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学前教育 >试析批判性批判性思维:生能力培养必定需求

试析批判性批判性思维:生能力培养必定需求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34678 浏览:15865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研究生各项具体能力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其一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卷调查表明,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偏低,难以满足实际需要。造成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偏低的原因,是我国各级教育忽视了逻辑教育。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设想和建议:一是改革研究生现行的入学考试制度;二是在研究生阶段开展逻辑学教育;三是加强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工作。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研究生;能力
:A

一、问题提出: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否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

批判性思维译自英文critical thinking(CT)。根据恩尼斯的定义,它是“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已在国际高等教育界形成共识。20世纪末世界首届高等教育会议在宣言中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教会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分析社会问题”,从而使之承担起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掀起的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udooo.com

“批判性思维运动”浪潮实质上是一场教育运动,旨在通过加强逻辑学教学,纠正学生消极、保守、多错、低效的不良思维习惯,培养批判性地阅读、聆听、观察、演讲、写作、创造的 能力,使之能够从容应对当代社会的种种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由此造成两大弊端:一是智育凌驾于诸育之上,忽视其他素质培养;二是在智育之中,与考试、特别是高考无关的学科不教不学,而所教所学的学科又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智能(智力和能力)训练。在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的另一种不良倾向。它导致的后果是: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智能;重理论,轻实践;等等。所有这些,不仅妨碍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也破坏了学生知识和智能的协调发展,危及教育质量。《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10年至2020年我国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了顺利达到这一教育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三大战略主题之一就是“坚持能力为重”,即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具体能力并不独立于智力之外,不能离开智力的训练而独自地加以培养。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智力、能力和知识三者的关系中,智力处于基础地位。智力的构成要素有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力。通常认为,想像力指形象思维能力,思维力大体相当于批判性思维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后者几乎成为智力的标志。一般的基础智力的综合运用,便产生、发展了各项具体能力,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凭借这些具体能力,相应的知识学习、知识创新、思想实践……才得以实现。钱学森说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智力。”缺乏一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各项具体能力的发展便失去依托,思想的表达,知识的习得和创新也无从谈起。以学习能力为例:学习者为了进行意义学习,杜绝机械学习,必须理解学科知识,即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命题(表达原理、定律或公式)的确切意义。批判性思维的解释、分析、评估、推理等技能,为各学科的意义学习提供了通用的学习方法;如果缺乏这些技能,意义学习就难以实现。钱伟长晚年回忆说:清华老师们教会他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使他掌握了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他强调:“我们所有教师要求学生概念清楚、会逻辑推理就行了,不是把公式背得滚瓜烂熟,这种学生没用。我们处理所有问题靠逻辑、靠基本概念。”只有进行意义学习,才能真正掌握到有用的知识,为发明创造和思想实践做好准备。可见,包括研究生的各项具体能力的开发、训练和提高,密切依赖于作为基础的一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问卷调查:我国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

为了解我国研究生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我们展开了问卷调查。采用的问卷是《批判性思维技能调查问卷》,它是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0年版《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加以修订得到的。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0月,用配额抽样方法,对我国高校3,032名学生(其中专科生672名、本科生1,652名、硕士研究生426名、博士研究生282名)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汇总如图1:
由图1可见:
第一,从各级学生的平均分看:以60分为及格线,那么,只有博士生的平均分刚好及格,硕士生和本科生一样,均不及格。
第二,从各级学生平均分的比较看:硕士生57.5分比专科生47分高出10多分,但与本科生55.9分几乎没有差距;博士生60.4分比本科生高不到5分,比硕士生高不到3分,没有显示明显差距。
第三,从各级学生的及格率看:每100名学生中,博士生及格者近60名,硕士生、本科生均不及半数,专科生不到16名。
第四,从各级学生及格率的比较看:硕士生44.6%比专科生16.5%高出约30个百分点,但与本科生42.2%没有什么差异;博士生59.2%比本科生和硕士生最多高出20个百分点,差异较大。
经过分析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博士生、特别是硕士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偏低。这说明,当前我国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能力培养,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各项重要的具体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

三、原因分析:导致我国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偏低的原因

逻辑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开展逻辑学教育。下面我们试从我国逻辑学教育的现状来分析造成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偏低的原因。
二十多年来,我国逻辑教育发展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我国各级学校逻辑学教育大受削弱

