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博物馆学 >一部当代方志人交响乐

一部当代方志人交响乐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32679 浏览:15422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长兴:视志书质量为第一生命,先生不仅在主编的《天津史志》办刊宗旨中明示:“字斟句酌,一字一词,不出差错”,对天津的志书则提出“不出则已,出必精品”的口号。同样由先生主编的一套《天津市区志评论集》,各辑书名即非同凡响,如《北辰大观 光盖群雄》《红桥大志力压群芳》等等,您的独特创意是怎么样萌发的?
凤岐:质量为志书的第一生命,这话义深意远。志书的质量,是志书性质、功用决定的,是时代要求的。“官书”之志,非个人著述,可文责自负。没有哪个志人,负得了志书出现质量问题。领导资政,岂容志书有误;读者用志,要高品质的精神食量;质差志书,怎能对得起子孙万代?现代化建设,是人类历史上声振寰宇的大创举,记录时代巨变的志书,需要灿烂辉煌的史诗篇。
为出高质量的志书,我在《天津史志》刊物上、评稿中、论文中、讲话中等,不厌其烦,多角度、多侧面,利用不同场合、语言方式,谈良志、佳志、精品,并提出了“不出则已,出必精品”的口号。对提高志书编修质量,在1997年8月21日,于宁波召开的全国地方志奖颁奖大会上,介绍了我们的做法,受到各省市的赞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树立精品意识,把精品视为志书的魂。
对此,我们的认识有个深化过程。修志之初,想法是把新志修好;而好的概念比较笼统,如篇目符合志体,资料翔实准确,记述规范等。从编修实践中,感到这是志书合格的标准;要修出佳志、精品,除了常规的标准,还要有特殊的规定,最根本的是要突出特点。而特点就是特质,决定着事物的本质,标志着此事物与彼事物不同的个性优长。特质不突出,志书往往会成为千部一腔的雷同之作,很难达到鹤立鸡群的精品佳作。
为了出精品,除了通常的质量标准外,我们特别提出四项规定:要与天津直辖市的地位相称,要有特大城市的风范,要有沿海开放城市的品格,有我国新一轮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的气魄;要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合,充分记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充分记述改革过程中的新情况、新特点;要同天津城市发展战略相适应,突出天津城市特点、地域特点,对天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战略,具有宝贵的咨用价值;要有超前的编纂意识,使志书既为这个时代所用,又着眼于未来,不使志书一出世就变成历史古董。这些要求,对修志人员震动很大。比如《天津通志·城建志》,经过三四次大型评稿会,已修改完稿,认为不错了。对照四项要求,尚有不小差距。如对天津城市动态性发展记述不足,对“房改”等热点事物没有专门记述,对城市建设的特色记述不鲜明等。于是召开了更高层次评稿会,再次补充修改,使志书质量得到了升华,获得第二届全国地方志评比一等奖,李铁映同志在颁奖大会的讲话中,特别讲到了《天津通志·城建志》。
长兴老是方志大家,从《天津市城市区志评论集》各辑书名中,洞察了我的创意理念。我的创意萌生,说来话长。1992年6月,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城市志质量研讨会上,我就长沙志政治部类稿,提出了志书的通病:类同事物,记述冗长;特点事物,没有凸显。有的同仁却说:差异就是特点,各志都有差异。言外之意,既有差异,均有特点,没有必要独特。我当即说:讲差异就是特点,我赞成。但差异也有不同,有“大同小异”,也有“小同大异”。大同小异,只能写出闪光点;小同大异,才能写出光辉篇。此后,我

摘自:学生论文www.udooo.com

一直坚持“大异”、“独具”的理念,在宁波志书颁奖会上,我发言的题目,就用了王安石的两句话:《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凡有机会,便放手“奇崛”,创新不落窠臼,独树众奇。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单天伦评价说:“天津市地方志工作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整个工作在稳定扎实地进行,并且注重结合时代前进的脚步,进行改革创新。”
长兴: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先生却在退休前,基本完成了首轮志书的编纂,出版了《天津通志》系列50多部,区县志18部。在一任志办主任期间能竟此大业者,在全国也为数不多;付出的心血难以计量,请您谈谈体会如何?
