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现代汉语 >论灯塔伍尔夫《到灯塔去》之时间艺术

论灯塔伍尔夫《到灯塔去》之时间艺术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9194 浏览:3483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小说《到灯塔去》,完美地使用了意识流手法,充分表达出了伍尔夫主观真实论的文学构想,采用了双重同心圆式的时间结构,巧妙地运用回溯手法,使叙事节奏与主题内容密切配合,传达了对人类心灵的关注与追问,贮存了生命的真实,体现出时间处理艺术所包蕴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时间艺术
:A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英国文坛上富有才华和表现力,并以优美动人的文字和纤细敏感的风格流芳于世,她作品中的艺术形式突出之处在于其意识流技巧的运用,为小说艺术形式灌注了新的生气。作家采用心理时间体系建构作品情节与内容,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形式,阐释了其小说中独特的时间艺术。
一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主观真实论”和时间观
1伍尔夫的“主观真实论”
理性主义创作方式中的意识趋向于单纯而明朗,情绪与感觉极其清晰分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文学不断地革新和发展,其文学思想和意识与原来有了明显的不同,创作中的明朗中渗入主观因素,产生了强大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并于创作方式、思想内容到欣赏旨趣,模糊了很多应该分明的界限,如美与丑。用以涵盖和满足现代人的精神诉求和表达需要。正如伦纳德·伍尔夫所说:“弗洛伊德、罗斯福德、爱因斯坦革新了我们关于人类意识和宇宙的知识。”换句话说,非理性主义思潮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变革,艺术活动自身的发展规律创造了新的生命源泉。在文学创作中开始注重表达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意识内涵,充分体现个人主体对客观世界所有感受和意识,突出个人内心的情绪和思想,并从叙事结构上明显带着创作者的个人主导意识。
伍尔夫的“主观真实论”充分表达出现代主义作家对于传统理性主义的精神背离。伍尔夫认为不同时代、不同作品造就了不同的“真实”,作家美学观中的“真实”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体会到一种直观的理解以及真实的感受。如《到灯塔去》中塑造的画家莉莉·布里斯库:“她有中国人一般的小眼睛,而且满脸皱纹,……她的画也不会有人重视;她是一个有独立精神的小人物……”在作家看来,外在物质一切是抽象和呆板的,因此关于莉莉的职业、地位、身份、相貌,作家只是简单的交待,她将对“真实”的理解体现在莉莉的创作历程,突出反映人物内心感受与情绪波动的主观意识流,表现主人公创作过程中的精神情结和心灵状态以及她的主观感受。
2伍尔夫的心理时间观
“时间”是文学创作中的一项重要元素,传统文学创作中所说的时间一般指钟表时间,并用它作为小说的一种参照。文学表现手法、文学意识都是在变化的,伍尔夫打破了传统的时间观,她在小说里选择了更丰富、灵活的时间表述方法,在心理上建构成了人类生命的内涵,不被客观世界物化,持有强烈的个体意识。它是某一生活长河的存在感,一种内心体验,它强调心理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性关注,是瞬间触动的心灵印象心理时间。
如在《到灯塔去》中,作家描绘了主人公莉莉在海边作画时总是想起拉姆齐夫人在海边写信的情景。作品没有描写具体的物理时间,只是通过回想夫人的姿态、语言来说明主人公的心理附加意义。作家通过叙述十年前的夏日,告诉读者虽然事隔多年逝者已矣,但那心理时间的永恒永远不会被人生岁月长河所淹没。莉莉手持画板的瞬间形象充分表达了作家独特的时间意识,也正是伍尔夫在作品中设计和运用新的时间观念构建的时间意识,符合了她所主张的“主观真实论”,并用触动心灵的瞬间印象展现了心灵的时间轨迹所捕捉出的生活真实。
二建构同心圆式的时间艺术
