动、人的精神领域三个方面。这体现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宗旨,即对人的“终极关怀”,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就是:强调要通过实践来“改变世界”,在此过程中要消除异化,“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实践,追求达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即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是马克思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这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手稿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第一手稿:工资、资本的利润、资本、资本的利润、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地租、异化劳动;第二手稿:由于此手稿大部分已遗失,现只剩私有财产的关系一部分;第三手稿: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其中,在第一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第三手稿的“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包含着马克思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通过榨取工人剩余价值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剥削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工人阶级深刻“异化”的根源,指出了消除异化是实现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并且为人类绘制了理想的社会图景——共产主义社会。因此,这两个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尽管《手稿》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多多少少有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手稿》却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对黑格尔进行批判,从而阐述哲学问题,为马克思本人哲学的研究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说,《手稿》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起点,同时也集中体现了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因此,当下对马克思《手稿》的哲学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在《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异化劳动”这个词事实上是由两个词 “异化” 和“劳动”合并而来的。首先,“异化”一词是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批判性地接受而得来的。在费尔巴哈那里,“异化”指的是宗教异化,是青年黑格尔运动中对黑格尔“釜底抽薪”式的批判。费尔巴哈 认为人的异化根源于宗教的异化,他试图通过消除宗教异化来消除人的异化,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马克思认为,宗教异化并不是人的异化的根源,要真正了解异化的根源,就不能到抽象的人类本质中去寻找,不能到宗教中去寻找,而必须到现实中去寻找,到市民社会中去寻找。因为宗教的来源、本质依然是市民社会。在黑格尔那里,“异化”指的是精神的异化,“他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劳动”。他认为人的本质等同于自我意识,因此通过消除精神方面的异化就可以实现人的自由。而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对黑格尔的国家法哲学观进行了批判。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所说的作为独立精神的国家和法不具有独立性,要真正理解国家和法,就必须到市民社会中去寻找。那个时候,马克思已经意识到市民社会对国家、法和宗教所起的基础作用。与此同时,马克思也意识到,要研究市民社会就必须要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究。接着,在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马克思了解到斯密·李嘉图已经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是价值的来源,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但马克思的“劳动”与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不同。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对斯密·李嘉图的“劳动”概念进行扬弃后得来的。马克思通过研究国民经济学,发现了“劳动”概念,但马克思对这一概念并不是非批判地直接拿来,而是在接受“劳动”概念的同时,又借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对斯密·李嘉图的“劳动”概念进行了批判。正是在这样的交叉批判中,马克思创立了自己的“异化劳动”概念。在马克思这里,“异化”指的是物质劳动的异化,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剥削实质和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拙劣本性使得工人的劳动变为了“异化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造成了“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3]的异化状态。“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类的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4]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它背离了人类的本性。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不同于之前绝大多数哲学家的地方,正在于他认为人的劳动是实现“自由”的一种方式,而非“必然”的一种体现。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