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双语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管理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管理

收藏本文 2024-01-24 点赞:25696 浏览:11872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借鉴企业素质管理模型,建立并形成符合学生培养目标的素质管理模式,对实现学生就业,促进学生成人、成才进而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素质管理;素质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适当地借鉴企业的素质管理模型,建立并形成符合学生培养目标的素质管理模式,对丰富素质教育的策略和手段、促进学生胜任力素质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管理概述

素质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概念,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企业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员工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企业意识向员工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形成正确平稳应对迅速发展的市场竞争的良好心理素质”,它是对员工进行素质增进的过程。
素质管理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素质获取管理,即通过素质测评和招聘甄选,在素质模型的指导下,使组织获得某种优势资源即人力资源。二是素质保持管理,即通过激励体系的构建把某种优势资源保留在组织内。三是素质增进管理,即通过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力和终身就业能力。四是素质使用管理,即通过为员工创造发挥聪明才智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和工作舞台,使员工素质得到充分利用并促使其潜能得到充分激发。经过这一过程的完整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其企业怎么写作能力和工作胜任能力,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二、企业员工素质管理给予高职院校的启发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将被输送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怎么写作第一线。道德品质、合作精神、吃苦耐劳、规范严谨等素质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关注点,而专业基本技能、岗位操作能力、应用基本工具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则是企业重点考量员工综合素质的指标。这些素质和能力也可以看作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素质管理、进而促进经营发展的终极目标。
根据近年来我们对高职新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普遍对于专业、职业、素质、生涯规划等方面问题的选择存在着茫然、被动、缺乏规划等情况。学校有针对性的制定学生素质发展规划就显得势在必行。因此,只有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生的能力素质欠缺,结合企业对员工素质和能力关注的角度,来规划和确立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的具体目标,才能有效地践行高职院校“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三、高职学生素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一)高职学生素质管理的实践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自2009年开始,启动了以基本技能训练为载体、以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生素质管理模式。该模式针对高职学生的学制、专业、生源特点、就业方向等,设置了相应的素质管理阶段目标和实施方案。

1.按照年级规划目标任务。

素质管理实施的着力点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的规划和设计上。我们制定目标应充分尊重大学生发展的阶段特点、接受能力,制定可持续的目标任务。以学生基本技能标准为例,一年级重点在于基本技能的基础培训;二年级重点则是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和考核;三年级的重点则与毕业、就业直接对应,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对应技能的训练与达标。

2.依据内容确定责任分工。

素质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学院教育教学各个系统密切合作,按照目标任务要求,明确分工、共同推进。我们把素质管理的内容分为课内实施目标和课外实施目标。课内目标纳入教学计划,由教学管理系统对应实施,如:将素质目标纳入学分、在具体课程中占一定成绩比例。素质管理的课外目标,主要由教育管理系统组织实施,在各项校内校外活动中锻炼和提升学生素质,如:开展培训、组织活动、日常管理等。

3.针对反馈调整评价标准。

素质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与学生、学校和企

摘自:本科论文www.udooo.com

业的实际情况相对应,因此,各方信息的调查、反馈是制定标准的前提,并且标准制定后也需要不断调整。
我们在每学年对新生进行素质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基本信息、专业认识、目标愿望、心理状况等方面。在教师中开展学生评价,获取学生在专业学习、行为表现、能力水平等方面的数据。在合作企业和学生就业单位中进行信息收集和毕业生情况反馈。同时,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测评与考核,通过数据分析,调整完善具体的素质管理目标任务。

(二)高职学生素质管理成效分析

1. 学生素质管理模式基本形成

经过学生素质管理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工作体系,即促进学生“修儒雅礼仪、书优美汉字、讲标准普通话、练计算机技能”的素质推进工作体系;形成了与工作体系相配套的文件体系;设立操行学分、社会实践学分,有效保证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
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全校各个管理系统有效联动的工作局面,高素质、高技能师生共同成长的学校氛围共同构成了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素质管理模式。

2.学生素质能力明显提升。

近期,在对我院大一至大三随机抽选的269名学生进行的一项关于学生素质的相关调查中,82%的同学对于学院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和培训管理表示很有帮助或有一定帮助。从调查中我们看到,通过学院的素质管理实施,同学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欠缺,对素质培养有一定的规划,大部分同学对于未来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并具备了高职学生相应的素质。
学院招生就业处提供的信息数据显示,学院201毕业生中有98.31%的学生认为通过三年的学习,自身的素质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用人单位的跟踪反馈情况显示,有97%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可以胜任本岗工作。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了毕业生通过在校的素质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三)高职学生素质管理的思考

本文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素质管理模式为实例,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针对高职学生实际进行具体分析,探讨了建构符合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运行模式的实效性。
该模式在今后学生素质保持及增进的过程中,还应力求方式方法的创新,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调整变化,我们还应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及时修正学生素质管理的目标任务,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素质管理,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view/4371630.htm
荣翠华等,高校中的素质教育和素质管理,中国科技纵横,2011,3
[3]李彦,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