凤岐:除了市、区县志书之外,我们还编修了大量乡镇村街志和地情资料书,共出版志书、志类书等400多部志、3.7亿多字。并基本完成了首届志书的编纂任务,付出的心血的确难以估量。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天津地方志在郭凤岐同志主持下,“不仅编修了垂范后世的一代志书,而是开创了一项新的事业”。要谈体会,主要有三:
其一,是机遇。我不是最早踏进天津志门的,但之前的四五年,没有出一部志书,使我有机会填补天津志书的空白,吃第一个“螃蟹”不容易,虽有原来的基础,亦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开头难,主持完成一届志书更不易。燕赵人设计志书太实在,有人说是傻,每部区县志和市志分志,都系16开本、在百万字以上,就要多花费成倍的心血和精力。
其二,是托身。心既托身于志,自当“心定”而结。我曾说过:修志非我所愿,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回首往事,浮想联翩:在面临升迁的关键时刻,我放弃了仕途之路;作为天津市第一批的几个律师之一,有过富裕日子的机会,却没有选择;在完成天津第一部与外方合拍影片后,受到热切关注时,离开了令人羡慕的影视圈。人往高处走,鄙人竟相反,偏偏来到了当时鲜为人知,且三苦的方志界。那时有人说:一切又要从头开始。唐朝元稹曾有“追寻往事倍伤情”之说,我却没有伤情之感,却有钟情方志之意。既不因别人的发财而眼红,又不因自己的清苦而脸红。重新开始,未必不是一种新的追求。期间,至少有两次机会可以重新选择,都为我谢绝:一次是筹建天津电视剧艺术中心,一次是当天津作协秘书长。这样在地方志一干15年,在省级志办主任中,时间是比较最长的。我体会到,志办主任的稳定是搞好修志的重要保证。如果在地方志只当三五年主任,几乎不可能完成一轮志书。
其三,是素质。有人说:地方志这个活,好汉子不愿意做,賴汉子又干不了。我感觉,一个地方志主任,即使是好汉子,也未必做的好。这个主任既要有行政素质,又要有专业才能。地方志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专业单位,单纯的行政干部,不懂专业,往往会浮在上面难以做好;单纯的专业人员,如果缺乏组织、指挥能力,地方志工作也难以开展起来。那些极个别地方志主任,既无德,又无能,会把地方志搞得一团糟。地方志主任要求专家型“官员”,按长兴老所说:“登上历史的制高点,方能总览全局。”这样的人才十分难得,我虽然不够格,但一直向此标准努力,有幸不愧天津地方志事业。长兴:方志工作者,一旦年龄已到而离退休,有些则颐养天年,不再过问志事;有些则比在岗时还要忙碌三分,应各方之邀,写志评,写序文,培训讲课或著书立说,忙得不亦乐乎。因此关于志龄的计算,除在岗期间外,还要看离岗后的状况。您显然属于后者。您的高水平的长篇的志评志序,我已拜读多篇,特别荣幸的是共同出席了2009年在南昌举行的《江西省交通志》评稿会,2010年在太原举行的“纪念新方志工作开展30周年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得以聆听先生真知灼见,学术造诣之精湛,与会者莫不交口称赞。很想了解先生退休后关心志事的情况。
凤岐:我觉得有作为的志人都一样。长兴先生也是离休后更忙的人,而且对全国修志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于2004年6月退休,超期“服役”3年。由于手中积累了丰厚资源、经验和理论基础等,所以退休后各方面都找上门来,有时确实忙得不可开交。当然,忙也有忙的好处,可以感受夕阳无限好。
我退休之前,进行了续志的试点工作,被中指组所肯定;并召开了全市续志大会,市政府下发了续志的红头文件。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天津的续志搞不起来,将好端端的地方志办搞得打架,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使天津修志的大好形势丧失。中指组领导批评多次,天津志人也非常着急。因此,我不再介入天津志办的事情。但修志情结并未中断。2010年,新的志办主任来后,我对天津续志工作提出建议,并重新在《天津史志》上刊登论文。我退休后,主要有四方面修志工作。
一是参与修志。主要是指导天津区县局及基层单位的修志工作。如参加修志会议、修改续志篇目、审读修改志稿、撰写志书序言等。
二是参加评稿。主要有河北、山西、内蒙、浙江、江西、安徽等省的有关志书;重点是河北省的评稿,参加了多个市县的评稿会;特别是秦皇岛市,参加了秦皇岛市志及其绝大多数区县志评稿。如:北戴河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志、青龙满族自治县志、抚宁县志、卢龙县志、昌黎县志等;还有廊坊市《安次区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志》、石家庄《栾城县志》、衡水《冀州市志》、承德《平泉县志》;并有浙江《杭州市志》、江西《交通志》、安徽《合肥市志》等。并对内蒙《克什克腾旗志》篇目进行了修改。
