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27991 浏览:1301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面广,量大,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年代多,时空跨度大。要使初中学生获得历史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历史学观点,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中历史课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要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力争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在新课改形势下去激活历史课?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要备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历史教材,讲课时要讲教材的精华部分,不要拓展得太多。每节课上课前,我都要看教参的重点内容分析,抓住每课的重点内容,有的放矢地讲,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否则,贪多求全地讲,结果只能是浮光掠影,课后学生稀里糊涂,不知道重点。另外我还把每课的重点内容整理成笔记,要求学生记在书上,这样每节课同学们都能听得清晰记得准确,每节课重点内容在课内就能消化了,就不需要花费课外时间去看历史。难点的突破有多种策略和手段,可以化繁为简,提要讲解。例如《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由于苏联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第一次试验,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中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结合改革开放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状况加以说明,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理解,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对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基础政治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历史教师要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行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要充分尊重主体即全体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爱好及特长,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既有一般学生都应掌握的内容,也有思维活跃、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既有辩论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也有社会实践和网上话题的内容等。尽可能多地开辟新的教学资源,通过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景,构建融洽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

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检测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检测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据我所知,多数老师在实践中的互动行式主要有:一是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地提问,力求照顾到所有学生;二是多讨论,老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有一些优点。但我认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真正的“互动”应具备下列几个条件: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师生合作,老师应将教学问题分解成多个细节,将每一个细节展开给学生,学生在研究细节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师生交流,在教学法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老师问学生答。我理想中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座谈会”式的,学生既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以提问题让老师解答,学生无论提问题和答问题都不用举手也不用站立,只管在座位上“脱口而出”就可以了。当然可能有的老师会担心课堂秩序和教学任务问题,我想这些有赖于教师的教学调控艺术和不断地教学实践来解决。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师生第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
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养成,重在设疑。教师通常应在一节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等处设计启发性的问题。例如讲授《辛亥革命》时,我先这样给学生设问:“战争以来,有哪些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其结果如何?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成败的原因是什么?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在学生回答完第一个问题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这样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答不上或答不全的现象,或者是不同的看法,教师不但应该允许,而且应该鼓励,要注意引导,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教师通过精讲巧问,能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极大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

三、充分整合课堂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教学情景就是用直观的方式反映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的事物和相关背景。通过教师提供的真实的不足背景让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有相应的感性认识,产生情感共鸣,完成知识的构建。善思善疑、永不满足是每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之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点很多,但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等。新课程要求构建新型的课程教学观,彻底转变“教师夸夸其谈,学生鸦雀无声”的教学局面。以其自己费力不讨好,何不退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大胆地让学生质疑。诱导学生善思善问,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合作的探索能力应该能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有自主探究能力、学会浅析和解决不足的新生代。当然,探究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适时点拨、帮助归纳,形成良性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生合作和共同提高的课堂教学情境。好的习惯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习惯是养成的,13~15周岁的初中生是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很多习惯和观念几乎都是在此阶段培养起来的。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同样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不同学生情况区别对待,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对不同学生具备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状态、家庭背景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尽可能地对那些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加强指导,以期所有学生获得提高、共同进步、形成竞争。同时,历史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和培养,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学习历史课程的能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