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产业经济 >袁宏道早期禅学思想渊源

袁宏道早期禅学思想渊源

收藏本文 2024-02-09 点赞:30285 浏览:1420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袁宏道不仅以文学成就闻名,还以佛教禅学思想着称。从外在的大环境来看,晚明一代个性张扬、“狂禅”盛行的社会风气必然成为孕育袁宏道前期狂禅思想的土壤。从近处搜寻,究竟是谁引领袁宏道进入禅学这片乐土,又是什么刺激了袁宏道的“癫狂”,本文就是着力解决袁宏道早期禅学的思想来源这一问题的。
关键词:早期;李贽;庞蕴;思想渊源
袁宏道(1568—1610年),字中郎,号石头居士,湖北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他们不仅以形成文学史上“体”而闻名,也以佛门居士而着称,是文人士大夫中热衷向佛的著名人物。其中以袁宏道尤为突出,除却文学成就不论,相关佛教的文章也很多,特别是《西方合论》,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净土著作,几可谓龙舒居士后最具规模的居士净土著作,不仅集中反映了袁宏道的佛学造诣,也标明了其佛教修习的净土归趣。这样的结果当与其个人修习经历以及外界相关氛围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首先是“早期”的时间限定。根据袁中道《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所记:
……戊戌(注:万历二十六年),伯修以字趣先生入都,始复就选,得京兆校官。时伯修官春坊,中道亦入太学,复相聚论学,结社城西之崇国寺,名曰蒲桃社。踰年(注:万历二十七年),先生之学复稍稍变,觉龙湖等所见,尚欠稳实。以为悟修犹两毂也,向者所见,偏重悟理,而尽废修持,遗弃伦物,偭背绳墨,纵放习气,亦是膏肓之病……(《珂雪斋集》卷十八,P758)
由是,得知在万历二十七年的时候,袁宏道的思想发生了一次转变。因此,“早期”当限定在万历二十七年以前。
诚然,袁宏道前期禅学思想的形成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外在的大环境来看,晚明一代个性张扬、“狂禅”盛行的社会风气必然成为孕育袁宏道前期狂禅思想的土壤。从近处搜寻,那么究竟是谁引领袁宏道进入禅学这片乐土,又是什么刺激了袁宏道的“癫狂”?

(一)袁宗道的启悟

引领袁宏道习禅的一个关键性人物那就是他的兄长袁宗道。关于这一点,不仅袁宏道自己在诗文中有所言及,其弟袁中道在《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石浦先生传》中也有明确地表述。兹录如下:
……己丑(注:万历17年),焦公竑首制科,瞿公汝稷官京师,先生就之问学,共引以顿悟之旨。而僧深有为龙潭高足,数以见性之说启先生,乃遍阅大慧、中峯诸録,得参求之诀。久之,稍有所豁。先生于是研精性命,不复谈长生事矣。是年,先生以册封归里。仲兄(注:袁宏道)与予皆知向学,先生语以心性之说,亦各有省,互相商证。……(《珂雪斋集?石浦先生传》卷十八,P709)
戊子(注:万历16年),举于乡,主试者为山东冯卓庵太史,见其后场出入周秦间,急拔之。明年(注:万历17年),上春官。时伯修方为太史,初与闻性命之学,以启先生。先生深信之。下第归,伯修亦以使事返里,相与朝夕啇确。索之华、梵诸典,转觉茫然。后乃于文字语言意识不行处,极力参究,时有所解,终不欲自安歧路,恃爝火微明,以为究竟。如此者屡年,忘食忘寝,如醉如痴。一日,见张子韶论格物处,忽然大豁,以证之伯修。伯修喜曰:“弟见出盖缠,非吾所及也。”然后以质之古人微言,无不妙合,且洞见前辈机用。……(《珂雪斋集?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卷十八,P755)
由上二则袁中道的所记载的材料来看,不可否认,袁宗道的确在袁宏道的禅学之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早年的禅学素养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以下一则材料:
余为童子时,与诸巾冠者游,见圆顶而缁者,则群指曰杨、墨。稍长,读子史书,旁及二氏,笑曰:“此何与子舆氏舌。”而是时士兢操觚业,以谀时目,故亦习子史及释老之浅易者。士之入伽蓝者,揖必至踝,见僧乃不怒。
迨先伯修既以中秘里旋,首倡性命之说,涵盖儒释,时出其精语一二示人,人人以为大道可学,三圣人之大旨,如出一家。见行脚之稍能谈者,揖而坐上座,事二氏先师有礼,而所谓精蓝禅室者,遂亦数数修饰,浸循有大国风。(《笺校?募建青门庵疏》卷四十,P1201)
这段话清晰地展现出了袁宏道对禅学的接纳过程:“群指曰杨、墨”到“子舆氏舌”又到“见僧乃不怒”再到伯修的启发,“有大国风”。从这样一个禅学的接纳过程来看,在伯修的直接启发之前,袁宏道自己就已经开始研习“释之浅易者”了。
综观袁宏道前期(万历二十七年以前)的诗文作品,笔者发现,袁宏道所保留下来的所有作品中,关于禅的最早作品那就是《初夏同惟学、惟长舅尊游二圣禅林检藏有述》四首(《笺校》.卷

