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服装 >试议互动互动和电影艺术联系查抄袭率

试议互动互动和电影艺术联系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3966 浏览:912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影艺术认识不断提高,影视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并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互动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技术,其中互动也与电影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从早期电影到现代电影,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无色到彩色的发展,对于一直由艺术家控制其创作过程及效果的传统电影,大众被动接受的现状,其本身隐藏着观众与电影之间互动的需要,互动正带给电影新的理念和形式。
[关键词] 电影;观众;互动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项目“新媒体艺术中互动艺术应用的研究”(项目编号:11B082)。
互动技术简称视频动作捕捉技术,通过先进的视频动作捕捉系统和成熟的三维引擎将传统的空间转换为新奇的互动空间的一种多媒体互动技术。视频动作捕捉技术通过高速动作捕捉系统捕捉并分析视频动作捕捉接收器处人的身体动作,利用成熟的三维引擎执行相应的指令从而实现实时互动。人只需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或手势,便可和虚拟人物进行互动,并改变视像和音乐的显示。
从互动技术的执行过程我们发现,其中虚拟人物、视像和音乐的显示,视频动作捕捉接收器处人,正好可以对应电影形象和音乐以及观众。因此有电影人提出,互动电影的本质,是一部真正由观众决定的电影,真正的互动电影,应该是在电影播放现场完成的,片方在拍摄电影时,需要准备多个结局,在放映终端上,还需要影院解决升级问题,即设计出带选择按钮的椅子,可以根据观众意愿切换的播放系统,那样将会由观众控制参与电影剧情发展。
虽然这种互动电影的概念是随互动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观念,究竟未来互动电影怎样发展还是变数,但在电影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早期电影还是新型电影,无论国内电影还是国外电影都可以看到电影与互动之间的关联。

一、电影与观众的沟通与互动

电影是脱胎于戏剧的艺术形式,但与电影相比,戏剧艺术有局限性,它没有办法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舞台上像演员的一只手这样的细节上,因为演员的手在舞台上只占整个舞台空间的万分之一,而电影可以通过特写镜头表达这样的细节,电影是与镜头相关的,可以把观众注意力控制在想要观众感知的任何情境。正因为电影的这种优势,电影艺术的视觉艺术部分是以电影画面为媒介,声音艺术部分以音响为媒介,在电影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最为关注电影作为视听结合的艺术,它的银幕形象、银幕空间,关注视觉艺术和声音艺术两部分的创作,关注电影创作的光与声,关注各种元素共同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并由此再现和表现生活。
除了关注电影的画面和声音的重要性,人们同样关注电影的画面和声音是需由观众的视与听所共同感受的艺术,关注观众感受的重要性。原本电影与戏剧一样,都要面对观众并且要吸引观众注意力,电影和戏剧艺术目标都要吸引观众,但是,戏剧是现场的演出存在与观众间较为近距离的联系,存在现场互动,而电影是机器设备生产出来后再放映给观众,因此电影不存在演出现场的互动,但电影作为和戏剧一样的表演艺术,它的对象是观众,因此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是电影自身的需要。但其实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技术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更多关注电影的故事情节——如《魂断蓝桥》《鸳梦重温》那样的经典故事;电影的画面

