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与行政管理 >北京倾城暴雨敲响中国城市现代化时代警钟如何写

北京倾城暴雨敲响中国城市现代化时代警钟如何写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30120 浏览:1351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百万年前,非洲东部Rift山谷的一群人类先祖为找到一个更好的山洞而探寻跋涉不停——关于人居的梦想也就从此诞生。因为有梦,广厦千万间;因为有梦,旧貌换新颜。为了梦想的实现,在过去30多年里,城市化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脉络。从1978年至今,中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人们生活也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带给人们美好人居环境的同时,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城市功能缺失等诸多问题依然困扰着城市的发展,使得它们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脆弱异常。
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天,2012年7月21日——事实上从 “7?21暴雨事件”之说几天来屡屡见诸于媒体开始,就注定了这一天将会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涂上重重一笔。就在这天,一场暴雨令北京漏洞百出。“北京风光,千里波涛,万里泥沼。望二环内外,惟余莽莽,三环上下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udooo.com

,洪水滔滔。电舞银蛇,雷惊帝都,欲与武汉试比高。须舟楫,看水帘洞里,一片哀号。风雨如此撒娇,引无数市民全挨浇。昔印尼海啸,略输风采,美国飓风,稍逊情调。一场暴雨,些许水量,泽国之称不着调……”北京暴雨后有网民赋词如是描绘。“水城威尼斯”、“打开窗户看海”……网络上的一个个生动比喻无情调侃了北京城雨后的狼狈,表达了对这种荒诞景象的不满。肆虐的洪水夺走70多条生命留给北京一段悲痛的记忆!在暴雨中,我们为之扼腕心痛;在暴雨中,我们反复追问:为何城市如此脆弱与不堪一击?
倾城暴雨暴露出了中国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的脆弱。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而达到6﹒9亿人。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不仅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使中心城区容易出现强降雨,而且使地面雨水渗透严重下降,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大量涌到排水管道,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拥堵,这是暴雨倾城的催化成因;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气流季节性异常,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很多地方出现特大暴雨,有些城市甚至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短期内大量降雨从而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瘫痪,这是暴雨倾城的外部成因;我国在之前的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着“重建筑、轻市政”、“重地上、轻地下”的做法,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标准低、排水管网布置不科学等问题,这是暴雨倾城的内部成因。北京暴雨已经过去,但这次暴雨引发的关于城市内涝和社会风险管理等问题的争议却并没有如道路上的积水一样迅速退去。上百亿的损失和77人的遇难数字,让人们心情沉痛地重新审视北京这座庞大都市繁华外表背后的种种隐痛,思考作为人类文明载体的城市和愈加躁动易怒的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拷问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是否已经拥有了与之相匹配的抗灾能力。不仅是首都出现“首涝”、“首堵”,我国多个城市如上海、武汉、南京、重庆、成都等大中城市不约而同地同样出现暴雨袭击后“水漫金山”的尴尬情景,多个城市瞬间变为水城的现实再次向国人敲响了我国现代化城市管理、排水系统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时代警钟!
据统计,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46.59%,我们用3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过程,显然是城市化的“大跃进”。可以说,国内一些城市已经是“雨后习惯性瘫痪”,一下雨就成汪洋正在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顽症。中国各地正在掀起一场摩天大楼的盛宴狂欢。调查显示,我国正在成为世界第一摩天楼国家,目前全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已超200座,相当于美国现存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而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将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一边是光鲜的摩天大楼,一边是“逢雨必瘫”“逢水必涝”的城市,对比之下,尴尬尽显。摩天大楼更多时候只与政绩、与形象有关,却无关乎一个城市在灾害天气面前的正常运转。一个城市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当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与管理的思路都被摩天大楼充斥,沉迷于功利与形象,缺乏长远的城市发展战略思维,那么看不见的底线管线就容易被冷落。这是G D P刺激下的短视发展观惹的大祸。试想一下,如果相关部门将对摩天大楼的热情用在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上,那么“举头望高楼,低头趟污水”和“行车如船”等的景象可能出现吗?
根据国际惯例,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建设,70%的资在地下,30%的资在地上,我们做到了吗?目前我国70%以上城市排水系统最多只能抵御一年一遇暴雨,一些地级城市甚至连一年一遇的标准都达不到。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要加强科学、全面、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设计,把整个城市的安全作为首先要考虑的目标,合理确定城市的人口规模、测算城市的承载力以及评估城市面临的风险,从而为城市的设计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基础。目前,德国内政部就在研究大城市的安全风险,并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课题,组织全国的科研力量和政府资源对整个问题进行攻关。日本也非常重视整个城市的公共安全规划,他们建立了防灾圈和城市防灾体系,从而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借鉴的一些重要经验。追逐摩天大楼高度,不如拓宽下水道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现在既不差钱也不差技术,差的就是城市建设者们一颗负责任的心。现在国内诸多城市争相建设国际大都市,他们考虑的是短期收益,将绝大部分的公共财政投入看得见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忽视城市水利这一“埋在地下的政绩”。
年年城市内涝是城市发展史上的耻辱。100多年前,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下水道是城市地下的“生命线”,不仅关系城市的排水效率,更影响着广大百姓的生活,因此我们要切实抓好排水系统这种看不见的工程。“排水系统比高楼大厦更能代表现代化”,作家龙应台说,验证一个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暴雨造成的“洪灾”再次说明高楼林立不是城市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城市不仅意味着摩天大厦和繁华市场,更被看作是社会权利、管理、文化和各种应急系统最大限度的集中,它已成为文明的推手,将人类的文明经验不断演变为真实可感的符号。其实,排水设施的效能无关经济与科技发达与否,无论宋明时期的中国还是100多年前的欧美国家,论起经济与科技水平都无法与当今中国相提并论。我们的GDP已经跃居全球第二,我们的地方政府年年面临怎样花光预算的难题;我们的“神九”已成功完成太空之旅,我们的“蛟龙”已经可以探秘7000米深海——建一套可以安然度过百年不遇暴雨的排水设施真的是很难吗?中国人能在长江上建起大坝使南水可以北调,城市的下水道却修不好?中国的城市因过度扩张而脆弱,北京暴雨给正迈向城市现代化的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令人警醒与深思!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