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版本学 >出版业中国出版业制度革新小结

出版业中国出版业制度革新小结

收藏本文 2024-03-25 点赞:21213 浏览:9559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的转型“首先是指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同时还伴随着“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的深刻变迁”历程。转型历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必定要求出版业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出版转型同时也是中国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论文认为,产业属性是出版业的自然属性,是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属性;而其传播内容的意识形态属性形成了出版业的社会属性,即出版业的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这些属性衍生出了出版业的三大功能,即:宣传导向功能、社会怎么写作功能、商业经营功能。出版产业既不同于“僵化的为纯工厂功能”的“制造业”,也不同于直接提供劳务的“怎么写作业”,它具有“实质物品价值低”而“内容的价值高”的“内容产业”特质。出版物是一种文化商品,消费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出版商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点;出版物是一种内含版权的商品;出版物有显著的差别化。在中国,出版业的制度变革应看作政治体制革新的一部分,制度变迁在总体上是由国家作为制度主体进行制度选择,国家扮演着制度决定者的角色,是制度供给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出版行业必定遵循路径依赖的规律,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渐进式的制度变迁。由此,探讨中国出版经济必须首先探讨中国出版业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出版经济探讨的约束条件。总体来看,我国出版业主要由准入、内容和产权制度三部分构成。我国出版业现行制度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建立和壮大国营出版社的力量,以及对私营出版业(包括出版、印刷、发行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后来我国的出版体制形成了巨大的影响。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但这个变迁历程所依赖的路径正是以“国营”为根本特点的计划体制。30年来,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相继革新的推动下,我国的出版业制度革新也逐渐深入,经历了增量进展、结构优化和深化革新三个阶段。革新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进展生产力,革新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制度变迁的本质,也是为了解放被旧的出版制度所束缚的生产力,进而繁荣我国的出版事业。总体来说,我国出版业制度革新的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变迁为辅,二者相结合;第二,我国出版业制度变迁的方式是“渐进式”的。这30年来,利益驱动是出版业制度革新的主要动力。利润的潜在驱动是出版业制度革新的根本动力,但是,出版业的制度革新也往往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比如主体竞争程度、技术因素、交易费用的制约以及政府的行政干预等。本论文以康芒斯的论述出发,把交易活动划分成三种类别,包括市场交易、管理的交易或称企业内交易和政府交易,与其相对应的是现代社会中三种基本的制度安排,即市场、企业和政府。这三种交易方式或三种制度安排之间有着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首先是市场交易和企业内交易的联系。企业是选择市场交易方式还是选择企业内交易方式,取决于企业独立生产的生产费用节省和市场上的交易费用的比较。其次是企业内交易和政府管理的联系。企业内交易和政府交易的联系,主要体现为个人选择和公共选择(即非个人选择)的联系。最后是政府和市场有着着既相互替代又相互补充的联系。一方面,市场失灵体现在政府能够替代市场是因为政府能够节约一定程度的交易成本,但另一方面,政府本身也会产生费用,比如运转成本以及腐败导致的经济无效率。本探讨论文共分七章,每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明确选题的背景、目的及作用,描述、浅析和总结目前与本选题相关的学术探讨的近况,介绍论文的探讨思路和策略、主要革新点及不足。本论文还浅析了出版业企业面对的机遇、挑战以及政府对出版企业的规制不足。第二章是中国出版制度的构成及其特点。首先,本章对出版业的内涵、功能和经济特点进行了一个总结。出版业兼具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二者决定了出版业同时具有宣传导向功能、社会怎么写作功能和商业经营功能。出版物是一种文化商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点,是一种内含版权的商品,同时也有显著的差别化。在我国,出版业的制度主要由准入、内容和产权三部分构成。革新开放来,出版业制度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先后经历了增量进展阶段、结构优化阶段和体制革新阶段。第三章是中国出版业制度的三角框架及博弈浅析。本章提出了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革新的浅析框架,即三角浅析框架。在制度三角的基础上引入博弈浅析框架,建立了一个在出版业制度革新中政府和企业围绕着放权让利进行的博弈浅析框架。模型证明,如果上缴利润制约权在政府手里,公司化的结果是政府给企业的补贴减少,同时上缴增加。同时非国有化比例增加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如果上缴利润制约权在企业手里,提升经理利润分配权同样会导致政府补贴减少,同时上缴增加。这意味着利润制约权无论是在政府手里还是出版企业手里,提升公司化比重以及非国有化比重都能够提升利润上缴水平同时减少政府对企业补贴,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第四章主要以企业制度的维度探讨我国出版业制度革新的不足。