三是撰写志评。主要有:评福建《厦门市志》,题目是《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功纯始自然》;评浙江《萧山市志》第一卷(试印本),题目是《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琦》;评福建《龙岩市志》,题目是《看似寻常最奇崛》;评河北《秦皇岛市志》,题目是《高乎若丘山,赫乎若日火》;评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志》,题目是《天下第一志》;评河北《丰南县续志》,题目是《一部内功很强的续志》;评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志》,题目是《塞北草原的创新佳志》;评河北《栾城县志》,题目是《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评浙江《杭州市志·篇目》,题目是《一个特色鲜明的续志篇目》;评山西《晋商文化旅游区志》,题目是《展示华夏文明的新志瑰宝》;评山西《理家庄村志》,题目是《一部闪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佳志》;评山西《西山煤矿志》,题目是《一部闪烁科学发展观光芒的新志》;评山西《东关村志》,题目是《征途留胜赏,司马古来稀》;评山西《新方志“概述”点评》,题目是《一部点评新方志“概述”的大作》等。
四是为志作序。主要有:天津《典籍中的北辰》序;河北《栾城县志》序;天津《南河镇志》序;天津《台头镇志》序;天津《黄土放歌》序;天津《大潮涟漪》序;天津《忆海沉钩》序;天津《赤土村志》序等。
五是参加会议。如在全国第二轮志书编纂培训班上的讲课,题目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修志代代永续发展》;在北京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题目是《经济全球化下新方志文献的编纂与利用》;在萧山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题目是《地方志是地方文献的主要流脉》;在宁波地方志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题目是《利用方志文献,解决重要课题》;在山西省纪念地方志三十周年学术会上发表论文,题目是《如影之随形,如响之应声》;在中指组召开的纪念地方志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十周年会上,即席发表了《方志之歌》。
并在修志培训班上授课。主要有:在河北省区志交流暨培训会上讲课,题目是《开创独立千秋的新区志》;在铁道部《中国铁路志》培训班上讲课,题目是《志书资料与资料长编》;在承德市双滦区地方志培训班上讲课,题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二届修志创新篇》等。
六是撰写论文。主要有:《评〈中国现代方志学〉》、《关于续修志书的创新》、《林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切忌志书的年鉴化倾向》、《试论续修志书的体例结构的创新》、《志书特色篇暨体式的创新》、《一篇熠熠闪光的修志精论》、《试论首届新方志资料之优缺》、《续志要强化“环境”记述》等。
七是中指组任务。我退休后,中指组田嘉秘书长对我十分关心,曾嘱托有关省市的志办领导说:要多发挥我的作用。我参与的中指组工作主要有:《地方志工作条例》起草、研究和修改;《地方志书质量标准》(第七稿)修改意见;方志出版社领导交办的《中国新编地方志总目提要》天津稿件审核修改;撰写大型方志文献片《方志·中国》初稿,并参与脚本讨论等。
退休,并不意味着退出志坛。我继续为修志做了一些工作,并以更多的精力,参加天津市地方历史与文化活动。生活非常充实,当然也很劳累。但正如我在《方志之歌》中说的:
既然我们选择了这项事业,
或者祖国需要我们就在志苑,
我们一如既往品尝苦辣酸甜,
创造自己命运的多彩芯片。
长兴:主编《志苑珍宝》一书,是您又一杰出贡献。全书收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修志工作的讲话、批示、题文、序文等240份,还有著名人士的题文、序文多份。题文手书制版,珍贵已极。有关领导将之作为对外交往的礼物。广大读者也倍受教育鼓舞。敢问先生是如何有此高明策划的?
