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高中班主任 >方略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方略谈如何

方略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方略谈如何

收藏本文 2024-04-02 点赞:32226 浏览:1461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认真识别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同时它也是识别学生个性的最好时机。他们的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协作与自私等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观察思考、分析,并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运动中的各种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承受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千篇一律,而应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尊重和爱护学生,多给学生鼓励与关心。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的道理,也知道感情交流的重要性。如果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冷淡,学生情绪会受到压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多激励学生,以真

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udooo.com

诚的态度对待他们,以高尚的人格感化他们,以精湛的技艺感染他们。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和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学习,课堂自始至终会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学生是特别需要鼓励关心的,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比较难的动作,学生有畏难情绪时,教师可以用“勇敢些”、“放松些”、“你能行”等话语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例如,在山羊分腿腾越练习中,若一名学生没有越过,并不表示这个学生无能,而只不过说明他没有掌握技巧而已。这时,教师如对他产生不满甚至轻视,就会挫伤其练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反之,教师如加强保护和帮助,提高和改进练习方法,多鼓励关心学生,就会增强其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兴趣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在课内外的体育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尽可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真正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如给学生们带广播操时,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用哨子代替口令,这样学生既感觉新鲜,又感觉到很强的节奏感。另外,在体育活动中失败是经常出现的,教师应在学生遭受到挫折和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详细分析失败原因,把所学的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由易到难,也可利用“降低动作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技术动作”的模式,使学生的自信心在每完成一次动作后逐步得到提高。
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在教学、练习过程中,教师应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对学生的练习给予准确肯定的评价,或用简短的语言提醒学生动作用力的时机、方向和动作的幅度,并能帮助学生分析动作失败的原因,提出改正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树立信心,把自己的心理状态与完成动作的速度、力量、节奏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及时消除恐惧感,排除意志消沉等不良心理,增强其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所谓个性心理是在生理因素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在后天因素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通过对现代中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了解,运用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和完善,对改变中学生的自信心不足、情感因素复杂、兴趣爱好过于广泛、意志品质薄弱等都有相当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重视体育教学中对中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还能使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学校体育与健康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全面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要使学生全面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完整的人所具有的品质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化,使之能更好地发挥个性化特长,作用于社会。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化,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教师有目的地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达到培养和锻造学生个性化的目标。
学校是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化的主要场所,对于怎样开发学生的个性化,应该从学生的特长出发,根植于学生的个体指导,把握学生在某一方面的长处和缺陷,给予指导,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同时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触类旁通的意识。对于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仅仅单纯强调发展身体素质,已不能满足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所在,才有可能使个性化得到激发。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