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世界文学史 >分析美国人莫里森文化身份认同和其早期小说创作小结

分析美国人莫里森文化身份认同和其早期小说创作小结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22920 浏览:9863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托尼·莫里森是当今文坛上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通过小说这一艺术途径,反映了非裔黑人在美国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生活,族裔文化身份是莫里森写作的标志。本论文立足于其早期创作的三部作品:《所罗门之歌》、《秀拉》和《柏油孩子》,结合斯图尔特·霍尔关于文化身份的本质观和建构观两种观点,具体浅析这三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生命探讨,试图较为全面地理解莫里森的文化身份认同。本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的莫里森的个人生平、文学创作以及国内外对她的探讨情况,进而提出“文化身份”在其创作中的重要量。莫里森在创作之始就流露出了对于非裔黑人文化身份的关注,《所罗门之歌》、《秀拉》和《柏油孩子》就典型地体现了其在文化身份认同上的三个维度。第一章以“非裔”的角度解读了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不同于黑人男性作家笔下充满暴力性质的种族反抗,莫里森更多地呈现了黑人、黑人族群自身对于文化冲突的认知和接受。主人公奶娃的成长经历就鲜明地体现了黑白文化的双重影响,以小父亲灌输的白人文化没有让他获得精神上的成熟,而黑人文化的传承者派拉特指引了奶娃精神上的成长。莫里森通过奶娃的故事告诉我们,非裔黑人只有自觉抵抗白人主流文化的侵蚀,认同传统文化价值观,才能在文化冲突的现实社会中寻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第二章以“女性”的角度解读了莫里森的《秀拉》。莫里森坚持自己“黑人女性”的身份进行创作,以黑人女性的视角进行文化身份的认同,在认同传统文化的同时反思了黑人文化中漠视女性的一些非理性的因素。《秀拉》塑造了秀拉和奈尔两位黑人女性,奈尔和绝大多数黑人女性一样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迷失了自我的身份,而秀拉是一位奋力反抗白人文化,同时也反抗黑人传统的女性形象,莫里森以此发掘出传统黑人文化中无视性别差别、排斥黑人女性的存活体验,展现了黑人女性文化认同的艰难性和复杂性。第三章以“美国人”的角度解读了莫里森的《柏油孩子》。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站在文化融合的高度对黑人文化身份进行了定位和认同。吉丁是一名在白人文化中成长起来的黑人女性,她远离黑人文化而不能建立起文化身份认同,而儿子则体现了黑人文化的封闭性,他以“黑人”来排斥白人文化中进步的、先进的因素,也无法在当代美国社会上立足。而儿子主动的追寻,则体现了莫里森对于建立非裔黑人的“美国人”身份的观点。结语部分得出结论,正是“非裔”、“女性”和“美国人”三者的身份,构成了莫里森的文化身份认同,这也反映了她对于非裔黑人文化认同不足的理性而全面的深思。关键词:莫里森论文文化认同论文非裔论文女性论文美国人论文

    内容摘要4-6

    ABSTRACT6-9

    绪论9-16

    第一章 在文化冲突中确认黑人文化身份16-30

    第一节 文化迷失中的身份危机17-21

    第二节 传统文化守望中的身份坚持21-25

    第三节 以寻宝到寻根:奶娃黑人文化身份的建立25-30

    第二章 在女性视角下反思黑人文化身份30-42

    第一节 黑人女性的双重身份困境32-35

    第二节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35-37

    第三节 以秀拉的反抗看黑人女性身份建立的艰难性37-42

    第三章 于文化融合间定位黑人文化身份42-55

    第一节 传统故事的现代改写43-46

    第二节 文化封闭性与的危害46-51

    第三节 文化身份认同的时代维度51-55

    结语55-5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