凤岐:邵老说“高明”,不敢当。这部《志苑珍宝》,内容独特,资料珍贵,版面新颖,装帧美观。面世后,的确受到各方面的好评。策划、编辑这部书,的确有某些机缘。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在学术交流方面,会议开得严肃认真,紧张活泼,学术气氛浓,涉及内容深入,理论价值高,活动丰富多彩。原来个别大陆学者到台湾讲学,把大陆新编方志,说得一无是处。台湾专家见到我们的新编志书,不仅成果巨丰、内容充实、资料翔实、体例科学;而且没有宣传色彩,实事求是、公正严谨,使他们大为震惊,改变了对大陆新志的偏误。并开创了大陆学术研究会的一种新风尚。
交流会结束时,我在总结中说:“会议是有结束的,然而学术研究是没有结束的;相会是有分离的,然而真诚的友谊是没有分离的。海峡再深,也割不断中华民族的修志传统;汪洋再大,也冲不断史志朋友的感情纽带。今天是公历的岁末,我们不是用炮竹之声辞旧岁,而是用学术之声辞岁,这个声音比炮竹之声的震撼力更光远、更强劲。它已经通过屏幕,通过电波,通过报刊,传向江河两岸,传向海峡对岸,传向大洋彼岸。”中兴大学教授黄秀政先生说:“主办单位体贴周详的安排接待,浓浓的人情味,更让与会者有‘宾至如归’之感,可以说是一次圆满成功的学术讨论会。”
交流才能了解,交流才能相互学习,交流才能加深感情,畅谈友谊,密切关系。我们以志惊人,以情动人,既展现了我们的修志、藏志成果,又展露了大陆志人的风采。为海峡两岸架起了友谊之桥。
——方志交流是一次中华民族的寻根活动。以前,我们不知道台湾编修了类似大陆的3级志书。赴台湾交流后才大开眼界。台湾修志始于清代,现正编修县、乡(镇)志。全省16个县,已有7个县完成;301个乡镇,有166个完成,成果丰富。台湾在修志中的田野调查,使我们很受启发;台湾实施专家修志,提高了志书质量;台湾修志经费充足,保证了修志延续;台湾志书记述事物具体、详细,很值得我们学习。
两岸地方志是同承的,台湾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组成部分。台湾省文化处副处长洪孟启先生说:“台湾方志自有史以来也延续了中国修志传统作法。”,台湾最早的志书是清代首任台湾知府蒋毓英纂修的《台湾府志》。民国时期,台湾修志是根据民国十八年(1929)颁行的《修志事例概要》和民国三十五年(1946)十月一日公布的《地方志书纂修办法》进行的。现在修的县志和乡镇志,是清代和民国时期修志的延续。
两岸修志规范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同源性,说明两岸修志是一家。志书的凡例、体例、编法、篇目、资料、记述及修志的理论指导等,两岸或相同,或相似,是同源的。对方志的功能,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副主任邓宪卿表述为:“资治、教化、存史”。这“六字”功能,是20世纪80年代,大陆新编志书开始起步时,由方志学者总结出来的。
从台湾方志内容说明两岸是同根的。一方面,台湾是汉人最早开发的;另一方面,即使是台湾的原住民,也来自大陆。如台湾《芳苑乡志·历史篇》(芳苑乡在彰化县边陲),记述了原住民时代的番社、汉人的移入、明郑时代和清代的开发等。《深坑乡志》(深坑位于台北县),在“开发篇”中,记载了汉人入垦的情况:“汉民族入垦台北平原,始于明末,但有正式记录者,则始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垦号陈赖章申得准予拓垦大佳腊地方之垦照为最早。”《北斗镇志》(北斗镇是台湾彰化县重镇),在谈到民谣时称:“台湾的民谣可分为三大系统:一、福佬系:使用台湾话的福佬系民歌;二、客家系:使用客家话的客家系民歌;三、山地系:使用山地语的山地民谣。而北斗地区流行的民谣均传自嘉南地区,大多属于福佬系,以泉州的汉族民歌为主,漳州则次之。”
台湾的宜兰县修了多部县志:清《噶玛兰厅志》、《噶玛兰志略》;日治时《宜兰厅治一斑》;民国《宜兰县志》;1952年《宜兰县志》;1968年《宜兰县志》,已完成部分续篇;1990年开始第三次编修县志。并编印一套600万字的《宜兰县史志》系列,每年都有新县志分卷问世。从志书中看,宜兰县境内绝大多数是汉人;原住民有噶玛兰族、泰雅族、凯达格兰族、猴猴族,以及五种西部平埔族。据宜兰县县史系列《宜兰县南岛民族与语言》记载,这些原住民最早从大陆东南沿海一带渡海到台湾。
