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化学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建构

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建构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4052 浏览:1191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人文精神的建构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格品位,就要转变语文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养,建立良好人文环境,从而使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建构能够和谐有序的开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育建构;素养提高
1674-9324(2012)08-0229-0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学科的基本界定,同时也昭示了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回归的呼唤。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堆积。”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培养健全的人格,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学就是教书育人。语文学科教育的核心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内化为自身全面的素质。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培养人文精神。

一、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与意义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呈飞速发展的态势,教育更强调了要以人为本,实现人文关怀。然而在当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轻视了品格修养,以及家庭教育更加功利化和虚拟世界的负面影响等原因,造成当代中学生普遍出现了感情漠化、责任感的缺乏和主体意识不强的精神危机。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为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哲理。语文学科有着独特的作用,它积淀了中国文化精粹,它不仅仅是载体,实际上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语言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语文教育就是通过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的解读,走进精神大师的心灵世界,与之对话,汲取人文精神的清泉,所以说,“语文”是语言系统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体,语言失去了人文精神,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是精神的宠儿,它与功利无缘!”然而科技化时代,人们重视技术的发展,人文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工具性遮蔽。为习得专业技能,学校片面追求成绩,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每天在题海中挣扎,无法享受学习的乐趣,兴趣、爱好也得不到发展,将充满人性、人格之美和最具审美趣味的语文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和应试训练。忽视人文积淀对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其最大恶果是使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远离了中学语文的初衷、目标和任务,对人的发展、人格的培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语文教学现象分析

中国的传统文化封建制度中的“皇权至上”意识,演化到今天,就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对个体权利的麻木与对公权的畏惧。而现阶段应试教育中,往往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奴性教育。我们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听话教育”,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等等。课堂上,老师的权威高于一切;考试时,必须按照标准答案做题。语文教育往往看不到学生真实心灵的流露和碰撞。“师道尊严”、“长官意志”严重束缚着孩子的自由心灵。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分数的重压下,而学校的“标准化”教育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渐渐异化,忽视了精神,崇尚功利。在中、高考的调控下,在陈旧的评价机制的误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标准零件的加工车间,语文教师则是熟练工人。教师讲解依赖课本、教参,没有也不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依赖教师,做一台“接受知识的机器”。最具有人文性的语文教学也成为语言、文法、修辞等“理性”内容和八股式写作技巧的枯燥训练。
另外,语文教学肢解课文严重,把语文教学作为一种纯技术的手段,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分析课文忽视作品中人的精神的存在、人文价值的存在,忽视人文积淀对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认为语文学科的专职就是掌握语言工具。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被训练为做题和分解文章的机器。写作文讲究“崇高”、“伟大”,往往缺乏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现象毫无疑问就是“这种教育方式犹如现代工业采用整齐划一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也变成为统一规格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的片面发展,成为所谓‘单向度的人’”。结果孩子在我们这种语文教育下失去童真、失去个性,许多创造的花火在几千次的刻板

源于:论文 格式www.udooo.com

训练中泯灭了。

三、建构策略

首先,应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阅读作品,通过鲜明、生动、准确、有力的语言和它承载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有关真实世界的知识,打开一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并让学生接触和认识善良、勇敢、热爱自由、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等人类品质,语文课程改革,强调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日本教育家小原固芳所说:“国语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字或字母用法和段落句读的问题,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内容问题。国语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譬如,凝眸《背影》,感亲情之美;《听潮》之后,感自然之美;登“岳阳楼”,感思想之美……着眼于让学生的心灵深处积淀起高尚的审美情愫,收到怡美性灵、健全人格、优化生命质量的特殊功效。
其次,更新语文教育的观念,建立科学的教育观。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要使“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闪光”,要求教师变“单一”为“多样”,走出“纯讲授”的误区。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能够学习、善于学习、吸收、处理各种新信息的能力,并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地、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文艺、体育等其他才能,避免“只会读书”情况的发生,将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第三,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一种博大的教育资源。教师职业是神圣崇高的,教师的人文素养应该是厚重丰满的,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接受新知识,多读书、读好书,使自己的心灵变得纯净柔情,让自己的心胸变得浩瀚而广阔。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提高语文教师实施人文精神的能力和水平是构建人文精神的首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自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进修培训,开阔教师视野,增强教师间交流,为教学引进新的思想。
另外,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徜徉在充实的精神家园,为学生撑起一片心灵的晴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校园内涵的重要方面,要以科学的眼光、人文的眼光来定位学校的发展,加强和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进行精心设计,如修建人文景观,建文化长廊、竖立民族英雄纪念碑、回廊院宇、检测山流水、古木名草等等,使校园环境符合学校文化定位,让每处景观都映射出人文气息。语文教师应当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语文教育,激发学生的灵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要立人。语文教师应以人文精神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学生点亮一盏陪伴他一生的明灯,让他的精神家园不再荒芜,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成为文化延续和文化创造的使者。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建构,语文教学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