源于:免费论文网www.udooo.com

——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唯美画面;电影明星——如《将爱情进行到底》《梅兰芳》注重片中用明星出演,而几乎忽视角色的演出是否给观众真情实感;电影音乐——如《卡萨布兰卡》《人鬼情未了》的经典音乐;甚至电影服装——如张曼玉主演电影《花样年华》、张瑜主演《庐山恋》等影片对服装的注重;尤其随着商业化的发展,电影依靠大场面大制作支撑票房,如《天地大冲撞》《地心历险记》这类影片,而忽视了电影与观众内在的互动关系。
电影与观众的互动关系是内在的,不容忽视,必然在影片中表现出来,如电影《双食记》的男主角在前,他的脸放得很大,面对观众,眼里流露出既痛苦又即将解脱的神情,似乎在向观众寻求帮助,是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作为电影这种视听艺术,这部分影片情节处理,正是该片在视觉艺术上通过画面,与观众建立的互动关系。在电影中听觉艺术部分,同样与观众存在互动关系,影视艺术与听觉艺术相关部分包括语言、音响、音乐三个部分,语言包括对白、旁白和独白。旁白的概念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第一人称自述或第三人称的评论和解说,用于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背景等,让观众的欣赏有一个思想准备,以引起某种悬念或对剧情作议论和点评。独白主要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动机。包括(1)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人物的“自言自语”;(2)用演讲、答辩、祈祷等形式与其他对象交流的大段述说;(3)用别人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心态,是内心独白的变奏。1950年出品的美国影片《日落大道》是一部黑白电影,其中男主人公的旁白和独白贯穿整部电影,男主人公以第一人称对观众讲述他自己的生活,包括刚出场时如何艰辛,在日落大道的发财经历到死亡的过程,完全体现了电影通过声音与观众的互动关系。

二、电影不同结局的表达与互动

看过电影《小街》的观众大概还记得这个电影特别设计的结局,第一个结局通过剧中人物的交代,让观众知道这是一个检测设。钟导演对夏说,“那么,会不会还有一种可能?你的眼睛经过治疗完全复明,你被调到出租汽车公司当司机……”画面出现了一辆出租车,夏与俞在车中邂逅,俞变得玩世不恭。这里通过影片构建一个结局而后再告知观众那只是一个检测设进而与观众产生互动。第二个结尾钟导演在与夏讨论下一个结尾的处理时,传来了汽车鸣笛声,钟导演出门,在小巷里,钟导演接过一个女子的手提箱。夏在室内听到了女子的说话声,惊异自语。于是,观众猜测:夏寻找的人是钟导演的妻子?……钟导演笑着说:“你设计的这个结尾,真有意思。不过,我的爱人可不是她。”通过这样的提示,观众才从美丽浪漫的结尾中醒悟,这又是一个检测设的结尾,先让观众产生“误读”,在客观效果方面让观众把“检测”当成了“真”,最后恍然大悟,影片与观众产生互动。第三个结尾是夏与钟导演行走于小街,画面转向夏一人行于大街,配以话外音:“钟导演,我就要到外地去看我母亲了,关于剧本的结尾,我将用我的心去寻找。”画面转向火车卧铺车厢,夏与俞相逢。观众再一次“误读”。当夏的画外音:“钟导演,关于火车上‘相见’的结尾,我反复地考虑过了,仍然感到不太满意……”这时,观众才知道,这又是一个“设计”的结尾。这三个结尾自成一个体系,在内容上构成影片结局的三种可能,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个结尾又自成体系。三个结尾通过意识流、蒙太奇、大景深、特写、俯拍、远景及背景音乐《妈妈留给我一首歌》等各种技巧,完成影片与观众的互动。[3]《小街》片中有多个结局,但多结局电影还指一个电影在拍摄的时候,预订拍摄了

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udooo.com

多种结局,在不同地区上映的时候,播放不同的结局。如《我是传奇》就是一部多结局电影。该影片有两种结局,第一种结局是,在医学博士罗伯特找到抗体的时刻,夜魔们侵入了他的堡垒,罗伯特博士和女人及小孩被逼入地下室,夜魔们疯狂冲击隔离玻璃。博士将可以挽救人类对抗病毒的血清交给女人后,为了救女人和孩子,他只能自己拉响了手雷,和夜魔同归于尽。女人带着孩子和血清最终来到了人类幸存者的隔离区。第二个结局,博士发现攻击他们的夜魔,其实是为了救那个被他抓住做试验,体内已注射抗体即将痊愈的女夜魔而来。于是罗伯特博士冒险把女夜魔推了出去,果然发现夜魔停止了攻击。夜魔向罗伯特博士发出威胁,博士会意,给女夜魔注射了病毒,把她又恢复成了女夜魔,夜魔抱着女友离去,放过罗伯特。这是另一个版本的结局。与《小街》不同结局在一部电影中同时播放不同,《我是传奇》不同结局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播放。观众通过观看《我是传奇》的不同结局,与电影产生互动。