交流使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台湾的妈祖文化。台湾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屿,所以台湾人特别崇信妈祖,妈祖文化非常发达,大约有三、五百座妈祖庙。台湾的妈祖来源于大陆,传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从大陆请来的。这些足以说明,台湾与大陆是同根同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方志交流了“独有传统”的误区。原来听说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传统。通过交流,开阔了

源于:论文 范文www.udooo.com

视野,了“独有”之误区。比如日本地方志,从奈良时开始,已有千年的历史。当然日本地方志是流,中国地方志是源。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林天蔚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试剖史志若干难解之结—从来新夏、齐藤博主编之<中日地方史志比较研究>说起》的论文,其中说:日本“奈良时代的《风土记》……应纯是源于(中国)地理。”日本犬井正教授,说得更明确:“日本地方志之源泉”,是中国地方志。
在美国犹他州方志与家谱研讨会上,有学者讲到:美国有个州,在纪念建州成立时,普遍编修了类似中国的地方志,我见到的一部美国史志,30多万字,大32开本,受到了中国方志的影响,当然没有中国方志的规范。美国犹他州有家谱五六千种,是全世界家谱最多的地方。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国家谱。他们成立了家谱学会,并在香港有分支机构。家谱为方志、谱牒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历史资料。
——走出国门,进行方志学术交流,扩大了眼界,结交了朋友,促进了方志编修工作。并从新的视角,扩大了对方志功能的认识。在“资治、教化、存史”之外,方志是最好的交流媒介。国外专家、学者和人士,为什么珍视方志?因为其特有内容,特殊文体,特别书写方式,使它是很好的媒介,又不带宣传色彩;它是官书,又以民间著述出现;它寓观点、褒贬于记述之中,更宜于不同制度下、不同观点的海外人士所接受。志书是其他著述和媒体代替不了的媒介。
20多年来,我的修志、评志、论志和用志的心迹,可以凝结为几句话,那就是:
大写的志人,
从苦涩中,尝到了甘甜,从枯燥中,悟到了兴趣,
从冷清中,获得了充实,
从清廉中,感到了富有的沉甸。
从隐形、显形的大负荷量中,
体验到了默默奉献的人生的价值,
为方志血脉的传承,
大志现身我们无悔无怨。
回头望,一连串的脚印星光点点,
向前看,盛世修志路漫漫兮修远,
中华志儿有坚强的自信,
一定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长兴:承蒙厚爱,我们的友谊至为深厚,志友说我“九出关东会诸友,五下江南访群星”。其实他们尚未注意到,每逢出关的第一站——加油站,便是到天津市志办拜访,以了解新形势,获取新信息,浏览新版书刊资料,丰富志鉴十件大事的内涵。我每年撰写“四文两表”,先生实实鼎力相助,功没大焉!近年我在编辑个人的又一

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本文集,承您于百忙中作《春秋图》一幅予以鼓励。您的豪爽与儒雅的风采与品格,给我的印象极深。此番访谈又进一步加深了对您人品与文品,志德与志才的认识,幸莫大焉!
占用您的宝贵学术时间,十分抱愧。
凤岐:辛卯初冬,长兴先生,寄来访谈要目,本身就是一篇精彩大作。先生想出这个独特“点子”,让志友以书面形式,交流修志心得,真乃善莫大焉。
由于我杂事众多,在复先生的访谈中,多次被打断,以至今日方能答完先生的考卷。实乃抱歉有愧。
先生著作大丰,出版了多部专著。尤其令人敬佩的是,先生在鞍山,却志意高远,大眼界、大境界,对全国修志做出了重大建树。
我与先生为挚友,是“志”趣相投,性情象通,感情深厚。虽然不常见面,但千里友谊一“志”牵。先生多次进关谋志、访友,常常第一站便是天津,对我们的修志多有指导。先生曾对天津志书,撰写了多篇华章;曾在多种志会上,聆听先生的高见;曾在多封书信中,领略先生的博学。先生志素高雅,文笔犀利,丽词飞扬,才华横溢,是德高望重的志坛大家。
宋代诗人苏轼,在答孔周翰的诗中,有两句是:与君相従知几日,吟诗写字有底忙。这两句诗用在先生与我身上,是否有几分相像。只是不知我这篇答卷是否及格?请先生雅正。
长兴:先生见解独到,佩服至极。金石良言,俨然一部激越的交响乐,余音绕梁,久久萦怀。
曾记否,2009年6月12日,我们同游庐山含鄱口,一览峰峦丛中,乱云飞渡。谈天说地,话题也涉及志坛盛世。两年后再交流,应属上次话沧桑之续篇。妙哉、快哉!谨呈一联以谢。
志坛奋笔增韬略
史海专心有智谋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