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媒体学 >关于放电怎样让新闻标题更“放电”?题目

关于放电怎样让新闻标题更“放电”?题目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34303 浏览:15746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调查表明,普通读者每天阅读报纸的平均时间仅为26分钟;在被阅读的新闻里有94%的内容是读者先看标题后再看新闻的,而读者通过标题对新闻的吸收率为34%。可见,在浅阅读时代和读题时代,标题与报纸的关系是多么地密切,几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地步。
标题制作的精彩与否,不仅涉及读者是否阅读新闻,报纸上的观点能否为读者所接受,甚至会影响到报纸读者的去留。营销商总结认为,读者写不写你的报纸,标题起了很大的作用。一张报纸的标题就是这张报纸的“眼睛”,“眼睛”能不能亮丽、“放电”,很大程度上决定读者看不看这张报纸。可见,给新闻安上一个亮丽的“眼睛”是多么地重要。
以第30届奥运会报道为例,标题制作大致归纳为下述4种技法:

一、巧用修辞法

“修辞”就是依据题旨意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对此,鲁迅说:“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很多,常用的有10多种。在新闻标题制作中,巧妙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借代、双关、拟人等,可以增加标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请看下列标题:
(1)《美泳坛今晚上演瑜亮之争》(《北京日报》7月28日)
(2)《东道主压力大 双保险均跳闸》(《新京报》7月29日)
(3)《一叶倾城》(《京华时报》7月30日,叶指叶诗文400米混合泳夺冠)
(4)《金童玉女 中国蛟龙》(《京华时报》7月31日,指孙杨、叶诗文夺冠)
(5)《于无声处听惊“雷”》(《北京日报》8月2日,指雷声夺花剑金牌)

二、携疑设问法

所谓携疑设问法,就是将读者较为关注、带有疑虑的新闻事实,用设问的方式来制作标题,以诱读者解题释疑。它与缓和平稳的陈述句相比,设问句给人的感觉比较强烈而生动。对于关注度较高的新闻事实,用设问法制作标题可以掀起波澜,强调气氛。例如:
(1)《今夜,谁能射落首金?》(《羊城晚报》7月28)
(2)《我们要金牌还是要公平?》(《北京青年报》7月31日)
(3)《“菲鱼”出水,传奇谁续?》(《北京日报》8月6日)
(4)《中国泳军缘何一鸣惊人?》(《北京日报》8月6日)
(5)《吴静珏:谁能与我争锋?》(《北京晚报》8月9日)

三、活用动词法

写新闻,作标题,不外乎就是写人写事。新闻标题能否吸引人,固然在于事实本身,但深刻的思想能否表现出来,感人的事实能否勾勒出来,遣词用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什么内容的新闻,要给人以动感、美感和形象感,其传神之处有时就在某个动词上。用好动词,往往能使标题凝练生动,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新闻场景活灵活现。请看下列这类标题:
(1)《易思玲射落伦敦奥运会首金》(《新京报》7月29日)
(2)《女曲生吞韩国队》(《京华时报》7月30日)
(3)《朱启南在金牌中倒下》(《羊城晚报》7月31日)
(4)《璐璐铁臂举千斤》(《京华时报》8月5日)
(5)《金牌耀眼,“三大球”刺目》(《北京日报》8月9日)

四、流行热词法

近年来,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有的词语原先只是在一些网络论坛小范围内流行,但是由于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和广泛性,这些网络用语迅速传播开来,成为网络流行语。而有些网络流行语确实反映了网民对某一公共事件和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态度和评价,传达了民情民声,记录了社会进程,成为公众熟知的流行热词并被收入新出版的词典中。这类词语用在标题中将收到吸引读者阅读新闻的奇效。请看下列标题:
(1)《孙杨玩起了“”》(《羊城晚报》7月28日)
(2)《唉!裁判也有秀逗时》(《北京晚报》8月1日)
(3)《奥运颁奖用上“纯爷们”》(《北京日报》8月3日)
(4)《邹凯渴望“连庄”

优秀论文查重www.udooo.com

》(《羊城晚报》8月5日)
(5)《淡定哥走天下》(《新京报》8月6日,指20公里竞走金牌得主陈定)
新闻界有一位学者曾深有感触地说:看一座城市的报纸,就知道这座城市的文化;看这家报纸的标题,就知道这家报纸的品位。标题从本质上展示和体现了新闻的生存状态和存在价值,标题的价值和发展演变为新闻本身的价值和发展,换言之,标题和新闻的母体是相通相融的。标题传播和展示什么样的价值观点,报纸和新闻就成就什么样的风格。标题的概括与提炼,是对新闻事实进行提升和升华的过程,要求标题的作者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语言功夫,更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宏观视野和思想水平。标题是对一个新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挑战。只有长期积累、长期总结、长期创新,才能制作出“简洁、生动、准确、深刻、新颖”的标题来。一个文化底蕴浅薄的人很难做出有声有色的标题,只有博采众长,加强修养,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文字能力,才能给新闻安上一个亮丽的“眼睛”。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文体局)
责任编辑:邰山虎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