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传播技术 >试议媒介敞开和遮蔽

试议媒介敞开和遮蔽

收藏本文 2024-01-14 点赞:4529 浏览:1623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尊重和保护隐私是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尊重和保护,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20世纪以来新媒介技术的运用和进展,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的同时也使传统的个人隐私保护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电子监控技术、远距离照相摄影技术日新月异的进展,加剧了侵犯公民隐私的危险性,而以网络、手机、DV为代表的新媒体(也有人称为自媒体、私人媒体)在颠覆传统的体制性传播的同时,也因为人类普遍有着的好奇心和窥私欲以及新媒介中个体责任的分散化、无理性化而更多关注和传播他人隐私。相对于传统隐私侵权而言,新媒介时代的隐私侵权具有主体多样化、手段隐蔽化、影响普泛化的特点。社会中每个人所拥有的个人隐私正在消失。我们生活的社会似乎正在变成一个“透明的社会”和“监控社会”。由公私领域的划分而提出的隐私概念经过了以贬抑到褒扬的进展历程。古人因为私人生活缺乏公共性不够高尚所以要隐藏起来;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思想张扬个性、尊严、自由和权利,所以要保护个人的私密生活不受打扰。隐私具有内在的、终极性的价值,是与人类尊严不可分割的一种条件和权利;同时它又具有推动人性和有价值的亲密联系的工具性价值。19世纪下半叶大众化商业报刊的进展对私人及家庭生活的侵害最终导致隐私权的提出与法律地位的确立,而不断进展的媒介技术也不断拓展隐私权保护的内涵。传播媒介和隐私具有天然的矛盾性。隐私具有“隐秘性”和“私人性”的特点,而传播媒介最重要的特点是分享和交流,是信息的公开传播。媒介技术愈发达,这种矛盾愈突出。媒介技术的进展使人类可以记录下自己行进的每一个脚步,所有信息能够被方便、快捷、海量地采集、存储和传播,前所未有地解放了人类的文化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窥视和暴力的温床。在新媒介时代,由于责任主体的匿名性、分散化,由于设备的便捷、易得、小巧、灵动、隐秘,使得偷窥和刺探更为容易,更为人所无法防避;而由于隐私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进展性,在新媒介技术的背景下更是出现了多元化的隐私价值观,由此也产生了相应的社会不足。新媒介时代的隐私不足有被动型和主动型隐私公开的不同体现形态,本探讨主要讨论了几个方面的不足:公共场所无所不在的电子监控作为权力统治的技术,在保护社会安全的同时侵害了公众的隐私和自由;网络数据库通过对公共与私人界限的颠覆,把个体纳入“超级全景监狱”的统治之中,个人隐私成为了商业机构牟利的手段;人肉搜索和偷拍偷录是普通个人对媒介工具的利用,既张扬了个体的权利,又容易侵害他人隐私,引发网络暴力;而作为隐私主体的个人用写博客和网络自拍的手段张扬自己的隐私。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隐私泛滥的媒介景观。新媒介时代的隐私不足体现了媒介技术和文化是如何互动式地影响并如何转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想,隐私不足已经成为事关宏旨的社会不足。以某方面来说,隐私丧失在媒介技术进展的背景下具有其必定性,而人又有对与安全与自由有关的隐私的需要,二者构成了一对充满张力的矛盾。本探讨以西方哲学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为宏观背景,以媒介环境学论述为基本框架,通过对新媒介时代的隐私不足的哲理反思,探讨隐私不足的本质和解决的可能性路径。希望在法律和技术的保护框架外,能通过公民意识的建构、媒介素养的提升以及隐私文化的培育,以保护和实现每个公民的隐私权利。关键词:隐私论文隐私权论文新媒介时代论文媒介技术论文透明社会论文

