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法学 >> 诉讼法 >阐述司法能动司法和制度革新

阐述司法能动司法和制度革新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15899 浏览:700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以能动司法的论述诠释入手,较为系统地探讨了能动司法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理,在对能动司法与司法能动主义、能动司法与司法克制主义进行比较探讨的基础上,深入浅析了在中国践行能动司法的必要性、可行性,重点探讨了在中国践行能动司法的方式选择与价值取向,并以民事司法为视角,提出了相应的适度能动司法革新对策。首先,论文考察国内外关于能动司法的探讨情况,以体现与时俱进、体现以人为本、体现求真务实等3个方面,深入浅析了能动司法的基本原理。同时,以能动司法目标的确定性,能动司法主体的特殊性、能动司法方式的协调性、能动司法姿态的主动性等方面,勾勒了能动司法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能动司法的基本理念和外在要求,及其在法律层面、政治层面、司法层面的探讨作用,并以法学论述和法律实践相结合的方向,提出了在中国践行能动司法的探讨思路与探讨策略。其次,论文对能动司法与司法能动主义、能动司法与司法克制主义分别进行了比较探讨,以中深入浅析了能动司法与司法能动主义在司法目标、司法论述、司法主体等方面的主要差别;深入浅析了能动司法与司法克制主义在宪政根基、哲学基础、司法实践等方面的主要差别。在比较探讨的基础上,以遵循司法规律、立足不同国情、注重力量平衡等方面,总结了在中国践行能动司法的3点启迪。为践行能动司法进行了论述铺垫和思想准备,提出了在中国践行能动司法的论述与实践依据。其三,论文围绕践行能动司法与法官职业道德的养成,阐述了法官群体素质与践行能动司法的辩证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重要作用及其素质构成,着重提出了能动司法视角下法官职业道德养成的若干构想。包括,以建立健全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系统的方向,提出了将法学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综合培养提升法官职业道德素养的意见;以建立健全法官职业道德管理系统的方向,提出了通过改善法官职业准入、推进职务遴选、建设交流轮岗、履职考核和强制退出制度,推进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以建立健全法官职业道德监督制约系统的方向,提出了将法院内部监督制约与法院外部监督制约结合起来,保障法官职业道德实施效果的意见。其四,论文以实现实质正义、提升司法效率、法独立、深化司法革新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践行能动司法的必要性;以法院行政主导、社会管理革新、优质法官群体等方面具体浅析了践行能动司法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以体现中国特点和坚持适度掌握为核心,提出了在中国践行适度能动司法的制度方式。文章还围绕如何践行适度能动司法这个制度方式,以努力实现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的平衡,实现司法激进与司法渐进的平衡,实现司法需求与司法资源的平衡等方面,阐述了需要切实把握好的几对联系。并深入浅析了适度能动司法可能产生的风险,以遵循法律原则、司法宗旨、司法权限、司法规律等方面,着重提出了适度能动司法风险制约的重要策略。最后,论文以民事司法为视角,运用适度能动司法的观点,重点探讨了我国一些民事司法制度的进展近况。在深入浅析其制度缺陷和有着不足的同时,以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的高度,分别提出了通过能动司法法制度革新的具体意见。包括:在法解释制度革新方面,提出了强化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主体地位、将公共政策融入司法解释、建立判例司法解释制度;在推进民事立案制度革新方面,提出了改善立案便民制度、革新民事保全制度、改善立案救济制度、建立立案公开制度;在推进民事证据制度革新方面,提出了扩大法院调查取证的范围、建立科学能动的认证制度、革新司法鉴定管理机制;在法救助制度革新方面,提出了拓宽司法救助的领域、改善司法救助的机制、强化司法救助;在推进民事执行制度革新方面,提出了强化执行威慑机制、丰富强制执行措施、改善执行和解机制、改善悬赏执行方式、改善执行外部环境。关键词:能动司法论文方式选择论文职业道德论文司法实践论文制度革新论文