伍尔夫的“主观真实论”的叙述匹配了相对应的时间结构模式,她在《到灯塔去》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时间处置方式。她将客观世界中的物理时间形成一个大圆覆盖整个作品,与此同时,她又在作品中环绕了精妙的心理时间进行文本发展的叙述控制,即作品遵循心理时间叙写的内容体现主题。
伍尔夫在物理时间的参照下构建了整个小说的结构和总体情节发展,通过“跨越十年之久的灯塔之旅”表现其物理时间的发生,然后分别以“窗”中某个夏日傍晚前后至的时间来表现拉姆齐家的晚宴情景以及“岁月流逝”长河中的十年变迁,至“灯塔”中十年之后的某个夏日清晨至中午,又描绘了莉莉手持画板目送拉姆齐一家远航的情景。在物理时间叙述的同时,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叙述发展、详细的心理阐释,还有作家的思想意识却是聚集在心理时间范畴内创作成的。小说中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就在于其间接的内心独白、主观印象运用,即作家将物理学意义上短暂的时间表现为数十页的丰富心灵浮想。
心理意识的不确定性使对其时间尺度衡量无法量化。心理时间在形成上保留了时间的属性,继承了它的连续性和不可分割的强度,表现出一种分明的格局。但作家于这明晰的结构基础之上,通过物理时间这个理性的尺度衡量她创作的节奏,配合心理时间所表现的人类性格的丰富性、不确定性、缺憾性,使读者感到《到灯塔去》的意识流描写始终是节奏张弛有度、语调清新优美,这正是理性的外壳大圆所起的作用。如在小说里关于拉姆齐夫人意识流的典型描写:伍尔夫描绘了夫人为灯塔看守人的儿子编袜子时的心理流动,透过躯体的瞬间动作,通过夫人眼光所到位置,根据外界事物触及她心理的顺序表现出她的心理联想。从她抬头看见房间简陋的陈设,以及没时间阅读书籍而联想到孩子们的天赋,然后再联想到瑞士女佣即将死去的父亲……作家通过夫人短暂动作的瞬间,就在物理时间上画了一个圈,并运用这似乎静止的时间有意地放慢了时间走过的速度,平稳地展现出心灵感受的真实性,使读者体会出心理时间所取得的美学效果。
灯塔是贯穿全文的圆心,是贯穿整部作品的客观对应物。作品描述了十年前拉姆齐夫人到灯塔去的渴望,在十年中生活的变化中,无论怎样物是人非,灯塔仍然屹立在海边指引着夜归的船只。那么十年后呢,当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再度聚集在别墅,以了却到灯塔的夙愿时。伍尔夫运用“去灯塔”、“离灯塔”、“到灯塔”建造了叙述时间的主要时间点,搭建起小说整个情节框架。作品中的灯塔成为人物在真实世界中找寻的永恒内容,以此反映主人公争论、渴望的焦点,是贯穿整部小说故事情节的中心意象,成为机械时间范围中的圆心,以此为基点展示了数十年人们所走过的历程,以及生活中不可遇知的变迁,而通过自然界中不变的灯塔暗示了它真正见证了人世间的是非与离乱。与灯塔相对应,拉姆齐夫人是这客观实体的精神象征,并是小说所突出的精神主体,她代表了内部心理时间的概念。作家通过拉姆齐夫人的心理轨迹发展故事情节,让读者感到夫人的意识是通向外部客观世界的“窗”。当拉姆齐夫人死后,作家通过莉莉·布里斯库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心理时间所展示的母性的、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感性的、诗意的情感力量的精神气息是难以抹去的,说明了精神可以打破死亡的界限,战胜时间,作家通过夫人的意识、以及相关夫人的意识构成了小说心理时间的推进痕迹,使她与灯塔形成终极意义上的叠加。换句说话,在这个同心圆的时间框架内,伍尔夫以灯塔和拉姆齐夫人为核心构建了叠加的圆心,形成一种对照呼应的结构关系:即由出发、远离、回归的完整圆形结构,从而营造出作品中顺时与逆时的多层次时间感。三伍尔夫的叙述时间与“意识流动时间”
小说中若干叙述事件发生的时间根据客观时间发展顺序进行连接,是小说中叙述事件、情节的物理时间,即作品的叙述时间。而《到灯塔去》的叙述时间从某个夏日的傍晚开始,讲述了长达十年左右的过程。叙述时间的发展脉络上的时间点为“十年”、“傍晚”、“晚宴”、“清晨”等,以此将整部作品的“叙述时间”的情节巧妙完整地描述出来。而连续不断、交融糅合、合理贯通的意识流则表现出人物内心的丰富活动,属于心理时间,即“意识流动时间”,它在小说叙事中进行小说事件的说明以及情节发展的推进,从而展示人物矛盾冲突、表达人物情感。伍尔夫在小说中运用的心理时间由长短不一、明暗不一的“意识流动时间”构成,从而促进了小说情节的延伸,也充分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如作品中的“窗”这部分情节发展就是从叙述时间方面来阐述的。