首先,本章阐述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业企业制度的经验。在长期的进展历程中,国外出版企业大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然后,本章浅析了我国出版业企业制度有着的不足。我国大部分经营性出版单位的转制是通过政府主导来推动的,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导致转制流于形式,出版单位内部交易成本过高。接下来,本章探讨了我国出版业企业制度革新的路径。本章认为,企业的交易成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出版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必须推动出版企业内部市场化,实现管理机制再造,降低企业内交易成本,走内涵进展的道路。最后,本章还以广东出版集团、读者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为例进行了案例浅析。第五章为出版业市场制度的革新。首先探讨了中国出版业进展的目标选择,出版业虽然具有与其他产业的差别,但更多的则是共性,尤其是在确立市场化的进展目标选择上,实践表明市场化的进展道路是有利于中国出版业的进展的。而市场机制的确立和革新需要以产权、公司治理结构和竞争性市场等方面的制度准备,这样才能为市场机制的革新奠基机制,这些方面也是中国出版业在确定了市场化进展路径中所缺少和有着不足的。与此同时,市场机制也是有着缺陷的,尤其是在出版业进展的方面,有着与政府机制和企业内部机制的互补,需要准确界定企业、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探讨市场制度革新的有效路径,需要以基础、主体、历程和方式上进行革新,即通过市场化方式重构出版企业产权制度,建立现代出版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竞争性的出版市场和进展新型的出版市场交易途径。第六章为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的革新。首先,本章指出了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即不仅在规制指导思想上,在规制方式和内容上,出版业都有着路径依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章提出,出版业的政府规制应遵循市场规则,采取分类规制原则,推动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至于在具体制度方面,本章分别以规制方式、准入制度、审查方式和市场监管方面论述了具体制度的革新。第七章为出版业制度革新的评价、风险制约及对策。本章强调,在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和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基础上,政府要革新对出版业管制的方式和策略,提升管制的效率。本论文的革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出版业的制度三角浅析框架,特别是将非政府组织和相似度检测机构纳入到了出版业制度三角的论述浅析框架中来。以康芒斯的论述出发,本论文以制度三角为论述浅析框架,分别以政府交易、企业内交易和市场交易的角度出发来论述出版业的制度革新。不过,在政府、企业和市场的中间地带,还有着着另外两个重要的组织或者相似度检测——非政府组织以及市场相似度检测。在出版行业中,非营利性协会组织,一方面能够联系和调动出版企业自我规范和协作,同时便于政府与出版界的沟通,因而在很多方面往往可以发挥远超政府直接管理而能够发挥的影响和作用。由此,本论文指出,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强出版业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推动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建立,搭建起政府交易、市场交易以及企业交易的相似度检测平台;另一方面,企业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利用各种市场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来减低运营成本,改善企业运营管理,提升运营效率。(2)提出我国出版业政府规制方式应当由二重方式革新为三重方式。我国当前的规制方式是一种二重监管,即由要监管层次和配合监管层次构成。本论文认为,我国未来出版业规制方式可以设置三层监管方式:第一重是党委负责意识形态制约,但不能以意识形态为指挥棒直接干预出版业。第二重是出版业政府专门规制部门。第三重是出版业行业协会。把行业管理职能交还出版业协会,转变出版业协会“二政府的状态”。当前我国出版业行业协会只不过是出版业政府主管部门的代言人,行政化倾向非常严重,并未真正起到行业管理的作用。今后出版业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速转变政府职能的步伐,以直接管理转变为加强监督,为出版业行业协会的运作创造空间。出版业行政管理部门在做好市场监管、产业调控的基础上,将大量微观的、技术性和事务性的职能向行业协会这样的社会组织转移,让行业协会把政府原来承担的行业统计、行业信息的发布、市场的整顿规范等一部分怎么写作经济的职能承担起来。以体制上、机构设置上解决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的职能划分,确立出版行业协会的合法地位。(3)在制度三角的基础上,本论文建立了一个政企围绕“放权让利”的博弈浅析框架,拓展了制度三角浅析,使得制度三角浅析更为深入。本论文的政企博弈浅析框架还为这个制度三角浅析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数理浅析基础,使得制度三角浅析的逻辑更为严密,经济学直觉更为直接。借鉴最新的博弈论浅析策略,本论文发现政府主导的市场化——包括公司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提升非国有经济比重,显著提升了政府和企业的收益。同时本论文的博弈浅析框架也表明,在出版业企业革新进程中,不正当的企业寻租行为导致了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这个模型的结论也证明,市场化有助于提升政府和企业的双方利益,结合实际,在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和执政党地位的前提下,应革新出版业管制方式和策略,提升管制效率。关键词:出版业论文制度革新论文三角浅析框架论文