    摘要6-8

    Abstract8-18

    1 绪论18-35

    1.1 探讨背景18-19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19-23

    1.2.1 国内探讨近况19-20

    1.2.1.1 引进阶段的能动司法19

    1.2.1.2 探讨阶段的能动司法19-20

    1.2.1.3 确立阶段的能动司法20

    1.2.2 国外探讨近况20-23

    1.2.2.1 司法能动主义的开创时期20-21

    1.2.2.2 司法能动主义的活跃时期21-22

    1.2.2.3 司法能动主义的稳定时期22-23

    1.3 探讨的重要作用23-29

    1.3.1 法律层面的作用23-25

    1.3.1.1 有利于弥补立法漏洞23-24

    1.3.1.2 有利于消除法律移植产生的本土抗力24

    1.3.1.3 有利于满足某些法律的非确定性24-25

    1.3.2 政治层面的作用25-26

    1.3.2.1 有利于承担政治使命25-26

    1.3.2.2 有利于协调政治运转26

    1.3.3 司法层面的作用26-29

    1.3.3.1 有利于体现司法为民26-27

    1.3.3.2 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威27

    1.3.3.3 有利于推动司法独立27-28

    1.3.3.4 有利于提升司法效益28

    1.3.3.6 有利于推动司法革新28-29

    1.4 探讨的思路和策略29-32

    1.4.1 探讨的思维方式29-31

    1.4.1.1 平衡的思维方式29-30

    1.4.1.2 调和的思维方式30-31

    1.4.2 探讨的策略31-32

    1.4.2.1 比较探讨的策略31

    1.4.2.2 实证探讨的策略31

    1.4.2.3 辩证探讨的策略31-32

    1.4.2.4 系统探讨的策略32

    1.5 探讨的革新之处32-35

    1.5.1 关于践行能动司法方式选择的探讨32

    1.5.2 关于能动司法与法官职业道德的探讨32-33

    1.5.3 关于能动司法与司法解释制度革新的探讨33

    1.5.4 关于能动司法与民事立案制度革新的探讨33

    1.5.5 关于能动司法与民事证据制度革新的探讨33

    1.5.6 关于能动司法与司法救助制度革新的探讨33-34

    1.5.7 关于能动司法与民事执行制度革新的探讨34-35

    2 能动司法的论述诠释35-46

    2.1 能动司法的概念与内涵35-38

    2.1.1 能动司法的概念35-37

    2.1.2 能动司法的内涵37-38

    2.2 能动司法的基本特点38-40

    2.2.1 能动司法目标的确定性38-39

    2.2.2 能动司法主体的特殊性39

    2.2.3 能动司法方式的协调性39

    2.2.4 能动司法姿态的主动性39-40

    2.3 能动司法的基本理念40-43

    2.3.1 与时俱进的理念40-41

    2.3.2 以人为本的理念41-42

    2.3.3 求真务实的理念42-43

    2.4 能动司法的外在要求43-46

    2.4.1 受政治制度的限制43

    2.4.2 受社会需求的影响43

    2.4.3 受法治理念的引导43-44

    2.4.4 受司法体制的约束44-46

    3 能动司法的比较与启迪46-65

    3.1 能动司法与司法能动主义的比较46-54

    3.1.1 司法能动主义的概念与内涵46-48

    3.1.1.1 围绕司法审查的司法能动主义46-47

    3.1.1.2 围绕司法审判的司法能动主义47-48

    3.1.2 司法能动主义的论述渊源48-51

    3.1.2.1 渊源于普通法系传统法律思想48-49

    3.1.2.2 渊源于法律现实主义49-50

    3.1.2.3 渊源于社会学法学50-51

    3.1.3 司法能动主义的主要特点51-52

    3.1.3.1 能动程度受司法力量强弱的影响51-52

    3.1.3.2 能动方向受各个时期政治运动的影响52

    3.1.4 能动司法与司法能动主义的差别52-54

    3.1.4.1 司法目标上的差别52-53

    3.1.4.2 司法方式上的差别53

    3.1.4.3 司法论述上的差别53-54

    3.1.4.4 司法主体上的差别54

    3.2 能动司法与司法克制主义的比较54-61

    3.2.1 司法克制主义的概念与内涵54-56

    3.2.1.1 司法克制主义的概念54-55

    3.2.1.2 司法克制主义的形成55-56

    3.2.1.3 司法克制主义的体现56

    3.2.2 司法克制主义的论述渊源56-58

    3.2.2.1 渊源于概念法学57

    3.2.2.2 渊源于宪政思想57

    3.2.2.3 渊源于原意主义57-58

    3.2.3 司法克制主义的主要特点58-59

    3.2.3.1 司法主体的中立性58

    3.2.3.2 法律思维的保守性58-59

    3.2.4 能动司法与司法克制主义的差别59-61

    3.2.4.1 宪政根基上的差别60

