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小学班主任 >试议相关性民族高校非英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相关性信

试议相关性民族高校非英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相关性信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28901 浏览:1251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 【摘要】英语学习的动机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自信心和毅力,从而影响到他们英语学习的效果。民族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有其特殊性,这使得他们的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基于这一指导思想,笔者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以北方民族大学2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笔者将数据按照理工、文科和艺术三个类别进行了分类,来研究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其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英语学习动机和动机的强度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关键词】民族高校 非英语专业 动机 学习效果 动机强度

    1.研究背景

    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教授在1972年 与Lambert教授合著的Attitude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溶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 )理论。溶合型动机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社会有着真正的或某种特殊的兴趣,希望能用目的语与社会成员进行交流,最后达到参与或完全溶入到目的语社团中的目的。而工具型动机则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考试或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等而学习英语。在Gardner(1985)的经典模式中,动机包括三个成分:学习语言的愿望、对语言学习的态度、动机强度(我们将以此经典模式作为调查模式)。在该模式的扩展模式中,动机的成分变得更加复杂。行为层面的动机强度(motivational intensity) ,或称为努力程度、投入程度)在众多动机理论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无论是态度、目标,还是自我效能,都要通过学习者行为层面的投入、努力,才能转化成为学习的结果。因此说英语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关系。

    2.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①抽样: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把10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样本,把学生分为理工类,文科类,艺术类,并分别发放问卷,问卷总量为200份,男(102)人,女(98)人,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91份,其中理工类69分,文科类71份,艺术类51份。②测量工具:本次调查以自编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的问卷调查其形式分为四个量级“有点赞同”“赞同”“不太赞同”“赞同”,总共涉及到14道提问。对英语学习的效果有5道提问,例如,是否有挂科,是否已通过四、六级等。对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度测试中,有15道题,主要涉及听课,业余时间对英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③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用SPSS(10. 0)软件进行的,主要用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分析英语学习的动机分布,并分析外在因素对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何影响。

    2.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动机类型。

    (1)工具型动机“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希望通过利用第二语言达到自己的目标,侧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实际价值和好处”(Lambert,1974:98)。笔者通过统计数据得出有28%的同学把通过英语四、六级作为学习英语的动机或目的,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功利性所致,我国发展迅速,与外界的交流趋于平凡,各行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不断提高,证书作为英语水平的重要量表,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实用性,87%的同学认为在找工作时有用,因为四、六级证书是找工作的一个敲门砖。此外英语是我校的必修课,只有通过考试才能顺利拿到书,取得学士学位。数据显示有55.1%的同学对此持肯定态度,2

    4.6%的同学对此有点赞同,可见“证书动机”成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驱动。

    (2)溶合型动机“融合性动机”的学习者希望自己能溶合第二语言的文化中,表现出一种“对于该种语言下的文化和人民的真诚的个人兴趣。”(Lambert,1974:98)。7.2%理科生,9.4%的文科生,14%的艺术生认为英美两国是令人神往的国家,具体情况如下图:
    由以上数据可知有不少的同学出于求知欲希望了解英美等国家的风土人情,处事方式,另外有一些同学希望有机会去美国生活,这样就必须去适应英美等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溶合这些国家的文化之中。就其原因可能有一下几点:①互联网普及,我在校学生对外国了解增多;②欧美文化的影响,我校学生希望体验异地文化。

    2.2 动机强度。

    动机具有复杂性,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不能直接观察,但可以从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持久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McDonough(1986)认为,动机应该区分为以下几个变量:精力,愿意学习的程度,学习的持久性,学习兴趣,对上课的喜欢程度,学习的动力,学会语言的好处(转自:戴运财、 何琼,2003)。我们以McDonough对动机的认识,来考察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度。
    基于统计数据,20%的同学有学习英语的计划。20%的同学认为学习英语是一种负担,持这种观点的同学多在英语低班,我校英语的低班的同学多来自青海、甘肃、新疆等少数民族较多的西北省份。西北地处我国内陆,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另外由于生活方式等原因,不少同学希望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一半的学生每星期花费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集中在课堂上的几个小时,超过50%的学生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上课开始的10-15分钟,以此计算,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花费在学习英语的时间就更屈指可数。超过一半的同学没有认真地听课,看课外书,玩手机,睡觉等,这些现象在高、中、低班普遍存在。以下是几点原因:①英语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生动性,交流性。高中学生学习英语往往偏重于语法知识,偏于题海战术,往往造成“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进入大学同学希望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口语,而不是重复高中式英语学习。而现阶段我校的英语教学例如大学精读往往也是口传相授,课堂上的氛围较深沉。②大班式授课。由于师资紧缺,通常一个班的人数达到100人左右,教室拥挤,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人数众多造成参与性和体验性减弱。同学们“大声说英语”的愿望不能实现,积极性容易受挫。③受证书动机的驱使不少同学选择看一些关于四、六级的资料,或者练听力。在课外同学常常通过听英语听力,看英文电影来促进英语的学习,但是对于参加英语社团、英语比赛却不甚热衷。在我校有晨读英语习惯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足3%,这与我校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我校地处

    源于:查抄袭率职称论文www.udooo.com

    西北内陆,昼夜温差大,早晨温度较低,特别是在冬春季非常寒冷,另外自习室较少。

    2.3 学习效果与分析。

    以下是我校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部分数据。在抽样中,近20%的同学过了四级,5%的学生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持溶合型动机的同学过级率明显高于持工具型动机的同学。15%左右的同学存在挂科。这是学生现有英语学习动机和动机强度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分析如下: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同学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坚持实行这一计划,在这一方面持两种动机的同学有共同之处。在听课效果方面,溶合型动机的同学要好于工具型动机的同学,前者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在20~25分钟之间(工具型动机时间为10~15分钟)。课外进行英语学习的时间前者〖LL〗高于后者,基本在10~15小时之间,后者在10小时以内,对于英语比赛或社团活动,溶合型动机的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希望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持工具型动机的同学不然)。持两种动机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明确性,这使其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英语学习,工具型动机的学生以过级考试,阅读材料为目标,溶合型动机的同学把过级等作为交际目标的一个附加目标。溶合型动机的学习是主动性的,工具型动机相反,且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溶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都能够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但是前者的学习效果更具有持久性,前者对英语的学习孜孜不倦。后者动机非常明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会取得一时的英语水平的提高,但是持久性较弱,等待目标实现之后,很容易放弃现有的学习。数据显示超过30%的同学表示在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后会放弃英语学习。再者动机强度并不是越强越好。在受访的一些学生中有一些同学(包括溶合型和工具型动机)虽然平常比较用功,把英语学习放在了重中之重,但是大学生英语四级却迟迟没有通过,我们可以把这一结果归因于过高强度的动机造成的英语学习焦虑。

    2.4 结论。

    很多国内外学者认为适当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他们之间呈现正太分布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溶合型和工具性动机都会促进我校非外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越明确,动机强度适当时,会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溶合型动机对英语的学习具有长久性,而工具型动机对英语的学习的持久性弱。
    参考文献
    戴运财, 何琼.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 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3(2).
    高一虹,程英,赵媛,周燕.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与自我认同变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
    [3]于波.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王艳萍.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

    怎么写论文www.udooo.com

    08(4).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