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多媒体教学 >论结尾魅力结尾艺术

论结尾魅力结尾艺术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12491 浏览:555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十分注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复习等环节的教学艺术,但对结尾却很少讲究,往往只是通过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等单调的形式结束教学。但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讲究开头、突出中心,更需要注重结尾艺术,否则就只能算是虎头蛇尾的教学败笔了,至少不能算是一节十分成功的数学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注重结尾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儿童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孩子们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这时候,若是一成不变的作业、预习等内容,学生常常无心去听,有的甚至极为厌烦。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活跃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试着采用以下结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总结预习式

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拿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人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顶习:
(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
(3)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如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
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梯形的面积”新课之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了过渡和铺垫。教师运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和重点作提纲挚领的总结和归纳,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在学习的结束阶段再次强化教学要点,从中找出规律,上升到新的认识,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课”后,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知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要先观察每组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再采用合理、简便的方法来求。”这样的结尾,抓住教学重点和知识的主要特色进行高度概括,钧立提要,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和深化的作用。

二、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结尾。
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
“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当学生面有难色时,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
“计算和证明一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利地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四边形内角和是1800 ×2,五边形内角和是1800X 3,六边形内角和是1800 X 4:
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人学习多边形的知识埋下了伏笔。有些知识块往往要分几个课时来教,而上、下节课教学内容联系又非常紧密,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奇性,在上一节课的结束时针对下一节课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知识后,在进行课的总结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一般按‘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计算比较简便,也就是除数的个位上的数是1、2、3的,通常用‘四会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除数个位上的数是7、8.9的一般用‘五人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如果除数个位上的数是4、5、6的,用什么方法来试商比较简便见?”这个问题是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前一节课的结束时间提出问题,不但预示了下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预习有一定的定向作用,而且使前后两节课过渡自然,衔接巧妙,做到了讲授内容前后呼应,效果较好。

三、趣味游戏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1)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2)教师出示卡片

3、5时,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

1、7、113、19、23、29、337、443、47的学生。

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人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总之,一堂课的结尾就如,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掷地有声、余音燎绕、回味无穷之感。我们尽量要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