    摘要6-8

    Abstract8-14

    前言14-29

    一、不足的提出14-18

    二、国内外探讨综述18-27

    三、论文的探讨目的和探讨内容27-29

    第一章 隐私、隐私权的源起与进展29-43

    第一节 隐私思想与其社会价值29-34

    1.1.1 公私领域的划分与隐私的提出29-31

    1.1.2 隐私的定义与概念的复杂性31-32

    1.1.3 隐私的价值32-34

    第二节 隐私权概念的提出和演进34-43

    1.2.1 十九世纪末期的媒介进展情况35-36

    1.2.2 隐私权的提出与法律地位的确立36-39

    1.2.3 媒介技术的进展对隐私权的挑战39-43

    第二章 新媒介时代与隐私不足43-57

    第一节 处于危险中的隐私43-51

    2.1.1 新媒介时代的隐私情况描述43-46

    2.1.2 窥私的社会动因浅析46-51

    第二节 隐私不足的社会影响51-57

    2.2.1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混杂51-54

    2.2.2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54-55

    2.2.3 隐私消费的大众文化兴起55-57

    第三章 "权力之眼"—公共场所的电子眼与隐私57-74

    第一节 电子眼——无所不在的权力的眼睛57-62

    3.1.1 CCTV与监控社会57-58

    3.1.2 公共场所的闭路电视监控概述58-60

    3.1.3 电子眼——作为权力的技术60-62

    第二节 监控下的个人隐私62-68

    3.2.1 公共场所的定义62-63

    3.2.2 公共场所隐私的法律论争63-65

    3.2.3 公共场所隐私丧失的负面效应65-68

    第三节 与公共场所隐私权相关的利益冲突68-70

    3.3.1 权力与权利的冲突和价值衡量68-69

    3.3.2 普通公民知情权和公民隐私权的冲突和价值衡量69-70

    第四节 对公共场所电子眼监控的法律规制70-74

    3.4.1 安装监视器的前提的合法性70-71

    3.4.2 对监视范围和安装范围的限制71-72

    3.4.3 安装程序的透明化72

    3.4.4 对所得资讯的利用与管理72-74

    第四章 "看不见的手"——网络数据库与隐私74-93

    第一节 网络隐私权的新特点74-77

    4.1.1 网络隐私权更脆弱,侵权后果更严重75-76

    4.1.2 侵权客体的复杂化与国际化76

    4.1.3 具有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双重性质76-77

    4.1.4 隐私权能进一步强化与扩大77

    第二节 网络数据库技术概说77-81

    4.2.1 网络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特点77-79

    4.2.2 数据库对个人身份的构建79-80

    4.2.3 数据库技术形成"数字人格"80-81

    第三节 作为"超级全景监狱"的数据库81-86

    4.3.1 以"全景监狱"到"超级全景监狱"81-83

    4.3.2 "超级全景监狱"——后现代的信息方式下的权力技术83-86

    第四节 网络数据库对个人隐私的影响86-93

    4.4.1 网络数据库隐私侵害的主要体现86-89

    4.4.2 网络隐私的保护89-93

    第五章 失控的个体——人肉搜索、偷拍偷录与隐私93-107

    第一节 以搜索引擎到人肉搜索93-100

    5.1.1 搜索引擎技术93-95

    5.1.2 人肉搜索与隐私侵害95-98

    5.1.3 人肉搜索引发"网络暴力"98-100

    第二节 偷拍偷录与个人隐私100-107

    5.2.1 偷拍偷录概述100-101

    5.2.2 偷拍偷录涉及的隐私侵害101-103

    5.2.3 偷拍偷录与隐私权保护103-107

    第六章 裸露在人群——网络自拍与隐私107-124

    第一节 "我的身体我做主"107-111

    6.1.1 网络流行"晒"隐私107-109

    6.1.2 身体和性——隐私的核心109-111

    第二节 "网络自拍"解读111-118

    6.2.1 "网络自拍"的起源及体现111-113

    6.2.2 裸露的身体113-116

    6.2.3 女性的身体,男性的目光116-118

    第三节 与隐私公开有关的权利辨析118-124

    6.3.1 公开的隐私还是不是隐私119-120

    6.3.2 共同隐私的权利限制120-124

    第七章 对新媒介时代隐私不足的反思124-138

    第一节 技术价值浅析的两个维度124-130

    7.1.1 技术的内在价值负荷124-127

    7.1.2 技术"双刃剑"127-130

    第二节 解决不足的可能性途径130-138

    7.2.1 公民意识的建构131-134

    7.2.2 媒介素养的提升134-135

    7.2.3 隐私文化的培育135-13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