一、P4-5)。兹录两首:

其二
丈六空传草一茎,莲台肃肃古先生。夜深虚阁听龙语,世远枯松赞佛名。
蒲榻参来知行浅,稻畦裁就觉身轻。等闲法法都如梦,眼底何劳觅化城。
其四
苍枝矫矫欲盘空,高阁泠泠受远风。怪石枯藤随意古,砌花畦草自然工。
六朝遗事残钟外,千佛生涯晓籁中。我亦冥心求圣果,十年梦落虎溪东。
根据《笺校》所注明的时间,此四首诗当于万历十三年乙酉在所作,此时袁宏道十八岁。这个时间明显早于袁中道在《行状》和《石浦先生传

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中所述的要早。在这四首诗中,袁宏道一方面对习禅有所体悟,且已经流露出对禅学的一种向往(如第四首)。另一方面,此四诗在语言上的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频繁地使用禅家语言(如丈六、稻畦、化城、天女、衣下珠等),使这四首诗处处都透出一股禅的味道。能够在诗中熟练且准确地频繁使用禅宗的语言,这就不是一般的“门外汉”“道听途说者”所能达到的。
由此可见,袁宏道在受到宗道的直接启悟之前即万历十七年以前对禅学就已经有所习得,对禅学的相关思想已经有所把握。只是这个时候的这种习得和把握还仅是基于一般层次的学习,仅是具备了一定的素养,对禅学还没有一种鲜明的属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所以在万历17年伯修的直接启悟下会有迅速地转变。

(三)李贽的助推

袁宏道曾三次(万历18年,万历19年,万历21年)与李贽见面,而且在前期的诗文中,袁宏道对李贽可谓是称赞备至,如“幸床头有焚书部,愁可以破颜,病可以健脾,昏可以醒眼,甚得力。”(《笺校》卷