    摘要13-17

    Abstract17-24

    1. 绪论24-43

    1.1 不足的提出24-25

    1.2 出版业制度革新的机遇和挑战25-29

    1.2.1 出版业面对的机遇25-26

    1.2.2 出版业面对的挑战26-29

    1.3 探讨的作用29-31

    1.4 国内外相关探讨与述评31-37

    1.4.1 关于制度革新的主要探讨成果31

    1.4.2 出版业制度革新的探讨近况31-36

    1.4.3 简评36-37

    1.5 探讨思路、难点和策略37-40

    1.5.1 探讨的思路和逻辑37-39

    1.5.2 探讨难点39-40

    1.5.3 探讨策略40

    1.6 主要革新之处40-41

    1.7 论文的不足之处41-43

    2. 中国出版业制度的构成与特点43-64

    2.1 出版业的特点43-48

    2.1.1 出版业的内涵43-44

    2.1.2 出版业的属性和功能44-47

    2.1.3 出版业和出版物的经济特点47-48

    2.2 中国出版业的制度构成48-55

    2.2.1 出版业的准入制度48-51

    2.2.2 出版业的内容制度51-52

    2.2.3 出版业的产权制度52-55

    2.3 中国出版业制度的形成、变迁和特点55-62

    2.3.1 我国出版业制度的形成55-57

    2.3.2 革新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制度变迁的阶段性57-59

    2.3.3 我国出版业制度革新的特点、动力和制约因素59-62

    本章小结62-64

    3. 中国出版业制度的三角框架及博弈浅析64-87

    3.1 出版业制度革新的三角浅析框架64-74

    3.1.1 制度经济学中的“三角”64-67

    3.1.2 三种交易方式之间的联系67-69

    3.1.3 制度三角浅析的扩展69-72

    3.1.4 制度三角在出版业制度革新中的运用72-74

    3.2 出版业制度革新的博弈浅析74-85

    3.2.1 出版企业市场化革新的博弈联系74-76

    3.2.2 博弈模型的建立76-81

    3.2.3 博弈模型的求解81-84

    3.2.4 模型的结果讨论84-85

    本章小结85-87

    4. 中国出版业企业制度的革新87-117

    4.1 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业企业制度及其启迪87-97

    4.1.1 基于明晰产权制度的兼并重组与分层管理87-89

    4.1.2 建立改善的企业法人治理制度89-93

    4.1.3 实施以绩效为导向的经营制度93-95

    4.1.4 西方出版企业制度的启迪95-97

    4.2 我国出版业企业制度不足浅析97-103

    4.2.1 企业内交易成本过高97-99

    4.2.2 产权革新不到位,产权安排的有效性不足99-101

    4.2.3 出版企业内部治理尚待改善101-103

    4.3 出版业企业制度革新之路径及而向103-111

    4.3.1 理顺产权联系,推动出版业产权安排的有效性103-106

    4.3.2 改善企业法人治理制度106-109

    4.3.3 发挥出版行业协会的支持作用109-110

    4.3.4 推动出版企业内部市场化110-111

    4.4 出版企业制度革新案例浅析111-116

    4.4.1 企业基本情况111-112

    4.4.2 制度革新经验112-115

    4.4.3 制度革新总结与倡议115-116

    本章小结116-117

    5. 中国出版业市场制度的革新117-134

    5.1 出版业市场化进展的目标选择117-120

    5.1.1 市场机制的优势117-119

    5.1.2 出版业进展与市场化的联系119-120

    5.2 出版业制度革新的制度准备120-124

    5.2.1 市场化的逻辑起点:产权制度120-121

    5.2.2 市场化的内部前提:公司治理结构121-122

    5.2.3 市场化的外部条件:竞争性市场122-124

    5.3 正确定位市场与企业、政府的边界124-128

    5.3.1 市场机制与企业内部机制的互补124-126

    5.3.2 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的互补126-128

    5.4 制度三角互补下市场制度革新的有效路径128-133

    5.4.1 市场制度革新的基础: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的联系128

    5.4.2 市场制度革新的主体: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出版业市场主体128-130

    5.4.3 市场制度革新的实现历程:改善竞争性的出版业市场130-131

    5.4.4 市场机制革新的交易方式:进展新型的出版市场交易途径131-133

    本章小结133-134

    6. 中国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的革新134-162

    6.1 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的变迁134-137

    6.1.1 古代出版业的政府管理制度134-135

    6.1.2 近代出版业的政府管理制度135

    6.1.3 当代中国出版业的政府管理制度135-137

    6.2 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137-143

    6.2.1 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指导思想变迁的路径依赖137-139

    6.2.2 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方式变迁的路径依赖139-140

    6.2.3 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内容变迁的路径依赖140-143

    6.3 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指导思想的革新143-150

    6.3.1 遵循舆论导向原则143-144

    6.3.2 采取分类规制原则144-146

    6.3.3 遵循市场规则原则146-148

    6.3.4 适应数字化进展走势148-150

    6.4 出版业政府管理的具体制度革新150-161

    6.4.1 出版业规制方式革新150-154

    6.4.2 市场准入规制革新154-157

    6.4.3 出版审查方式革新157-158

    6.4.4 出版市场监管革新158-160

    6.4.5 市场退出规制革新160-161

    本章小结161-162

    7. 中国出版业制度革新评价、风险制约和对策162-182

    7.1 对我国出版业制度革新的评价162-174

    7.1.1 评价一:市场交易和出版企业内交易的替代上的进展163-166

    7.1.2 评价二:政府交易和出版市场交易的替代166-172

    7.1.3 评价三:出版行业企业间组织的进展172-174

    7.2 中国出版业制度革新的风险制约174-176

    7.2.1 面对的风险174-175

    7.2.2 风险制约措施175-176

    7.3 中国出版业制度革新对策浅析176-181

    7.3.1 政府在出版业制度革新中的作用176-178

    7.3.2 市场在出版业制度革新中的作用178-179

    7.3.3 企业在制度革新要注意的不足179-181

    本章小结181-182

    结论182-18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