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行政管理 >论电视电视问政

论电视电视问政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3721 浏览:135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 电视问政作为一种新的问政形式显示了政府对民众心声的重视,体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开放和包容的特征,更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的体现。通过电视问政开辟了一条群众反映诉求的新渠道,创造了公众参与监督的新途径,搭建了一个官员向群众学习的新平台,从而达到了“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法宝的创新运用。
【关键词】 群众路线 电视问政 有效途径
2095-5103(2013)08-0055-02
群众路线,是党取得胜利的法宝,是党的建设的传家宝,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与此同时,党的群众路线又是客观的、具体的,是依存于客观存在的现实环境的。作为一个新纽带,“电视问政”成功地将政府、领导、社会群体联系起来,成为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了领导干部了解群众想法,联系人民群众、倾听民意的重要平台,成为凝聚民智的智慧的重要方式。

一、电视问政开辟了一条群众反映诉求的新渠道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面临的社会问题较多,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医疗、住房、社保、教育、惩治腐败等问题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又可以集中归纳为民生与社会公平问题。践行以“为民务实廉政”为时代要求的群众路线,就是要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和突出的现实问题。电视问政不仅是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窗口,更是政府为民怎么写作的渠道,通过“电视问政”这个平台,可以更直接地倾听民众呼声,及时了解民众意愿,满足民众对合法利益诉求的表达,从而掌握社会民生现状的原始状态,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2012年7月初,在武汉市纪委举办的一场电视问政中,播放了居民区附近的一个逃过整改的“三无”搅拌站的视频;2012年首场问政中,播出小餐饮整治,在重点整治的餐饮一条街上,餐厅整洁有序,而仅仅一街之隔的小餐馆,却垃圾遍地,蚊蝇乱飞,业主甚至用工业用桶泡海带的暗访视频;电视暗访画面显示,生产消毒餐具的小作坊连起码的消毒设备都没有,问工作人员怎么实现“380度高温消毒”,工作人员竟然答复:“就是380伏的电烧开水消毒!”等等。这些视频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反映了部分领导干部对民生冷暖的漠视。由于电视问政采取的是现场直播的形式,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互动性强、参与便捷,这些画面和不当言论一经播出,就在网络和各类新媒体上迅速蔓延。当事人在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后,坐立不安,夜不能寐,唯有把出现的问题立即解决好,才能平民愤。因此,回应群众诉求成了他们不得不完成的硬指标、硬任务,有些官员甚至私下讲,“电视问政比目标责任制的约束力还强”。更让人高兴的是,有些多年得不到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问政节目之后,最后也得到了妥善解决。总之,电视问政节目促成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零距离沟通,为群众反映诉求提供了一个直接而有效的平台,也为更好地疏导和缓和公众情绪提供了渠道。

二、电视问政提供了一个群众监督的新途径

创造公众参与条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把广大群众有效动员组织起来,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是十八大报告中的重要精神。公众参与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难点,特别在社会转型矛盾叠加的历史时期,社会管理任务艰巨,必须紧紧依靠社会公众的参与、理解和支持来提升自身的执政理念和行政能力。实践证明,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程度越高,集团之间的对话成本就越低,社会矛盾和社会管理的死角就越少,社会越稳定。同时,让民众用献计献策、身体力行取代抱怨对抗,更有利于民众与政府在互动中分担社会管理的责任。电视问政作为一道新的民意渠道,营造了一个执政过程百姓参与、执政效率百姓评说、执政结果百姓监督的良好氛围,抓住了执政的核心与根本,反映的是我党的为政自信和为政自觉。早在电视问政节目初期,台上观众举起笑脸牌或哭脸牌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今,设计更是不断创新,2013年的武汉市电视问政现场将评价权交给更多市民:坐在台下的观众嘉宾,包括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政风监督志愿者、治庸问责督察员、市民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共计230人,均将通过按动表决器(设满意、不满意、弃权三种选择)对承诺整改单位上半年的工作予以评价并参与话题讨论。正如有位学者所说:“电视问政让普通民众较大限度地监督政府,获得较高程度的参与权、表达权,这是执政方式的重要创新。”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政府,推动政府的执行力、执政力提升。犀利的电视问政背后,吹出的是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股股新风。

三、电视问政搭建了一个官员向群众学习的新平台

“电视问政”节目之所以能够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栏目组得到了各类群体的大力支持,是由政府官员、高校教师、基层群众等多方人士共同参与完成的问政节目。节目通过公开征集电视问政短片线索、选拔市民群众参加问政、问政现场开通网络和电话等方式,真正实现了多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互动。可以说,节目的推进过程既是官员与专家、与群众的对话过程,也是各个群体之间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的过程。这在日常的政府工作中是难以实现的。在平时,政府的工作有其特定程序,也有一套运转较为顺利的工作机制。这些程序和机制,在政府议事和作决策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政府工作必须依靠的主要规则。但是,这些规则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就是少了群众的参与和专家的咨询。这种状况必然造成部分领导在研究问题、在作决策的时候,对群众意见考虑不充分,甚至对部分群众的感受估计错误。更为紧要的是,领导干部长期在这种方式下工作,容易产生“自己就是专家,自己的看法都正确”的错觉,部分领导甚至会搞“一言堂”和家长制。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干部敬畏群众、向群众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电视问政”节目恰好抓住了政府工作的这一“弱点”,针对问政短片中问题,主持人要求官员解释、承诺,然后由专家点评,最后再由群众。在刚开始的节目中,有些官员把日常工作中的那一套照搬过来,本来以为自己回答得很好,但是专家不认可、群众不写账。参加节目的官员为此心跳加速、满头大汗,也对“群众路线”的真谛有了更深的认识,那就是要搞好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光靠“拍脑袋”是行不通的,不仅要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还要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有了这样的认识,在后续的电视问政节目开始前,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都会带着问题到群众中去,听听群众的意见,问问群众的解决办法。问得多了,群众不仅更愿意接触官员,也会不遗余力地想办法、出点子。更为重要的是,群众对有些问题的容忍度也提高了,即使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但是群众看到了希望,也会投上神圣的“满意票”。电视问政,问出了官员的好作风,也问出了官员向群众学习的好学风。
电视问政是对“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法宝的创新运用,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自觉遵循,更关键是唤起了党员干部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它像一面铜镜,提醒领导干部“正衣冠”,始终保持清醒,群众观点不能忘,群众立场不能丢。当然,电视问政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俯下身子,深入田间工厂、社区乡村的其它种种实干,而要相互结合,共同为更好地触摸民意,密切党群干群血肉之情,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意识而努力。
参考文献:
周本顺.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A].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湖北电视问政引关注:官员们私下称不想来不敢来[N].中国青年报,2012-8-22.
[3]

论文下载中心www.udooo.com

武汉电视问政再续麻辣风格 “一把手”直呼惭愧[N].人民日报,2012-6-28.
[4] 程久龙.武汉直播“电视问政”:不怕尖锐,再犀利点[N].经济观察报,2012-7.
责任编辑:胡东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