五、P221)由此可见李贽对袁宏道的影响至深。

说袁宏道受到了李贽的影响,论据大致有三:
其

一、即袁中道《行状》中的相关记载。

《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珂雪斋集》卷之十八,P755)
……然后以质之古人微言,无不妙合,且洞见前辈机用。白雪田中,能分鹭鸟;红罗扇外,暼见仙人。一一提唱,聊示鞭影,命名曰《金屑》。时闻龙湖李子冥会教外之旨,走西陵质之。李子大相契合,赠以诗,中有云:“诵君金屑句,执鞭亦忻慕。早得从君言,不当有老苦。”盖龙湖以老年无朋,作书曰《老苦》故也。仍为之序以传。留三月余,殷殷不舍,送之武昌而别。先生既见龙湖,始知一向掇拾陈言,株守俗见,死于古人语下,一段精光,不得披露。至是浩浩焉如鸿毛之遇顺风,巨鱼之纵大壑。能为心师,不师于心;能转古人,不为古转。发为语言,一一从胸襟流出,盖天盖地,如象截急流,雷开蛰户,浸浸乎其未有涯也。
此段文字,大致而言说了三层意思:其一,袁宏道见李贽之前既已着《金屑编》,且此《金屑》往往能见识到古人之机心所在;其二,见李贽之时,李贽对袁宏道的《金屑编》也是称赞有加的,二人“大相契合”,不禁有相见恨晚之叹;其三,见李贽之后,袁宏道的思想更加精近一步:由“师心”到“不师于心”,由“转古人”到“不为古转”。
其二,即袁宏道的诗文中多有对李贽的称赞。除上面所举一首外,还有《别龙湖八首》(《笺校》卷二,P73)等。且在这些诗文中,袁宏道多称李为“师”。
其三,袁宏道的思想多有相通之处,之于禅学思想方面: “即人即佛”、主张不要执着于具体的色相等等。
因此,李贽与袁宏道的关系与其说是师生,倒不如说是知音。李贽所欣赏的正是袁宏道的“英特”,而袁宏道所倾慕的也正是李贽内具的“不羁”。就袁宏道而言,与李贽的相识相知让他更具胆力去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庞蕴的影响——“白首庞公是我师”

虽然袁宏道对李贽十分崇奉,以至抠衣称弟子,但在致李贽的尺牍之中,论及佛禅的内容却寥寥无几。值得注意的是,他对于禅门居士庞蕴曾屡屡提及。
庞蕴,字道玄,唐衡阳人。“世本儒业,少悟尘劳,志求真谛。”贞元初与石头和尚、丹霞禅师为友。举家入道,信佛而不剃染。随马祖参承二年,其后机辩迅捷,声名远播。《五灯会元?庞蕴居士传》曰:“有诗偈三百余篇传于世”,但《全唐诗》中仅收其诗偈七首。
袁宏道对古代佛教中人称引最多的当数庞蕴,且无论前期的论禅还是后期的持净,对庞蕴都极为推崇,时间跨度达十一年之久。而且袁宏道的立身态度、佛学观点与庞蕴一致。庞蕴曾与希迁论对问答之后,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禅偈: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北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最后两句几乎成了祖师禅随缘任运宗风的典型表述。这与马祖所谓“平常心是道”完全同一。他将人的自然、现实的生活要求与玄妙的佛理统一起来,人的欲求被合理化、中国佛教被人化了。这对深受明代启蒙思潮沐染,习禅而又任运,“一帙《维摩》三斗酒,孤灯寒雨亦欢欣”的袁宏道来说,不啻是隔世知音。
其次,庞蕴是一居士:不剃染,不出家,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udooo.com

袁宏道也“是释长鬓须”,认为“佛不舍太子乎?达磨不舍太子乎?当时便在家何妨,何必掉头不顾,为此偏枯不可训之事?”因此,对于袁宏道来说:“庞家别有一枝灯”,对其推崇备至,以师尊之:“白首庞公是我师。”
再次,庞蕴诗偈虽现存不多,但宋代时还有三百余篇,明代时数量也许相当可观。同时,从现存的七首来看,虽然不无枯燥之憾,但直白浅显的风格与袁宏道诗作的浅露有相似之处。其中第七首写得还不无情趣:“焰水无鱼下底钩,觅鱼无处笑君悉,可怜谷隐老禅伯,被唾如何亦见羞。”因此,袁宏道将庞蕴的偈颂与白居易的诗视为同类,曰:“销心白傅诗,遣老庞公偈。”袁宏道受白居易的影响很明显(且有摹拟之作),对庞蕴的推崇之理自可推绎。
袁宏道是一个奇才,英特不羁,本来自身就有良好的禅学素养,加之后来其长兄袁宗道对其启发,另外袁宏道的老师们,再加上像李贽这样亦师亦友的人物的影响和像庞蕴这样的先辈的指引,造就了袁宏道早期的禅学思想。(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明]袁宏道着,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 [明]袁中道着,钱伯城笺校.《珂雪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 任访秋着.《袁中郎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5] 周群《袁宏道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 龚鹏程.《晚明思潮》.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 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