三、网络技术与电影中的互动

《天地逃生》是马克·奈沃尔登导演的一部美国电影,是一部把网络互动技术理念应用于电影创作的作品。虽然电影中还没有通过互动设备把观众与电影建立关系,但却通过电影情节,通过观众的视觉,使观众随着情节把自己虚拟为不同玩家,操纵电影中的真人,与剧情及角色建立互动。电影中名为“凶手”的多人在线网络游戏的情节设计,是片中运用互动理念的部分之一。片中游戏“凶手”是科技天才肯·卡斯特发明的一款极端暴力的多人在线网络游戏,游戏人物不是虚拟的而是被囚禁在死囚区的犯,他们的大脑中已植入芯片,玩家可以任意选择这些死囚犯,死囚犯脑中的芯片,就是玩家们通过网络操纵的互动接收器,玩家通过这些接收器,与死囚犯建立互动。随着情节发展,每周进行一次大屠杀,不同玩家操纵的死囚犯胜者能继续存活,负者就会被杀死,杀人犯如果获胜30次,被玩家操控的这名死囚犯便能重获新生,玩家在每周的屠杀过程中,与杀人犯互动进而展开剧情。网游达人一位十几岁的小玩家西蒙控制的卡贝尔是活的次数最多的死刑犯,对卡贝尔的操控可以看到影片中的互动技术理念支撑的观众与影片人物的关系。
《天地逃生》中游戏“凶手”是贯穿电影的主线,小玩家西蒙与电影中其他网络人物的故事情节的展开,也是通过互动关系,比如西蒙和网上的交往是片中另一处运用互动的部分,西蒙与死囚犯间的互动是杀人游戏操作,主要通过键盘等硬件设备完成互动,但西蒙和网上的交往,却是通过声音进行互动的,影片中给我们提供了电影互动采取的不同方式。死囚犯中的英雄卡贝尔的妻子也是片中的主角,片中剧情安排,她也被在脑中植入芯片,同样,她在片中的情节展开,也是与片中上网人的互动相关。
由前面的分析可见,《天地逃生》是一部多方位与互动相关的电影作品。
互动电影指观众与影片之间的互动,包括观众与演员,观众与故事情节间的互动,之前我们分析的观众与电影之间的互动,都是指在电影放映过程当中,观众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但被称为国内首部互动电影的PKCOMCN,这部电影在没有开拍之前,该电影剧本是通过网络征集由网民集体评选出的,因此,该片的互动是先于电影开始的,电影没放映前,电影已经开始与观众互动,为电影的互动提供了新的内涵。这部电影诠释了所谓的互动电影的本质其实就是一部真正由观众决定的电影,原本预计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包括题材、剧本、导演及演员的选定等是通过网络的互动方式来确定,无论最终是否完全采取这种方式,该片无疑对于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来说是一种颠覆。传统的电影一直由艺术家控制创作,大众是被动接受。而这部电影却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产生,最大限度地贴近大众。
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正在对我们的生活和艺术产生革命性的影响,通过前文的分析知道,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技术进步正在促使电影互动成为电影艺术的一个分支。计算机技术一直呈级数速度发展,未来技术怎样没有人能够预测,但观众与电影之间的互动是可以预测的,计算机技术将会更加深入地被应用于互动电影,“互动”将开启一扇新的大门,通向电影的神秘世界。
[参考文献]
王恒斌.试论电影与戏剧之关系[J].戏剧文学,2004(05).
汪荃珍.对演员表演与观众接收关系的若干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作者简介] 张长平(1967— ),男,吉林长春人,硕士,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艺设计、综合材料。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