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提高《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教学质量

提高《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教学质量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6088 浏览:195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结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改进和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质量
1 概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信息与控制学院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它上乘先导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下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后续课程,在计算机基础课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逻辑性强、综合性强、实践要求高,知识层次高的特点,学习该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及逻辑思维方法,才能掌握微机及接口工作的基本原理。但是,从笔者多年教学过程实践来看,仅运用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普遍感觉此门课程概念抽象、难理解、难记忆,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培养学生建立系统的整体概念,使之真正具有微机系统的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结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这门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一些探讨。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问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厚基础、宽口径”,专业新知识不断增加,所学课程门数不断增多,课程的教学学时数不断压缩,需把握教学内容,解决课时不足与内容丰富的矛盾。
2.2 教学方法问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的模式。教师上课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讲到底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注重单纯的理论分析,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实践环节问题:目前各高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实验,大都采用实验箱,主要实现各芯片功能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基本上无需动脑,只要照猫画虎地连几根线,正确输入程序即可。此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理念正在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转变,由以往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角色从以“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导”学为主;教学方式从课堂填鸭式转向以多媒体为基础的多种信息组织形式;学习方式由学生被动接受式转为主动选择式。
4 《

源于:www.udooo.com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4.1 教学内容改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信息量大、知识点多,而课时有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具备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开发能力,需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使知识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我们的做法是将该课程分为原理、应用和实践教学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讲解微机的基本组成原理,重点介绍8088/8086微处理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3]。授课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相关先进技术的介绍,体现出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与趋势。第二层次:在讲解微机常用接口芯片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应用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第三层次:利用实验教学及课程设计环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汇总、消化吸收,掌握如何组成一个微机应用系统。

4.2 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改进

4.2.1 引入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要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之主动地去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授课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思维一起积极思考。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针对理论教学中学生一些尚未理解透彻、容易混淆的问题,在习题课中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一题多解及分析,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实际应用问题。

4.2.2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内容繁杂、图标丰富。在进行教学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能有效的增加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解决课时不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同步进行,全方位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增强直观性,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为教学开辟了一个互动、多姿多彩的崭新环境。学生们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业余时间,自发地去享受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乐趣,及时地弥补了课上未理解的内容。总之,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的使用,增加了课堂容量,以全方位和立体化的方式把各种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其信息量的丰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们能及时准确地跟上计算机最新技术的发展。
4.2.3 开展双语教学 由于国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比较先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引入外文资料,比如讲述某一具体接口芯片时,可以直接用双语来教学,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们了解一些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又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整个讲授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将涉及到的专业词汇、基本概念等用双语进行对照,对学生记忆汇编指令、繁杂的寄存器符号等很有帮助。

4.3 实践教学改进 建立原理性—设计性—研究性的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4.3.1 基础阶段 紧跟理论教学进程,以单元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工作原理及常用接口芯片的功能和基本用法。这是实验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认识实验箱的结构、各模块功能,熟悉汇编语言的上机过程。
4.3.2 提高阶段 要求学生对实验课程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做相当的修改,形成新的功能,是对实验内容的深化。学生在理解参考程序功能之后,要独立动手修改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提高学生阅读、编写及调试程序的能力。有余力的同学鼓励增做综合扩展实验,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3.3 设计阶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所以课程设计尤为重要。起到巩固已有知识、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启发创新才能的作用。学生通过此环节,能将学到的离散知识连续化,甚至将前序课程和后续课程融会贯通起来应用,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现有的硬件设备上,自己进行硬件线路的设计及软件的开发。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多元化的课设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题目,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5 结语
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观念,突破“课本、教师、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授的封闭状态,更新与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知识传授的起点和质量。
参考文献:
张兰红,陆广平,周云龙.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5):93~95.
叶澜,杨小微.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冯博琴,吴宁.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刘强(1970-),男,河北固安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测控系统及智能仪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