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历史教学 >试议教学改革“卓越计划”下内燃机实践教学革新若干思路

试议教学改革“卓越计划”下内燃机实践教学革新若干思路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8370 浏览:258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对内燃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内燃机;实践教学;改革
Reflections 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nder excellent engineers training program
Zheng Jianming, Lu Xiaoming, Liu Changshou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skill and design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 problems and disadvantages in practice teaching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re analyzed and a set of solutions and policie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internal combustion eng

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udooo.com

in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缺乏,是当今用人单位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批评之一,同时也是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与难点。为此,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高校与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我校内燃机专业成为首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为使专业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并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内燃机专业以机械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燃烧学等为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与应用性均很强的发展中学科。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内燃机技术日新月异,所涉及的理论内容也不断扩充,这与不断压缩的课程学时形成矛盾[3]。在此情形下,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积极创新的实践应用能力尤为重要。目前,我校内燃机专业教学计划所设置的相关实践环节有课程实验、拆装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其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在实行“卓越计划”3+1培养模式后将被安排到企业进行,学生“真刀”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和工艺方案设计。除采取“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践”的全新教学模式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外,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1实践教学现状

1.1 课程实验

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力图在有限时间内灌输给学生尽量多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实验环节在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环节受到挤压。内燃机学实验项目以配合相关理论学习的验证型实验为主,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综合利用已掌握知识探索未知的求知欲。另外,实验结果在预料之中,难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其“所以然”,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按指令循序完成实验操作,收获甚微。

1.2 拆装实习

目前,为期2周的内燃机拆装实习被安排在内燃机学课程之后进行。内燃机零部件众多,且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复杂抽象,这对初始接触发动机、缺乏相关实物的直观概念与认识的学生来说,理论教学内容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困难,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更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疲于应付,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热情与兴趣。由于缺乏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后续的拆装实践过程中,对内燃机结构特点的认识与理解也大打折扣。

1.3 生产实习

内燃机专业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以生产农用多缸柴油机为主的漳州力佳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学生到工厂进行2周的生产工艺实习,主要形式是由厂里技术人员针对机体、缸盖等零部件的结构特点与加工要求,对机加工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随后到生产现场观看整个加工工艺过程并详细记录各道工序。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被动地熟悉整个加工流程,并未能根据零部件的特点,深入思索其加工工艺的方案设计,也未能有“顶岗”操作的实践机会。

1.4 课程设计

为期2周的课程设计以内燃机热力计算为主,教师提供内燃机的相关计算参数,由学生自主完成热力过程计算并绘制相关内燃机纵横剖面图。传统课程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使学生的绘图能力得到提高。但所设计内容过于单一、空洞,缺乏新意和工程应用背景,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缺乏积极性,甚至有个别学生照抄别人的计算公式,而对计算过程中的参数选取及其内在意义缺乏理解,导致计算结果不合理。

1.5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的1~4周,学生可结合自身情况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也可由学院统一安排到相关企业实习。然而,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缺少沟通与联系,成绩的给定也仅凭一张加盖某单位公章的实习鉴定,学生实习起来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学生到一些不相关的金融贸易类企业打零工,甚至有个别学生干脆不参加实习,而在实习期结束之时找单位盖公章应付了事。此外,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属性,能接受学生到厂参观实习已属不易,更难于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走马观花式的实习过程中收获极为有限。因此,毕业实习存在难于监管、效率不高、动手机会少等问题。

1.6 毕业设计

目前,毕业设计题目由教师布置,多为改进设计、校核计算或模拟仿真类设计内容。此类课题一般通过计算(或仿真)分析找出不足,进行适当的改进设计后,再通过计算(仿真)分析以验证所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此类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但存在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对学生实践技能与工程素质的提高相对有限。2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2.1 坚持“理论够用,加强实践,二者有机结合”的原则

理论知识是前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学习起来比较抽象难懂,且易于遗忘。若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则可使学生获得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亲身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udooo.com

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取有益的直接经验并使知识得到丰富和提高,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鉴于实践教学环节所起的重要作用,应坚持“理论够用,加强实践,二者有机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课程体系重组整合,通过精炼教学内容减少理论课时以增加课程实验的学时数,着重增加综合分析性和创新设计性实验内容;注重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如可将2周的拆装实习拆开,分散到理论教学的各个过程中,边拆边学,对着发动机实物结构进行讲解,以便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对发动机结构的认识也更为深入。

2.2 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学校与企业相互依存,企业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依靠,学校则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库和思想库。应坚持走开门办学之路,与企业构筑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使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既能提高实践技能,又可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校企双赢,是需要校企紧密沟通合作加以解决的课题。在此情形下,可动员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怎么写作,以便充分利用工厂实习的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顶岗工作能力,解决目前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所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同时,采用与企业项目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实际产品的工艺设计与改造,可解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实际生产相脱节的问题。另外,还可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通过介绍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以及应对方法等鲜活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提高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内燃机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要求教师在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然而,目前很多年轻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必要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经验。若能组织年轻教师分期分批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则可大大加强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有了企业的实践经验,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就能紧密结合实际,将很多鲜活的工程实例融入其中,使知识理解起来更为形象和深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可在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指导和榜样作用,且有利于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2.4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工程师的任务是发明和创造,因此,创新能力是工程师的灵魂与生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参加机械创新大赛、节能减排大赛、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或教师科研课题,不仅能多方位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与科技创新能力,还能使学生获得敢于挑战、乐于实践,进而实现成功的体验。
3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转变高等学校办学的目标定位。为改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尴尬现状,应坚持“强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培养思路,通过与企业构筑紧密的产学研关系,改革优化并创新现有实践教学环节等方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李书伟,刘绍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实践教育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38-140.
周龙保.内燃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郑剑铭,陆小明,刘长寿,丁晓映.生本理念下内燃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80-8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