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历史教学 >关于中职农村中职数学“分层次教学”和实践

关于中职农村中职数学“分层次教学”和实践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17114 浏览:7221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农村中职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成果等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关键词】农村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
农村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如果在中职数学教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学中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沿用过去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这样有必要在农村中职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

1.“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2.“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1 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2 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目前农村中职,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现行中职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不进去”,“学了也无用”,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本着农村中职“为毕业生参加社会劳动和学习技能打基础”的职能,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切实开展教改实验,探究“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农村中职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3.1 创造良好的环境。分层次教学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3.2 学生层次化。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学生的层次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

3.3 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3.3.1 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3.3.2 课前预习层次化。教师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
3.3.3 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受课时,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做到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例如,“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什么叫函数?映射?
②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③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④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⑤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⑥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层学生回答③④题,C层学生回答⑤⑥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得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在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3.3.4 布置作业层次化。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
第一层:解下列不等式:
1)4x2-4x>15, 2) 14-4x2≥x
3) x(x+2)第二层: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l) y=2)y=
3) y=
第三层:已知不等式 kx2-2x+6k<0 (k≠0)
1)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3或x>-2},求k的值:
2)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R,求k的值;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3.5 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在每次考核后,每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如A、B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B、C层,而B、C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A、B层。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3.3.6 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199

7.2冯跃峰;

《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99

7.10付海峰;

[3] 《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层次性》数学通报 1999.3 冯德雄 章明富。
收稿日期:2012-11-1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