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饮食文化 >试析民族文化在韩少功寻根小说中体现

试析民族文化在韩少功寻根小说中体现

收藏本文 2024-01-19 点赞:24314 浏览:1093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韩少功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特征。其提倡的“寻根文学”更是引起了社会思潮,使得当时的文学界发生巨大的转变,从最初的《月兰》对文化的探索到《马桥词典》更加大胆、执著地批判,无一不体现了韩少功先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对民族文化的关心与深刻深思,对文化寻根的坚持。纵观韩少功寻根文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针对专制文化进行的反思;接着体现了对原始地域文化的深思;最后是对市场经济热潮期间人文精神的批判和剖析。在这些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坚决与阻碍民族文化发展的弊端进行无情的批判和解剖。

一、对专制文化的批判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其本质是忠、孝,这也成为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和屏障。五四运动期间曾出现过许多知识分子以、科学武装自己对专制主义及传统文化进行了辛辣的批判和反对,到了“”时期,专制主义卷土重来,又一次成为我国发展的障碍。
正是在这种背民族文化在韩少功寻根小说中的体现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景之下,韩少功登上文坛,其第一部作品《月兰》一问世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小说着眼于对专制主义文化和官僚文化的批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进行反思和批判,并对人性进行了审视。其笔锋直指封建文化的深处,通过月兰的悲剧对传统专制文化进行有力的抨击。以第一人称饱含忏悔的叙述,带有明显的启蒙意识。韩少功继承了鲁迅的启蒙主义,对我国传统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但是,韩少功笔下的人们生活在新社会却仍保持着惧官的思想形态,不得不让人感叹封建传统文化对影响之深。
在这一阶段,韩少功另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西望茅草地》,该作品与《月兰》有所不同的是,其中的民众不再一味地惧怕权威,惧怕专制统治、传统官僚主义,对其不再是完全的顺从,而是一定程度上的反驳,想方设法地讲道理。在当时,人们的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并在人格上取得了独立,有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不再是盲目地惧官。小说中,年轻的知识分子主张科学种田,虽然最终宣告失败,但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人们开始勇于向权威发出挑战,人们再也不愿任由专制权威摆布和制约,专制官员们的权威性被大大地削弱,并且逐渐失去对民众基本的制约作用,意识在人民群众心中开始萌芽。
20世纪70年代,最初韩少功着眼于对传统文化专制主义的批判和反思,带有强烈的启蒙主义色彩;80年代,则转而注视农村文化以及历史文化深处的民族劣根性,体现了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特征的启蒙主义。从注重文化启蒙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体现了韩少功在文学创作时对民族文化反思的深入。

二、对原始地域文化的反思

1985年,韩少功《文学的根》一文发表,韩少功开始提倡文学寻根,因而引发了一场文学界向文化寻根的热潮。寻根给我们一种远离现代化、回归传统文化的直觉印象。韩少功说:“我力图写出农民这个中华民族主题身上的种种弱点,揭示封建意识是如何在贫穷、愚昧的土壤上得以生长并毒害人民的。”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这种观点,韩先生在其寻根作品中寻的是绚丽的楚文化。韩先生深刻地知道造成民族群众苦难的理由,并希望能像鲁迅先生所想的那样通过追寻灿烂的民族文化找到拯救民族的精神根本,并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形成独立的民族风格。他所寻找的是乡土中凝结的野史、俚语、民歌民谣、风俗习惯、笑料这些没有被载入正规文化资料中的乡土文化,虽然这些之中的许多内容不多见于经典,但是却更能显示出生命所具有的自然风貌。
韩先生曾受过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因而在小说中有意识地探寻那似乎不存在的已经流亡的楚文化,使得其小说的叙述方式光怪陆离,常常将愚昧乡野、荒僻山寨作为叙述的背景。这里的人们保留着最原始的生活习惯、语言风俗,这些都具有明显的原始楚文化色彩,人们具有很强烈的信仰,崇尚天人合一。尽管韩先生对这些方面的叙述充满着神秘和诡异的色彩,但是却有着令人深信不疑的真实性。对历史探寻以及对神秘野史文化的痴迷与追崇共同构造了那真实而又诡异的小说环境,传说与现实、想象与真实浑然一体,让人难以分辨。穷乡僻里虽说有着浓厚的民风,但距离现实较为疏远,从古到今,荒僻山野便是落后以及愚昧的真实写照。因此在韩先生的作品中寻到更多是对落后的传统文化的无情批判,对在封建社会中长期形成、遗留并流传到现实生活中的民族的消极方面进行了更加有力的描绘和批判,更加引人注目。虽然韩先生坚信传统民族文化是灿烂的、炫目的,但是他不得不承认,现实中存在着种种落后、野蛮与愚昧。
韩先生的寻根文学给人一种不以传统资源抵抗现代入侵的感觉。通过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可以发现,韩少功文化寻根的理念是以一种现代意识来观照传统文化世界的。他以犀利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对传统社会深刻发掘,鞭辟入里,甚至将对传统文化的抨击进一步深入到对民族精神的深刻剖析和批判之中。
韩少功寻根小说的代表作是《爸爸爸》以及《女女女》。前者取材于湘西美丽但又偏远的小山村,那是一个贫穷、荒僻并且世代与世隔绝,偏离甚至背离正统文化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从不了解正史,也不相信正史,但却坚信那些野史所流传的真检测性尚不可辨的关于神鬼传说的历史。《爸爸爸》明显地揭示了民族文化中存在的许多负面东西,在鲁迅先生批判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批判力度及深度。如果说前者是对传统文化保守性、落后性的批判的话,那么后者则揭示了人在文化支配下邪恶的一面,同样也是揭露了传统文化的弊端。多少年,传统儒家学说的无情压制导致无数的灵魂及无辜的生命被抹杀,最为人们所知的是祥林嫂、阿Q这些鲁迅先生笔下鲜活的生命,其实对封建文化弊端的揭露和抨击在鲁迅那个年代就已经是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了。新时期,在韩先生寻根的旗帜的号召下,更是将批判的声音推向了,并将封建文化的诟病暴露无遗。
其实,韩少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抱着即认同又批判的态度。一方面,他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审美以及思维的优势;但是另一方面,他从文化价值的方面对传统文化开展了无情的抨击,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的态度,使得他的作品在明显批判民族劣根性的同时却又有着美的一面。韩先生1985年以后的作品又一改以前的风格,虽然在作品中开始构筑奇异鬼怪、光怪陆离的世界,但是其作品的精神以及独特气质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民族自尊和对民族文化的深思和焦虑,并且让人感觉是那样强烈。

