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当代文学 >中国画构成和审美:以《中华魂》艺术创作为例题目

中国画构成和审美:以《中华魂》艺术创作为例题目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7644 浏览:243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必然重视线条的组织与构成问题,也必然关注线的质量与审美问题。作品《中华魂》的创作过程,得益于写生中的构成与创造。中国画的“型”不同于自然的“形”,只有通过写生和创造,才能完成艺术审美之“型”的塑造和意境的升华。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作品;构成;艺术创作;感悟;审美特征
:A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当代花鸟画展”中,我创作的《中华魂》作品入选并被选为开幕式的宣传画印在背景幕布上,深受鞭策和鼓励。回想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有不少的感想和体会。
2009年春,我在清华大学中国画造型艺术高研班研修,清华园里几处紫藤竞相盛开,白的花,紫的花,如云似雾,如雪似瀑,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我深深被吸引、被感动,同时我也渐渐地喜爱上了紫藤。藤干蟠曲,势如盘龙,刚劲古朴,顽强向上,象征着古老中华民族之精神;藤花盛开,繁花似锦,枝叶茂盛,美丽清香,恰是盛世中华之缩影,使我产生了最初的创作冲动,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我一步步付诸创作的实践。我决心用我的画笔,通过对盛开的紫藤的描绘,表现中华精神,表达盛世之情。有了创作的目标,我便如饥似渴地写生,一个花季画了几十张的速写,受益匪浅,不仅掌熟悉了紫藤的生长规律和自然特征,也在写生中完成了由“形”到“型”转变,既艺术的构成和创造。经过两年的创作实践和不断改进,创作了双勾小写意紫藤系列作品,《中华魂》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注重写生,做好写生,是创作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在对紫藤写生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形的刻画,更注重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和审美情感的表现,使我的创作有了质的飞跃。
首先,应从局部入手,对紫藤的花瓣、、花托、花柄的形态结构,进行细致观察和研究,还要注意观察花的大小、方向、前后、藏露等变化,一开始可以按照自然物象的真实形象进行描写,这样能够了解花卉的自然属性,掌握生长规律,做到心中有数,并熟烂于胸。其次,进一步选取花苞,半开的、全开的、左边的、右边的花瓣分别描写,以熟悉各种花瓣的形态,掌握花瓣的大小对比、左右变化,以及前后关系的表现。第三,分别对紫藤的老干、新枝以及叶子、花柄等进行描写,以了解紫藤的整体特征。第四,在前边的写实性写生的基础上,要进行关键的“意笔写生”,包括局部构成的艺术加工和整体画面的构成和审美创造。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那么,如何由自然之“形”创造出艺术之“型”呢?齐白石先生有句言简意赅的话:“画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正是中国画的造型特点所在,“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把握好“似”与“不似”的度,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问题。紫藤写生重在花瓣的表现和变化,因一串藤花有几十个花瓣,如果按照自然物象描绘将会千篇一律,缺少变化,显得呆板生硬,所以,写生时要根据物象的自然规律和自己的艺术构想,按照艺术的审美要求进行创造性的变化,即夸张、变形和取舍,画出变化的、生动的艺术形象。不仅要考虑“型”的问题,还要考虑用笔的节奏问题;既要体现中国画的“骨法用笔”的特点,又要体现画中物象的大小、方向、前后、虚实等的对比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画是线的艺术,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顿挫、转折、软硬、枯涩的对比,线条的力度、质感、弹性和生命力,在写生中都要注意体现。同时,还要注意对比与协调、节奏和韵律的关系。“对立统一”是美的重要法则,写生的构成离不开这一法则。画面美的构成是科学的,是有规律的。要使写生画面的构成美观,就要注意画面构成元素的对比关系和局部的完整,而局部构成的完整要有主观的改造与变化。画中只要有变化,就会存在对比,有对比则生动,生动的画面才有生命感、才有生命力。在写生时要有意识处理好对比关系。包括大小对比、方向对比、形状对比、疏密对比、虚实对比、黑白对比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线条的运用至关重要。中国画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的特点,使得线条成为中国画的生命与灵魂。要力求体现线的不同质感、力度和特性,要画出活的、有生命的线条,方能表现出生动的艺术形象。《中华魂》的创作主要用的就是线条的表现。这也是最能体现中国画特征的方法。
在《中华魂》的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写生实践掌握的素材,进行大胆的创造,从大的构图到小的局部构成,都紧紧围绕立意和审美需求进行构思。

