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实践教学改革 >小学阶段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养成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17448 浏览:803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学校对小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进行的一种教育。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任教的10多年间,特别是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这些年,我深刻体会到了,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那是由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特别是个性品质的形成所决定的。
在小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最为明显的,也是值得班主任老师加以注意引导的。

一、情感变得丰富和深刻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智慧、美感都在不断发展。他们能够用社会道德标准,来解释自己情感产生的原因,而不是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唯一的标准。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们的情感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易变到初步稳定的一个转折点。

三、四年级起他们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情感逐步从外露性向内稳性转化。

二、自控能力增强

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意志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而是由家长、教师来提出。从三年级起,孩子们的自控能力会有明显发展。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

低年级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差,在评价别人或评价自己时,基本上是成年人评价的重复。中年级学生开始学会,独立地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

源于:期刊论文www.udooo.com

的行为加以比较,试图做出独立地评价。高年级的孩子,这种自我意识的独立性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调节能力方面,低年级孩子一般能力较差,主要靠成年人、老师的提醒、说明、劝说、暗示、还有一些强化手段,使孩子们逐渐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高年级的孩子,一般能自觉地根据活动的目的,克服内外的困难和障碍,正确的判断是非,表现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与自我监督的能力。
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从学前班开始到小学1—6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从日常的卫生习惯、体育锻炼习惯、纪律习惯、学习习惯、交通出行的道路行走习惯、自我用品管理习惯以及自理能力的培养;健康心理品质的养成等方面着手;从起点抓,从小事抓,点点滴滴,使孩子们逐渐在校内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改变了孩子们的精神面貌;使他们从混沌未开的孩子成长为一名有良好素养的小学生;为他们向更高的心理水平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除了注重对整个班级的整体教育外,还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在小学阶段,老师不但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良好行为习惯的指导者;健康心理的培养者,肩负着神圣而又重大的责任。因此,在大力提倡提高国民素质的今天,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抓好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每一个小学教师都应该为之不懈努力的重点,小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再加上对智力的点拨开发,那么何愁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还何愁国民素质不提高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