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信息技术教学 >探析当前高职院校亲情教育科技

探析当前高职院校亲情教育科技

收藏本文 2024-04-10 点赞:28672 浏览:13248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亲情教育的缺失状况,结合中西方教育理论,探讨亲情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分析亲情教育对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深远意义。在亲情教育实施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家长、朋友、老师对他们深厚的情感,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爱他人、爱社会,积极推动人类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亲情教育;朋辈心理;赏识教育;关怀理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中西方都非常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在西方现代教育中,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特别强调“爱心”教育。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战略举措,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着重指出高校教育不能因为亲情淡化就任其发展,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其负面影响加以消除,这不仅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实施亲情教育是大势所趋。
在当今社会,亲情教育的缺失日益凸显,许多高校已经将学生的亲情教育提到了至关重要的日程。大学生亲情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社会多元化导致亲情教育的缺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发展多元化、一体化的情况下,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使处于“塔”中的大学生在寻找自身社会定位和价值取向时往往处于迷茫、彷徨的境地。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审视一无所有的自身,他们无法正确地给自身定位。当与家长、老师、朋友产生代沟时,他们选择了简便、高效、快捷的倾诉方式——互联网。网络虚拟世界带给大学生轻松、愉悦的同时,也使他们与亲人、老师的距离逐渐拉大了。
其次,家庭亲情教育的缺失。一方面,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把亲人的呵护和关心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和回报。另一方面,许多家长也忙于工作与家庭,忽略了对子女亲情和道德方面的教育,他们把对孩子基本的亲情教育抛给了学校与社会。
再次,高校亲情教育的缺失。尽管大学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高职教育注重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但大多数学生内心始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甚至许多学生感觉上大学后压力比之前要大很多倍。尽管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绩低于本科院校学生,但他们仍需要冲击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其他资格认证考试,因为这是以后他们走向社会的敲门砖。这就使学生继续注重文化课的学习,淡化外界的视野,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部分高校教师在倾注于传授课堂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时,却忽略了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
最后,就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他们自身的弱点导致亲情教育缺失。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低,导致有些学生对高职教育有偏见。在这些学生中,大多数从小就受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压抑,原本以为到大学后可以变得轻松,殊不知压力更大了。于是,这些学生开始郁郁寡欢、冷漠,封闭自己,逐渐形成心态异常。
面对上述亲情教育的缺失,如何在高职院校中进行亲情教育呢?
首先,要处理好制度管理和亲情教育的关系。如果说制度管理是无情的刚性化管理,那么亲情教育则是有情的柔性化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它为整个学生管理工作构建了一个基本框架。教育工作者在强调亲情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制度管理的重要性。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升华。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坚持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完善刚柔相济的综合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顺利、有效、扎实地开展。
由此可见,制度管理和亲情教育不是完全对立、水火不容的,两种管理方式可以巧妙地结合起来。制度管理可以为亲情教育保驾护航,亲情教育可以使制度教育通过温柔的方式执行任务。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处理好制度管理和亲情教育的关系。
其次,老师要将真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面对许多压力,独生子女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如果诸多情绪得不到正确引导,可能会引发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这就需要老师把真感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鉴于上述情况,国外提出了朋辈心理互助的心理咨询。“朋辈心理互助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是指由受训或受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朋辈心理咨询员peer educator)在周围年龄相当的同学中开展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怎么写作,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情感沟通,帮助同学解决日常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困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助、关怀、支持,实现学生‘自助’成长模式。”
再次,在亲情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要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激励,开展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就是在欣赏的心态和积极思维方式指导下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尤其是针对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被压抑了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处于自卑状态的学生。” 这与高职院校的学生状况基本吻合。“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充满爱意,没有爱意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倡导亲情教育。只有在老师饱含亲情的双眸中,才能看到对学生的肯定和赞扬。“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生命仿佛都只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因此,赏识应该成为管理学生的一剂良方。” 婴儿出生后,就迫切希望得到关注与欣赏,这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需求。
由此可见,赏识在学生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最为欠缺的便是自信和别人对他们的尊重,而赏识教育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多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肯定学生、表扬学生,多给学生打气,使学生在自信中自由发展,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和成长。
最后,在亲情教育中,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起作用。亲情教育不单纯是学校教育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
总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站在中西方教育理论的基石上,结合本土实际,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加工萃取后为我所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愉悦的享受亲情,回报亲情,不断健全、完善学生的人格。从而推动社会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施鸿,周灵芳,朱海鹏.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开展形式综述〔J〕.文教资料,2

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udooo.com

010,(29).
邓欢琴.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
[3]邹磊磊.关怀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安顺学院学报, 2009,(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