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关于知识产权论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

关于知识产权论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21161 浏览:943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也不断增强。为防止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义务人往往通过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侵权之诉作为知识产权领域的一种新型诉讼,吸引了法学界越来越多的注意。由于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的确立依据、起诉条件、法院管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不侵权之诉 确立依据 起诉条件 法院管辖
:A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权利人为维护其权利,经常以警告函、律师声明等方式向侵权行为人发出停止侵权的警告;而被控侵权人收到此类警告函后,往往请求法院确认自己并没有侵犯对方的知识产权,这种诉讼一般被称为“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简言之,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就是被指侵权的知识产权义务人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行为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民事诉讼。
由于知识产权不侵权案件与传统的知识产权案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目前我国仅有一条司法解释对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作出了概括性规定,在实践中常常会让人感到困惑。我国是否应当确认专门的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的起诉条件是什么?其管辖又该如何确定?这些都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的司法实践现状

2010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权利人向他人发出侵犯专利权的警告,被警告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经书面催告权利人行使诉权,自权利人收到该书面催告之日起一个月内或者自书面催告发出之日起二个月内,权利人不撤回警告也不提起诉讼,被警告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请求确认其行为不侵犯专利权的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这是我国司法解释第一次对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作出规定。在这一司法解释出台前,司法实践领域就已经出现了不少典型案例: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对苏州龙宝生物工程实业公司起诉苏州朗力福保健品公司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一案进行了批复,开创了法院通过司法审查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之先河;2003年,北京一中院受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诉费德里克·沃恩有限公司(英国)请求确认不侵犯商标权案,这是第一起涉及请求确认不侵犯商标权的案件;2003年,北京二中院受理的国家海洋局海洋出版社诉周小璞等31人请求确认不侵犯著作权纠纷案,是第一起涉及请求确认不侵犯著作权的案件; 2004年,经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河北高院与北京高院分别受理了石家庄双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诉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确认不侵犯汽车整车外观设计和前后保险杠外观设计专利纠纷;2008年4月1日,《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将“确认不侵权纠纷”纳入民事案由规定。在案由“确认不侵权纠纷”下设三个四级案由:(1)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纠纷;(2)确认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3)确认不侵犯著作权纠纷。由此,解决了确认不侵权之诉的案由依据问题。
对我国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的司法实践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案件受理类型由专利领域逐渐覆盖到了整个知识产权领域。

第二,案件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很多地方法院尚未接触到此类案件,当这些地方的当事人需要提起确认不侵权诉讼时,会因为当地法官对此类案件经验的缺乏,而受到阻碍。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针对的是专利权不侵权确认,对于其他类型案件的适用有一定难度。虽然从立法精神上而言,关于专利不侵权确认的司法解释应当同样适用于著作权领域和商标权领域,但在实际的案件处理过程中,由于各个法院处理态度不同,还是会有许多著作权和商标权领域的案件难以得到受理。
可以看到,在我国,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还没有真正发挥出遏制权利人滥用权利的作用,其地位比较尴尬,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今后的法律实践中,应从法律上赋予其独立的法律地位,使其真正发挥权利杠杆的作用。

二、确立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的现实意义

依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来看,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显然应当得到确认和受理。除此之外,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也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它是防止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的有效机制。
权利人起诉侵权嫌疑人侵犯其知识产权时,侵权嫌疑人往往以“不知道”、“非故意”作为抗辩理由,由于权利人很难取得被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行为侵权的证据,被告便可以此来摆脱损害赔偿责任。为了防止被告作出此类抗辩,权利人普遍采用以警告函、律师声明等方式向侵权者发出停止侵权的警告,这样被控侵权方就很难以“不知道”作为抗辩理由了。但此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权利人轻率地发出警告函或律师声明,或者向有关行政机关投诉,甚至公开宣称他人侵权,却不与被控侵权方协商解决纠纷,也不提起侵权之诉,这将使得被控侵权方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境地:他们既不知权利人何时起诉,也难以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作出准确判断。如果停止其经营行为,则意味着自己承认了行为的违法性,至于是否真的违法,却无法得到一个权威性的裁断;如果继续其经营行为,一旦权利人提起了侵权之诉,又不能以“不知道”、“非故意”作为抗辩理由。这样极有可能导致权利人打着维护知识产权的旗号,来实现其迫使竞争对手退出市场,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的目的。因此,我国极有必要确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

三、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的起诉条件

提起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首先要具备一般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即《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此外,《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也针对专利权不侵权之诉的起诉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应当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因此,提起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还应满足下列特别条件: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