    3.2.4.2 哲学基础上的差别60-61

    3.2.4.3 司法实践上的差别61

    3.3 比较探讨得出的一些启迪61-65

    3.3.1 能动司法应遵循司法规律61-62

    3.3.2 能动司法应立足不同国情62-63

    3.3.3 能动司法应注重力量平衡63-65

    4 能动司法与法官职业道德养成65-87

    4.1 法官职业道德概述65-68

    4.1.1 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与内涵65-66

    4.1.1.1 法官群体是法官职业道德实施的主体66

    4.1.1.2 法官行为是法官职业道德实施的客体66

    4.1.1.3 法官是法官职业道德实施的基础66

    4.1.2 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66-67

    4.1.2.1 价值追求的利他性67

    4.1.2.2 道德规范的认同性67

    4.1.2.3 道德标准的稳定性67

    4.1.3 法官职业道德的作用67-68

    4.1.3.1 推动法官职业群体的形成68

    4.1.3.2 加强法官职业权力的制约68

    4.2 中外法官职业道德的考察68-76

    4.2.1 国外法官的职业道德68-70

    4.2.2 我国法官的职业道德70-71

    4.2.3 我国法官职业道德的素质构成71-76

    4.2.3.1 忠诚司法事业72

    4.2.3.2 保证司法公正72-74

    4.2.3.3 确保司法廉洁74-75

    4.2.3.4 坚持司法为民75

    4.2.3.5 维护司法形象75-76

    4.3 能动司法与法官职业道德的提升76-87

    4.3.1 能动司法对法官职业道德的依赖与推动76-77

    4.3.1.1 对法官职业道德的依赖76-77

    4.3.1.2 对法官职业道德的推动77

    4.3.2 能动司法视角下法官职业道德养成的若干构想77-87

    4.3.2.1 建立健全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系统77-80

    4.3.2.1.1 将法官职业道德纳入高等法学教育系统78-79

    4.3.2.1.2 将法官职业道德纳入法官职业培训系统79-80

    4.3.2.2 建立健全法官职业道德管理系统80-84

    4.3.2.2.1 法官职业道德与法官职业准入80-82

    4.3.2.2.2 法官职业道德与法官职务遴选82-83

    4.3.2.2.3 法官职业道德与法官交流轮岗83

    4.3.2.2.4 法官职业道德与法官履职考核83-84

    4.3.2.2.5 法官职业道德与法官强制退出84

    4.3.2.3 建立健全法官职业道德监督制约系统84-87

    4.3.2.3.1 加强法院内部的监督制约84-85

    4.3.2.3.2 加强法院外部的监督制约85-87

    5 践行能动司法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方式选择87-116

    5.1 践行能动司法的必要性87-92

    5.1.1 实现实质正义需要能动司法87-88

    5.1.1.1 通过司法便民而实现实质正义87

    5.1.1.2 通过人性司法而实现实质正义87

    5.1.1.3 通过司法透明而实现实质正义87-88

    5.1.2 提升司法效率需要能动司法88-89

    5.1.2.1 通过缩减诉讼成本而提升司法效率88-89

    5.1.2.2 通过缩短审判周期而提升司法效率89

    5.1.2.3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而提升司法效率89

    5.1.3 法独立需要能动司法89-90

    5.1.3.1 通过营造外部环境而法独立90

    5.1.3.2 通过改善内部管理而法独立90

    5.1.4 深化司法革新需要能动司法90-92

    5.1.4.1 通过激活工作机制而推动司法革新91

    5.1.4.2 通过整合司法资源而推动司法革新91-92

    5.1.4.3 通过营造司法环境而推动司法革新92

    5.2 践行能动司法的可行性92-96

    5.2.1 具有法院行政主导的有利条件93-94

    5.2.2 具有社会管理革新的有利条件94-95

    5.2.3 具有优质法官群体的有利条件95-96

    5.3 践行能动司法的方式选择96-116

    5.3.1 适度能动司法的方式97-100

    5.3.1.1 中国特点的能动司法98-99

    5.3.1.2 适度掌握的能动司法99-100

    5.3.2 适度能动司法应把握的几对联系100-106

    5.3.2.1 实现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的平衡100-102

    5.3.2.2 实现司法激进与司法渐进的平衡102-104

    5.3.2.3 实现司法需求与司法资源的平衡104-106

    5.3.3 适度能动司法的风险制约106-116

    5.3.3.1 适度能动司法可能产生的风险106-107

