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高中德育 >放飞课堂教学中“放飞”理由

放飞课堂教学中“放飞”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1-17 点赞:6088 浏览:212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每当我们上了一堂好课时,心里总会觉得很舒畅,有一种由衷的幸福感。好课的境界是什么?好课是怎样炼成的?我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十六课《珍珠鸟》一文时,亲历了与“珍珠鸟”从孵化、破壳到成熟、放飞的过程,我想说:好课的炼就需要执教者付出艰辛与努力,也离不开专家的引领、集体的智慧。
选定《珍珠鸟》仅仅只是巧合,第一次接触这篇优美的散文,文中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美好情感便拨动了我的心弦,第一眼,我便爱上了它,决意要把这个感人的故事演绎给学生。然而,讲过《珍珠鸟》这一课的老师很多,其中不乏全国有名的特级教师,怎样才能有新的突破?夜深人静,我反反复复研读课文。夜越深,思路越清晰:课文的线索不就是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过程吗?珍珠鸟为什么会由“怕人”到“不怕人”?抓住“怕人”“不怕人”这一矛盾点设计教学的想法萌生了。
琢磨了很久,终于备出了教案第一稿,虽然很不成熟,具体的环节自己也有点不知所以,但还是想试一试。于是从四年级两个班级随便选了一个,便进行了第一次试教。结果,教学过程虽然基本完成,可原计划三十分钟的课程,不知不觉一直上到了下课。四十分钟一晃而过,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很好的达成。原想先找找感觉,谁知一上完,反而没感觉了,直想叹气。唉!上完课后,听课的老师们向我提出这堂课你的导课环节体现不成熟,而且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个难点突破不够透彻?
面对老师们的反馈,我反复品析自己的教学设计:有对文本内容的朗读与感悟,而缺少语言文字的训练。记得崔峦老师曾多次提到:几年的课改实践,阅读教学出现了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训练的现象。我不正走入了这一误区吗?整个课堂上,学生都在讨论珍珠鸟怕人还是不怕人,而珍珠鸟这一情感变化,又是靠朴实、生动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而我在教学中,对于作者呵护、关爱珍珠鸟的语言文字很少具体、有意识地涉及,教学有失重现象;没有体察研究作者的遣词造句,自然无法理解鸟对人的信赖进程,更无法领悟人与鸟之间的美好境界。学生的理解还停留在“感”的层面,“悟”还相差甚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难点当然突破不了。原来,我用感动孵化的《珍珠鸟》还如此稚嫩。
最初的教学设计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又进行了几次修改。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循作者的写作思路,将作者的思路转变为学者的学路;其次注重引导学生质疑,加强学法指导,突出课型特点;最终突出重点段(珍珠鸟在作者肩头熟睡),以重点段的学习披

摘自:本科论文www.udooo.com

情入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珍珠鸟》这篇散文先描写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最后揭示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顺应作者的写作思路,我在初案的基础上进行整合,采取模块设计:第一板块,整体感知;第二板块,了解珍珠鸟的“怕人”;第三板块,体验珍珠鸟的“不怕人”;第四板块,探寻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原因;第五板块,感悟“信赖”。这样,循作者的写作思路,从对比入手,突出重点(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原因),品读细节,揭示立意。环环紧扣,条理清晰。
在细细品析珍珠鸟“怕人”与“不怕人”的语段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为什么珍珠鸟当初怕人而后来不怕人了呢?质疑,对学生而言,既是提出不懂的问题又是对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调动;对教师而言,既是整合问题确定教学重点的必要环节,也是克服频繁设问、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一环。
除此之外,设计时对文本中哪些是学生自己读、思可以弄懂的,哪些是需要合作探究的,哪些是需要老师重点指导、强化训练的,哪里需要设问,哪里需要范读,哪里需要留下空白,导入语、过渡语和结束语如何准确恰当,板块之间如何转承、总结与停顿都经过了缜密的思考。
对教案作了大胆的取舍之后,我又想:《珍珠鸟》的作者对珍珠鸟捧出一颗爱心,才赢得了珍珠鸟的信赖。我就是文中的作者,学生就像珍珠鸟,我对学生有情,对上课有情,我的学生必定也会对语言文字有情,对语文有情。这样,在课堂上,我又调整自己的角色,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时的激励、引导、调控、纠错。由此试教效果一次比一次好。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快乐的心情与放飞的“珍珠鸟”一道翱翔。
一篇课文演绎成一段动人的情感,我不仅感动了自己与学生,更在这个过程中与我的“珍珠鸟”一道成长。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