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马克思主义 >试谈哲学卢卡奇主要哲学观点怎样

试谈哲学卢卡奇主要哲学观点怎样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18574 浏览:820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也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其哲学理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传入中国。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首创者,其著作《历史和阶级意识》的出版引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本文对卢卡奇的主要哲学观点进行了阐述和评析。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 哲学观点
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先进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845年,他又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存在即是合理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也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其实际上与传统马克思主义有着较大甚至原则性的区别。它的早期思想是由于中、西欧革命暂时失败而感到痛苦愤怒的小资产阶级情绪的反映。其主要特征有:将马克思主义仅仅看作一种哲学,非常轻视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整体,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归结为一种历史理论;批判生产力决定论和历史决定论,将唯物史观歪曲成唯心史观;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马克思本人思想的论断,否认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许多基本原理已经过时,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某一种哲学思潮结合起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传入中国以来,在学术界曾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总是具体、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虚幻的人。具体的、现实的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存在于每个时代个人的实际生活过程和活动中。“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首创者,当代哲学家、美学家和文学史家,卢卡奇一生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自身的经历十分坎坷曲折。1923年,卢卡奇著作《历史和阶级意识》的出版引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本文对卢卡奇的主要哲学观点进行了阐述和评析。

(一)卢卡奇的“主体—客体“辩证法理论

卢卡奇撰文指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成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个‘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这里的方法,就是指辩证法。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辩证法,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卢卡奇否定了自然辩证法,倡导“主体—客体”辩证法思想,即辩证法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之中,其中心内容就

摘自:毕业论文如何写www.udooo.com

是论述历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人与人所造的社会历史的相互作用。
卢卡奇指出,只有从历史发展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出发,才会做到正确阐述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对于革命成败的根本意义。他认为黑格尔哲学最伟大的功绩是把人类历史看作一个“客观的辩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居于主体的地位。人既是历史辩证过程的“生产者”,又是这个辩证过程的产物。所以,人能够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认识历史,驾驭历史最后实现主体和客体的同一。卢卡奇将“实体即主体”这一理论命题作为论证主体与客体同一性的基础。
笔者认为,卢卡奇的“主体—客体”辩证法思想有其一定的合理性,这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具有继承和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将人和动物进行比较,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论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1848年发表的《宣言》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强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则描绘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即“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越”。其局限性在于,其否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规律性的存在。

(二)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

卢卡奇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归结为把握“总体性”范畴。所谓“总体性”就是指全面把握社会现实的方法。它要求将社会现实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以考察,即不仅要把握它的各个组成部分,而且要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向。
卢卡奇指出,总体在逻辑上先于事实,只有将事实置于总体之中,才能理解其意义。“马克思的辩证方法,旨在把社会作为总体来认识。”马克思肯定过黑格尔关于认识是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思想的合理内核。卢卡奇在强调总体在逻辑上先于事实的同时,忽视了客观事实在认识论上的第一位的地位。他认为,“只有在这种把社会生活中的孤立事实作为历史发展的环节并把它们归结为一个总体的情况下,对事实的认识才能成为对现实的认识”。在这种情形下,主体的自我意识就等于对社会客体的总体意识,因而总体意识实际上只是来自成为总体的主体本身,而不是来自客观事实。于是,现实社会的总体联系就成为主流意识的产物。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联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要反对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方法观察和改造世界,倡导以联系、运动、全面的方法看问题和做事情。但卢卡奇同黑格尔以从抽象到具体方法将实在理解为思维的结果一样,“陷入了幻觉之中”。

(三)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卢卡奇从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中推导出物化问题。他认为,所谓物化就是指“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物化就是“总体形象的破坏”。卢卡奇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关于在社会异化初期普通物被分割为个体原子的论述,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导致工人的原子化。
从表面上看,卢卡奇的“物化”内涵近似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概念,并吸取了“异化”的相关内容。但两者还是存在重大差异的,如:卢卡奇将物化归结为意识和认识方法问题。相对于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卢卡奇将资本主义的危害归根到底看做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掩盖了社会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等。
欲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卢卡奇的以上主要哲学观点,构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
指出,“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所谓比较研究的方法,就是在同一类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在相互区别的失误中寻找联系,谋求共识。综上所述,在学术探讨的视野范围内,笔者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卢卡奇的主要哲学观点进行了阐述和评析,希望能给广大“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启迪意义,以进一步推动研究的纵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同上,57﹒
[3]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7—22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4﹒
[5]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47—48﹒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0﹒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8]同上,294﹒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4﹒
[10]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76—77﹒
[11]同上,56﹒
[12]同上,147﹒
[13]﹒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4—23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