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信息技术教学 >分析农村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

分析农村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3-26 点赞:4663 浏览:147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前农村品德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主观和客观的问题。品德教育被矮化,正如有专家所说的品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在农村学校里,真正教品德课的可谓凤毛麟角,大家几乎都是教师。在我们这些教师中又有多少人把课标通读一遍呢?在很多地方,品德课只是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的辅助课。学生学习干劲提不上了,就来点品德教育,提提醒;教师上累了,上点品德课,换换口味的现象也是有的,有时品德课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这主要原因,我想只要“评价”这根旧弦不换,品德课永远没办法与语文数学平起平坐。大家都知道德育首位原则,可是在现实中不尽然。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品德与社会》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

摘自:学术论文网www.udooo.com

和知识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了以下几点:

1.1 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教师就应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确实,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如何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老师就应鼓励他们,和他们进行交流,给他们提提建议,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2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1)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道德。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习者的道德素养。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通过活动能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培养道德感想,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人的发展。课堂上老师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点,让学生在真实的主体实践活动中体验与创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道德。
(2)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生活,学习道德。教师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提供话题,利用电教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引导他们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得到交际能力的锻炼。
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2.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启示。我想,品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品德资源就在我们周边,我们不能端着“金饭碗”饿死,而是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捕捉,尽心去开发,精心去利用,品德课真是一门“心”的课程,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的愿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衣食的来源》一课时,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追忆、再现,了解农村,了解农业,感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一饭一粥”、“一丝一缕”皆来之不易,那么学生对衣食的珍惜之情一定油然而生,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3.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由于村小《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讲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许多适用于《品德与社会》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都很少使用。受教学条件限制,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有广泛用途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是无人尝试。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我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较为有效的。

3.1 明理导行法。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方法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2 讨论辨析法。

这种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3 游戏表演法。

这种方法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方法,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总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树立“大品德观”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同时我们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地走进农村小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