基础教育中,逻辑学教育已名存实亡。小学没有逻辑教育。中学语文课本里原本有限的逻辑知识受到削减,仅余一节。据调查,虽属必修课,由于高考不考逻辑知识,这节课不为师生所重视,老师不教,学生不学。多年前教育部组织逻辑学者编写的以逻辑为主干内容的中学素质教育课程《科学思维常识》,其教学已经陷于停顿。高等教育中,几乎所有专科学校不开逻辑课,本科学校逻辑课地位下降(缩减课时或沦为选修课),甚至索性取消;研究生教育,无论是硕士研究生教育还是博士研究生教育,几乎全由外语、政治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所占据,没有逻辑课存在的空间。

(二)逻辑师资队伍弱小

三尺讲台、一尺刊物构成教师活动的学科平台。直到今天,全国还没有一家逻辑学专业核心期刊。由于学科平台缩小,逻辑学教研人员流失严重。为了解我国高校逻辑学师资队伍情况,我们对逻辑教师人数进行了抽查。从全国七大行政区各抽查一个有代表性的省份,其逻辑教育水平居于中游,不是该区最佳者,也不是最差者。调查项目是:这七个省份有多少所本科高校,有多少位逻辑教师从事逻辑教育工作。调查数据汇总如表1:
由表1中可见:
第一,七大行政区的七个省份中,平均每所本科高校逻辑教师多于1名的省份仅有贵州和福建,多数不足一名。贵州最多,逾2名;福建次之,逾1名;最差者不足0.5名。
第二,七个省份共有本科高校144所,担任逻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共有132人,平均每所高校不到1人。即便计入因种种原因没有开课的教师的人数,平均每所高校仍然不足1人。
第三,每所高校每年入学新生有3000名,再检测设每名教师每学年开4个班(每班70名学生)逻辑课,那么,每所高校每年接受逻辑教育的学生平均为280名,即每10名学生中不足1名有条件接受逻辑学训练。
硕士生和博士生几乎都经历了中小学教育和本科教育,由于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各阶段逻辑学教育薄弱,不可避免造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偏弱的后果。逻辑课的降位或取消,必然造成逻辑师资队伍萎缩;而逻辑师资队伍的萎缩,又反过来减少逻辑课的开设,阻碍逻辑教育的开展。如此恶性循环,直接导致我国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低下,最终后果是科研后备人才队伍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主要能力上的全面削弱。

四、设想和建议:如何加强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借鉴国内外逻辑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提出若干具体的设想和建议:

(一)改革现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

高考对基础教育有导向功能,研究生入学考试对高等教育也有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导向功能。受到传统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的影响,现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内容上背诵的东西多,理解的东西少,而体现考生个人学术见解、特别是有创见的东西更是少之又少。这样,就很难把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强,因学习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学生选拔上来,经过培养后,充实到我国的学术研究后备队伍中去。研究生考试增设一门逻辑学的考试科目,这恐怕不符合实际,但是应当对现行的考试办法大力改革,将批判性思维知识真正融入到常规课,即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考试中去,将逻辑标准作为评价、选拔研究生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在研究生阶段开展逻辑学教育

据初步调查,我国大多数研究生在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阶段没有接受过逻辑学教育,自觉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尚未接受过逻辑学教育的研究生有必要开展逻辑学教育。可以采取三条途径:一是开设逻辑课,进行专门的逻辑知识训练;二是把逻辑课与常规课教学结合起来,在常规课教学中贯彻逻辑知识,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三是开辟隐性课堂,在学术沙龙、学术辩论、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中训练和提高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中,第一条途径是根本途径。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工作

如果说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是为了把好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入口”关,那么,加强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工作则是把好这一阶段的“出口”关。作为申请学位依据的学位论文,反应了学位申请者的学术水准。学者们普遍认为,学位论文是否达到申请相应学位的水准,说到底,除了要看学位申请者,即论文作者的语言功底——语法修养和修辞修养——之外,最主要是看思想水平,即是否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证明。简单说,论文写作实质上是学术创新工作。教育家杨叔子院士说,创新“如果没有逻辑作为基础不行,新的发现必然突破原来的思路,然而随后的推演和论述必然符合逻辑,否则必然荒谬”。对作者来说,提出新观点、证明新观点,这需要借助专业知识和逻辑知识。对论文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委员来说,分析、

源于:查抄袭率论文www.udooo.com

评价作者是否提出新观点、证明新观点,同样需要借助专业知识和逻辑知识。只有标举逻辑知识和逻辑标准,才能加强、完善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工作,严把“出口”关,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Robet.H.Ennis Critical Thinking:A Stre amlined Conception[J].Teaching Philosophy,1991,(1).
陈华新.集大成得智慧——钱学森谈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钱伟长.钱伟长文选[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4]Dr.Reter.A.Facione.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Test (cctst-2000).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2000.
[5]邹时智,刘晓顺.杨叔子文化素质教育文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郭延彬】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