    5.3.3.1.1 超越司法权力的风险106-107

    5.3.3.1.2 偏离政治方向的风险107

    5.3.3.1.3 违背司法规律的风险107

    5.3.3.2 适度能动司法风险制约的策略107-116

    5.3.3.2.1 法律原则的制约108-110

    5.3.3.2.2 司法宗旨的制约110-112

    5.3.3.2.3 司法权限的制约112-114

    5.3.3.2.4 司法规律的制约114-116

    6 能动司法与司法解释制度的革新116-125

    6.1 司法解释制度的基本内涵116-119

    6.2 我国现行司法解释制度对能动司法的制掣119-121

    6.2.1 司法解释制定质量不高影响了能动司法的发挥119

    6.2.2 司法解释权力配置混乱弱化了能动司法的权源依据119-120

    6.2.3 司法解释主体权威不高制约着能动司法的践行效果120-121

    6.3 通过能动司法法解释制度革新121-125

    6.3.1 强化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主体地位121-122

    6.3.2 将公共政策融入司法解释122-123

    6.3.3 建立判例司法解释制度123-125

    7 能动司法与民事立案、民事证据制度的革新125-140

    7.1 能动司法与民事立案制度125-132

    7.1.1 民事立案制度的内涵125-127

    7.1.2 我国现行民事立案制度对能动司法的牵制127-128

    7.1.3 通过能动司法推进民事立案制度革新128-132

    7.1.3.1 改善立案便民制度129-130

    7.1.3.2 革新民事保全制度130

    7.1.3.3 改善立案救济制度130-131

    7.1.3.4 建立立案公开制度131-132

    7.2 能动司法与民事证据制度132-140

    7.2.1 民事证据制度的内涵132-134

    7.2.2 我国现行民事证据制度对能动司法的掣肘134-135

    7.2.2.1 取证过于被动134-135

    7.2.2.2 认证过于僵化135

    7.2.3 通过能动司法推进民事证据制度革新135-140

    7.2.3.1 扩大法院调查取证的范围136

    7.2.3.2 建立科学能动的认证制度136-138

    7.2.3.3 革新司法鉴定管理机制138-140

    8 能动司法与司法救助制度的革新140-148

    8.1 司法救助制度的内涵140-141

    8.2 我国现行司法救助制度对能动司法的制约141-144

    8.2.1 司法救助制度有着的不足141-143

    8.2.1.1 司法救助的规范不够系统141-142

    8.2.1.2 司法救助的对象不够广泛142

    8.2.1.3 司法救助的手段不够丰富142

    8.2.1.4 司法救助的联动不够畅通142-143

    8.2.2 司法救助实践有着的不足143-144

    8.2.2.1 思想不重视143

    8.2.2.2 操作不规范143

    8.2.2.3 保障不到位143-144

    8.3 通过能动司法法救助制度革新144-148

    8.3.1 拓宽司法救助的领域144-145

    8.3.1.1 实行民事诉讼指定写作技巧人制度144

    8.3.1.2 将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纳入司法救助范围144-145

    8.3.2 改善司法救助的机制145-146

    8.3.2.1 立案救助145

    8.3.2.2 案件审理历程中的救助145

    8.3.2.3 执行救助145-146

    8.3.3 强化司法救助的保障146-148

    8.3.3.1 将司法救助资金纳入国家财政预算146

    8.3.3.2 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司法救助146-147

    8.3.3.3 施行诉讼保险制度147-148

    9 能动司法与民事执行制度的革新148-156

    9.1 民事执行制度的内涵与进展148-149

    9.1.1 执行体制的建立148-149

    9.1.2 执行机制的健全149

    9.2 我国现行民事执行制度对能动司法的羁绊149-151

    9.2.1 被执行人法律意识淡薄150

    9.2.2 执行机构不规范150-151

    9.2.3 执行环境不理想151

    9.3 通过能动司法推进民事执行制度革新151-156

    9.3.1 强化执行威慑机制151-152

    9.3.2 丰富强制执行措施152-153

    9.3.3 改善执行和解机制153-154

    9.3.3.1 赋予执行和解协议以法律效力153-154

    9.3.3.2 建立执行和解担保制度154

    9.3.4 改善悬赏执行方式154-155

    9.3.4.1 明确悬赏执行的费用承担154

    9.3.4.2 加强对人信息的保密154-155

    9.3.5改善执行外部环境155-156

    10 结语156-157

    致谢157-15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