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思想品德课本阅读办法

思想品德课本阅读办法

收藏本文 2024-03-21 点赞:30113 浏览:1417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本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根本,是考试题目答案的依据。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对学生当前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也很有利。学生应该充分使用好思想品德课本这个“本本”,培养自己阅读课本的能力,学会阅读、理解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

一、区别字体——吃透知识点

现行思想品德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三种字体:黑体字、宋体字和小字。黑体字是重点。宋体字是黑体字的延伸,它与黑体字一起构成了课本的正文。小字是对重点和正文的补充说明,它与旁边的名言警句、语录、谚语等一起对重点知识起辅助作用。阅读时,我们既要区别不同字体的字的作用,又要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既能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维,从而把知识点吃透。

二、重视“引言”——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

现行思想品德课教材,每一课都有一个引言。这个引言,既概括了该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也言简意赅地点拨了该课与前一个课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引言,能帮助我们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例如,初中九年级第8课的引言,共两段内容。第一段生动形象的讲述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发展观问题的世界性大讨论。第二段言简意赅地讲了两层意思:一、中国走可持续道路;二、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展我们应行动起来。两段内容呈因果关系,而第二段内容又恰好引出了这课的两个项目。因此,我们不要忽视每一课的引言。

三、逻辑推理——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的学习时,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在旧课的复习时,应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不仅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而且能建立起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记忆。

四、板书标题——使学习“纲举目张”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就统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单元)有课(单元)的标题,节有节的标题,框有框的标题。抓住各种标题,就把握了课本内容最主要的东西。把各种标题“串”起来,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因此,在学习中,不能忽视各种标题,最好用彩色把各种标题加以突出。在学习、复习时,把各种标题“串”起来,既能对知识起统领作用,又能把知识梳理清楚,还能训练思维和叙述的条理性。

五、层层追问——发散思维

一般地,思想品德课本上的每句话,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我们阅读思想品德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具体方法是:围绕确立的中心(段意、框标题、节标题、课标题或其他),不断地对自己提出相应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类问题。这样,一句话就就诞生几句话,一段就扩展成几段。这样,前后知识的联系也就越紧密清楚了,思维也就得到了发散。

六、带问题阅读——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使阅读变成一个有准备的、批判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这样,既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又可以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联系教材提供的材料——熟悉教材

专家在编写思想品德课本时,为了证明所叙述的观点、原理,在教材中引用了一些材料、漫画、语录、谚语、名言警句等。不管这些材料是否过时,它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把课本正文中的观点与这些材料进行联系、思考,这样能熟悉课本,加强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
八、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政治意识
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思想品德课源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怎么写作。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说明思想品德课本上的观点、原理,或用思想品德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去说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能把思想品德课本教活,把思想品德课本读活。
九、联系自己的生活情况——加强说服力
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说明思想品德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十、联系其他学科知识点——拓宽综合视野
用其它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品德课本上的内容;用思想品德课本上的知识去解释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够突破难点,培养综合能力。我们的政治学习应该有这方面的大视野。

一、易混归类——培养辨别能力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往往就是考点,这些知识点往往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大,只有对课本知识掌握得十分扎实,才不容易做错。例如, “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种说法,虽然都是“代表大会”,但却是最容易混淆的。再比如:“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三种说法,分别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的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虽然都是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政治制度”,但也是容易混淆的。在学习中,对类似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辨别,并进行练习。在新课学习时,要对前面的旧知识与刚学的新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其区别。

二、构建图表——帮助记忆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个单元也有其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图表,把“厚书”变成“薄书”,既培养了概括整理能力,又培养了学习、记忆方法。但要注意,这一步与前面的方法是不同的。它不是钻研理解知识的细节,而是侧重与整理知识体系。这一步,必须自己动手,不能把参考书上的知识结构图表照抄一遍。通过总结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结构图表,不但可以从头到尾地把知识复习一遍,还培养了动手能力。

三、重读关键词——抓住知识重点

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如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决定、第一等等。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在学习中,可以在课本上把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标识,加以突出。 十

四、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有些选择题和辨析题,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例如,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团结-批评-团结;B.大小民族一律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荣;D.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单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是D。但是,仍然有28.2%的学生做错。其做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分清楚“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和“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决定”与“影响”、“根据”与“条件”、“主要”与“全部”、“原则”与“政策”、“战略”与“国策”等,就属于易混词。课本在知识叙述上,常使用这些词把知识点准确地加以界定。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时常注意课本上的这些易混词,区分易混词、准确地把握知识点。

五、概括段意——培养概括能力

一个段落,往往就讲解一个问题。概括段落大意,不仅能理解知识,还能培养概括能力。思想品德课文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由几个不同但又相联系的句子组成。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了该段的段落大意或观点。在阅读思想品德课文时,首先应留心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但有时整段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该段的段意。这时,就要求我们用精练的一个词或句子把该段的大意概括出来。这样,对这一整段的内容就大致清楚了。例如,对于现行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第3课:“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3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与父母、老师、同伴或其他人的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的3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也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悲伤、烦恼、爱与恨。只有在健康、广泛的人际交往中,我们才能满足心理上的需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一段讲了一个什么问题。通过“概括段意”的办法,就能得出“人生交往的必要性”这个问题。

六、划分层次——培养分析能力

课本在知识的叙述上,有时对一个问题的讲解往往要从几个层面或从几个角度去进行。我们应该逐层逐层地深入理解。例如,对于现行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第12课第2项目中,提出了“我们青少年应听从时代的呼唤,努力让自己成才 ”的问题之后,应该紧接着思考:“我们青少年怎样才能成才?”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回到教材的那个自然段中去进行层次分析,很快地,完整的答案就会出来:成才的关键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1)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2)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3)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怎么写作祖国人民的统一统一;(4)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这样,关于“立志成才担重任”的问题,通过阅读掌握了。
当然,关于思想品德课本的阅读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处处留心,去发现,去总结。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