在整部作品的时间成分构成中,作者依照心理时间的规律,设置了“意识流动时间”,即相对于叙述时间的另外一个时间层次,是一个相互矛盾的统一体。意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识流动时间是与叙述时间相异质的属性,是从“叙述时间”的点上延伸出去的,它代表了另一种情节的演进,通过它,作家融入了大量对人物意识的描写,以此突出主观真实感,从而淡漠对外在现实的传达,使“意识流动时间”成为作品的真正血肉与灵魂,达到了整个文本的美学效果。如作品描绘的十年之间的“岁月流逝”,作家通过对海滨别墅印象主义式的景物描写,突出拉姆齐一家十年间的物是人非,重大的家庭变迁,以及对人们造成重大伤害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家用诗意的语言,看似不经意其实却巧妙地描摹出时间对物质世界的无情销蚀,人物的内心就如同一个横截面般被剖开,内容具有强烈的客观现实性,表现出了作家富有诗意与节奏感的意识流语言的艺术特色。
四伍尔夫的回溯创作手法与记忆意义
时间的真实感也需要仰仗人类的记忆。伍尔夫最善于运用回溯手法来扩展心理时间,并用记忆突出心灵真实的最佳写照,把过去与现在相连接,在心灵上按顺序刻下的印记,令生命绵延、人类精神延续有了可能性。
在《到灯塔去》中,作家主要采用了有意识回溯、无意识回溯和情节回溯的手法。其中有意识回溯产生的场景通常表现的是主人公意识清晰、思维明确的状态,突出主人公在强烈的主观意识控制下,目的明确地找到记忆时间,因此在主人公的情感与意识上也会体现出客观和冷静,由于是依靠理智来回忆往事,因此会尽量寻求叙事时间上的客观性,展示不同心理时间的内容。如作家在“窗”中就运用到了这种手法,只是为了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和情节;而情节回溯手法是伍尔夫运用倒叙和插叙达到过去或未来置换的目的,作家采用客观记叙的艺术手段,如她在拉姆齐夫人和女儿普鲁的对话中插入了用方括号标记的几页客观记叙,有意地膨胀夸大了两者间的时间距离,用以提醒读者这部分内容是个不相关的插曲;再有就是“无意识回溯”艺术手法。通常是运用外在事物偶然对人感官起作用,从而引发人与物之间出现感觉上的关联,并出现两个时刻的重叠,而人物却处在时间和空间的分裂状态,以此促发了一直沉睡在无意识中的记忆。如作品“灯塔”中,莉莉回忆拉姆齐夫人的过程就是作家运用的“无意识回溯”手法。作品描述了痛苦与焦虑的莉莉十年后又回到海边,而关于拉姆齐夫人的往事无意识却极其真实地展现在她眼前,虽然她的回忆是零散的、片断性的,但这回忆却引起无限和谐的感觉,拉姆齐夫人美丽的面孔、温暖的母爱之情也由此变得非常完整。
另外,作家深刻认识到记忆对时间流逝的真正含义,小说中的“灯塔”描述了拉姆齐先生带有戏剧性的悲怆神态,引起了莉莉对拉姆齐夫人的思念。她的回忆与拉姆齐父子实际的航行旅程相呼应,恰是这种心灵的真实感构成了带有重叠效应的时间感。作家以此喻示了回忆才是人类储藏真实的财富。
五小结
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注重对人类内心探索的深度,其情节和叙述发展都依赖于主人公内心进程。作者以凝练跳跃的笔调来表现心理时间,并使用了同心圆式的时间结构,从内容与意义上强化了阅读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李森:《评弗·伍尔夫〈到灯塔去〉的意识流技巧》,《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瞿世镜译:《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3] 秦红:《永恒的瞬间——“到灯塔去”中的顿悟与叙事时间》,《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 [英]林德尔·戈登,伍厚恺译:《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个作家的生命历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瞿世镜译:《到灯塔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吕丹,女,1979—,湖北黄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