1.注重构成与审美表达

中国花鸟画

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udooo.com

的构图特别讲究“置陈布势”,古人云:“笔墨相生之道,全在于势,势也者往来顺逆而已,而往来顺逆之间即开合之所寓也。”(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我觉得对“势”的要求应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气势”,即画面构成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也就是谢赫“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之说;二是“生长之势”,即画中物象的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因为花鸟画注重表现生命,表现活的、动的、有生命的物象;三是“得势”,即画面的构成要统一,不能杂乱无章,要充满节奏,灵动不板,要血脉畅通,一气贯注。《中华魂》的创作便经历了三易其稿的过程。
第一次创作紫藤作品,总脱离不了自然物象的束缚,在构图上完全按照自然生长规律来画,藤干由下而上安排,感觉构图平平,缺乏气势和美感。在紫藤花瓣的描绘上,线条生硬,花型过于雷同,缺少变化,显得十分呆板。后来,我虚心请教当时清华大学中国画造型艺术高研班吉瑞森教授,在导师的建议下,打破常规,重新构图,既注意画面大的构成的审美要求,又注重局部细节的构成刻画,把藤干由上而下来构图,使藤干从左上方入纸,先昂首向上,后折转而下,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随后盘旋转折,犹如巨龙游动,气势饱满而强有力度。主干旁辅以粗细不同的藤条,以丰富画面,产生对比和变化,然后在藤干藤条之间疏密相间,分组点缀藤花串串,注意大小组合和四角空白的控制,使整个画面气势轩昂,结构紧密,有意安排四面出纸,增加视觉张力,使得画面“气韵生动”,气势磅礴。
在局部构成上,为了解决花瓣的造型问题,我专门查阅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图书馆的馆藏资料,借鉴《中华魂》前人的画法,并进行大胆的艺术加工,注意区分花瓣的大小、方向、疏密、形状的对比与变化,使花瓣造型上既符合自然规律,又体现出艺术的审美特征,既对立又统一,既对比又协调,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随后,又多次进行细节的调整和加工,既注意大的疏密关系和留白的对比变化,又注意小的局部节奏的控制。在取舍方面大

源于:论文结论www.udooo.com

胆舍去藤叶,使藤花更显得超凡脱俗、高洁雅致。

2.写意的线描与工笔的形式

《中华魂》在创作技法上采取写意线描双勾的技法,使得线条更加灵活和富于变化,在形式上借鉴工笔花鸟画缜密和细腻手法,使得该作品既有粗放写意的笔法,又有工整细腻的形式美感,工写之间,探索出一条“拓荒”之路。
所谓写意线描,即区别于工笔画的白描,注意线条的自然、粗放和率意。在线的品质上,追求“骨法用笔”,注意线条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虚实相生,曲直变化,生动活泼,注重线条本身的审美表达与情感的体现。同时,注意线条的类化、集化和规律化的体现。类化就是归纳、分类和抽象化,形成某种物象的符号。如藤花的线条灵活、柔软而又流畅,老干的线条粗放、洒脱而又饱含力度,细枝的鲜嫩、生机和弹性。这也是在追求和创造一种线的程式。集化是同类线的集中调配和使用,藤花的成组安排便是线的集化处理,是艺术审美的需要。规律化就是找出规律和秩序,通过强化和提炼形成的一种程式。中国画家千百年来就是不断从生活中发现规律而创造笔墨程式的,没有程式,便没有艺术美感。

3.重彩与淡彩的对比

在用色方面,为了突出紫藤的高洁气质,采取以白色为主调,只在花芯点染淡,干后罩染淡花青;在花柄、花托染淡赭色,趁湿勾染淡绿色,然后用淡赭墨分染出大的前后层次和局部层次。古人讲:“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清·唐岱《绘事微言》),“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清·王昱《东庄论画》),淡彩的运用,更加突出线的质量。
为了使画面淡雅协调,又用茶水将藤花喷染一遍以降火气。藤干与枝条用淡赭墨皴染出层次和前后关系。花柄和细枝干先用淡赭石色皴染,趁湿皴染三绿色,冷暖相间,生动雅致。背景处理上,选用“中国红”重彩色调,采取平涂的技法,衬托出紫藤花洁白和生机。第一遍用赭石色打底,由于用的生宣纸,为了打底均匀,采用湿染法。第二、三遍染朱砂、朱磦,第四遍罩染大红加墨,最后罩染曙红。使得背景底色既沉着、厚重,又充满朝气。重彩的背景衬托淡白色的藤花,显得古朴而又清新,稳重而又雅洁,为了丰富层次,突出重点,又对主要花瓣罩染淡淡的,使得局部花瓣更加醒目。最后,根据画面需要,大胆使用泥金色勾勒局部背景,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感,打破平涂背景的单调和呆板,起到烘托气氛,突出主题的作用。
《中华魂》的创作过程,不仅使我品尝到了创作的艰辛,也使我体验了审美创造的乐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中国画的创新离不开传统,更离不开写生的构成与创造,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责任编辑:徐智本)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