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孟子“以意逆志论”局限性网

孟子“以意逆志论”局限性网

收藏本文 2024-03-26 点赞:3963 浏览:1130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春秋时期,为改良当时盛行的主观臆断的解诗方法,孟子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论”,其积极意义无疑是巨大的。但其同样存在着片面性和局限性,我们应本着科学的态度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批判的接受这一古代经典,并作出新的诠释,使其在现代亦能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关键词:以意逆志孟子文学批评
著名的文学批评方法“以意逆志”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上》。针对咸丘蒙对《诗经·小雅·北山》的错误理解,孟子指出要全面确切的理解诗的内容,必须善于“以意逆志”。与之相承的,孟子还在《孟子·万章章句下》中提出了“知人论世”的理论,即要求读诗人必须深入的了解诗人生平事迹等情况。春秋时期,“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的主观臆断的解诗方法风气正盛,孟子要求改变这种不良现状,提出救弊措施,无疑是有明显积极意义的。然而我们发现“以意逆志”亦存在有许多片面性和局限性,对于后世文学价值的阐释也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在这里试作简要分析。
想分析“以意逆志”存在的不足,首先要知道其含义,而对于“以意逆志”中“意”字的解释却存在着很多争议。后汉赵岐说:“志,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之心意也。”“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即认为“意”指读诗人之意,“以意逆志”就是说读诗人以自己对诗篇内容的理解去探求诗人之志。南宋朱熹也表达了相近的意思,他于《四书章句集注》中说:“当以己意逆取作者之意,乃可得之。”是以后世学者大多赞同这种观点。直到清代才出现了不同声音,吴淇在《六朝诗选定论缘起》中提出:“不知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为舆,载志而游,或有方,或无方,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故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犹之以人治人也。”吴淇认为,“意”是指客观存在于诗篇之中的“意”,主张从诗篇的客观意义出发去探求诗人之志。张少康先生认为,吴淇的观点固然比较科学,但从孟子的思想体系及说诗状况来看,却并不符合孟子的本意。且不论谁是谁非,就“读者之意”到“诗文本意”的转变来看,吴淇显是已经注意到了“以意逆志”存在的弊病。
首先,以接受者之意去谋求作者本意,忽视了不同接受个体之间的差异。尽管倘若做到了孟子所提倡的“知人论世”,是有可能比较客观的了解作者之志的。但必须要承认,由于接受个体总会带着自己的主观感情去读诗,而每个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审美感受能力及价值取向各不相同,所以是不可能达到一致结论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也曾在评价《红楼梦》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曲《长恨歌》,作者主旨到底是歌颂爱情还是讽刺时政?类似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还有很多。可见,文学文本是具有开放性、多义性等特征的,因此只想以接受者之意去寻求作者之志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更为严重的是,“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在无意间已为解读文本时的穿凿附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孟子主张解诗不应被文字所梏,可舍义而解诗,使得自己也常常出现穿凿附会的错误,如

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udooo.com

以“公刘好货”、“太王”去解释《公刘》及《绵》,按照自己“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去解释《魏风·硕鼠》,等等。类似这种在解诗时舍弃文字章句,随意发挥的情况在《孟子》中还有很多,其对后世产生的不良影响难以估量。
其次,对于“以意逆志”中“志”的解释,赵岐、朱熹和吴淇三家的看法非常一致,都认为是“作者之志”的意思。“以意逆志”作为一种文学阐释法则,仅以追求“作者之志”当作唯一的阐释目标,忽视了文学文本及其他阐释对象,同时也部分阻碍了接受主体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作用,造成了阐述单一化、狭隘化的弊端。
事实上,接受形态有许多种类:有出自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目的的,也有欣赏性、批评性、研究性的。形形色色的接受形态也直接丰富了读者对于作品的二度创造,主要表现在把文本符号还原为形象、对形象的补充和改造、以及对文本“隐含”意义的开掘。倘若仅仅以寻求作者之志作为文学文本的唯一目的的话,无疑严重阻碍文学的价值生成。兰陵笑笑生仅是从《水浒传》中截取了一小段故事,经过了自己的加工改编,虽不合施耐庵本意,却铸就了我国古代世情小说的鼻祖《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宋人词句说人生境界:“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境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从三家词中拈出三处词句来概括人生的三种境界,虽非作词者原意,但却形象贴切,对于古今追求大事业大学问者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孟子的政治理想是要重建、恢复古代圣贤的仁义道德,最终返回圣贤时代,实施先王的仁政,以仁义治国,而读书解诗的目的也同样要为此怎么写作,因而提倡逆古人之志。如今,我们不能把“志”的意义限于古代诗人之志,而要做多元化理解,对文学作品阐释出更加丰富的意义,用来指导社会和生活。
综上所述,孟子“以意逆志”理论虽然在古代作为儒家经典,对当时及后世文论有着很多的积极意义,但其同样也存在有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随着时怎么发表展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应本着科学的态度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批判的接受这一古代经典,并作出新的诠释,使其在现代亦能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周裕锴.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