三、对市场经济热潮下人文精神的深度剖析

受金钱的诱惑以及经济热潮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一个人民群众都丧失理想及信念的糜烂年代。韩先生清楚地了解到现实的理由,在深刻地深思之后发出这样的言论:“我们身处在一个没有上帝的时代,一个不相信灵魂的时代,周围的情感正在沙化。博士生们在小奸商面前低头哈腰,争相献媚。女中学生登歌台便如已经谈过上百次恋爱一样要死要活。白天造反的斗士晚上偷偷给官僚送礼。满嘴庄禅的商人盯着豪华别墅眼红。先锋派先锋地盘剥童工。自由派自由地争官。耻言理想,理想只是在街上表演或向海外华侨要钱时的面具。蔑视道德,道德的最后价值只是用来指责抛弃自己的情妇或情夫。什么都敢干,但又全都向往着不做事而多捞钱。到处可见浮躁不宁面容紧张的精神流氓。”可见,韩先生对这种无信仰现实的不满已是义愤填膺,他用犀利及睿智的文笔对现实的负面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市场经济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发展,同时也导致了理想的缺失以及人们道德尺度上得丧失,过去文学上为人所不齿的性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的展现,并呈现出民族文化在韩少功寻根小说中的体现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全面开放的态势。在文坛如此萎靡及混乱的情况之下,韩少功再一次当起了启蒙先驱者的角色,对现代化以及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潜藏的危机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控诉,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有志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批判精神以及对民族未来的忧患意识。
韩少功在其作品中所作的批判并非对民族文化的完全抛弃,提倡的寻根也并非是保守地捍卫民族文化,而是一种批判的继承和发展。韩少功先生在批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乏对现代化发展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马桥词典》中,韩少功不仅对其封建文化所造成的余毒进行了批判,同时对当时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毫不留情地讽刺和揭露。虽然,他认为传统文化存在弊端,在许多的方面都是显而易见而且十分严重的,绝对有进行批判的必要,但是话说回来,对于这些文化,我们绝不能一概而论进行全盘否定,而是应不断地认知,深入地反思。因而韩少功文化寻根的过程是辩证的,他在批判传统文化的诟病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使民族文化更加灿烂、民族更加强大的道路。

四、结 语

当今的文学世俗化、商业化俨然已成为一种发展流行趋势,而坚持批判、寻跟文化的韩少功注定成为孤独的战士。从70年代对专制文化的解剖到80年代对地域文化的深思再到90年代对市场经济的忧虑,到21世纪重新地认识韩少的功寻根文化及文化批判对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宗健.韩少功近作三思[J].文学评论,1987(02).
[2] 王铎润.从“寻根文学”的兴起及衰落时代对文学之要求[J].大家,2011(04).
[3] 吴励生.从词典到“象典”——评韩少功的两部长篇小说[J].山花,2005(01).
[作者简介]
杨锡荣(1970— ),女,广西兴安人,硕士,广西大学政治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