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微生物药物学 >蛋白质组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中应用设计

蛋白质组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中应用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5836 浏览:166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3783(2012)07-0462-01
【摘要】:蛋白质组学是对生物体在蛋白质的整体水平上进行研究,以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功能模式和表达模式为目的,对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进行鉴定的学科,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蛋白质组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中的应用。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蛋白质组学;诊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清中存在大量的自身抗体,并累及各个器官,往往出现症状加重或缓解交替出现[1]。临床表现多为皮肤、肾脏、脑等器官损坏,发病可能与自身抗原修饰、抗体交叉反应、细胞凋亡异常等相关。蛋白质组学是对生物体在蛋白质的整体水平上进行研究,以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功能模式和表达模式为目的,对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进行鉴定,研究它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2]。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生命本质及各器官的分子结构、功能机制等。在基础医学和疾病机理的研究中,可以比较分析正常个体及病例个体的蛋白质组,从中找到“疾病特异性的蛋白质分

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udooo.com

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简单谈谈蛋白质组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中的应用。

1 蛋白质组学在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发挥的作用

1.1 前白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PAB)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肝脏是其主要的合成场所,因此当肝脏受到损害时,根据损害的程度不同,前白蛋白的浓度会发生变化,能够反映出肝脏的合成功能。血清白蛋白在人体内的总含量较少,能够非常敏感的反映出机体的营养状况。又因为当血清中的浓度在急性时相发生反应时,血清前白蛋白的含量会迅速降低,属于负急性时相的蛋白。系统性红斑狼疮能够累及全身多系统,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的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异常、转氨酶升高、血清前蛋白水平较低。由于心理因素和累及消化系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营养状况不佳,血清前白蛋白明显降低,因此可以作为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临床指标。

1.2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由肝脏实质细胞合成,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及纤溶酶的靶物质,同时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相关,海域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恶性肿瘤等相关。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未合并心脑血管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血液系统时,患者会出现凝血异常,并导致组织器官损伤。作为一种炎性指标,纤维蛋白原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动脉粥硬化的高危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因为纤维蛋白原有肯能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过程[3],因此可以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的活动观察指标。

1.3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全身性免疫疾病,多数患者会出现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血清中常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如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等,这些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意义重大,但对于患者的精神损害方面提示作用较小。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抗P0、Rib-P、P2抗体、c端水平的检测,发现抗P0、抗Rib-P和P2抗体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 蛋白质组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2.1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指导抗凝治疗

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够作为纤维蛋白形成纤溶的敏感分子标记物,血浆水平的增高提示了高凝的存在。在血液的凝固过程中,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纤维溶酶将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生D-二聚体。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继发性纤维溶活性的增强。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健康人对照,可以发现患者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较高,分析临床资料认为D-二聚体可以提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早期临床治疗依据。

2.2神经颗粒素蛋白有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点

神经颗粒素主要调节大脑的神经细胞游离钙离子的浓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外周血中单个细胞核中具有高表达[4]。这种外周血中单个细胞核中的表达提示疾病的活动性较高,可能与血液异常及肾损害有关。细胞表达的神经颗粒素越多,越能增加Ca的内流,使细胞处在并保持过度兴奋的状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以浆膜炎和肾炎为主要表现,患者的T细胞Ca/CaN/NFATl信号传导途径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系统的异常主要表现为自身反应性B淋巴细胞的克隆增殖和T淋巴细胞的激活,因而容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这种抗体与TCR/CD分子交联,导致细胞内的游离钙水平提升。在低Ca条件下,能与CaM结合的小分子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外周学单个核细胞中异位高表达,这意味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T细胞CaM增加。如果能够明确神经颗粒素在外周血细胞为异位表达,且神经颗粒素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异常免疫相关,神经颗粒素蛋白将成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靶点。
3 小结
随着蛋白质组学不断扩大研究范围,以及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并成熟,蛋白质组学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指标,并成为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病机理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 方圣.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蛋白组学研究[D] 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 黄文辉,陈瑞林,冯莹. 抗磷脂抗体和抗凝蛋白系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J]. 血栓与止血学, 2009,15(5):219-221.
[3] Maksimowicz—Mckirmonk K,MaqderLS,PettiM.Pr,xtictorsOf carotid athemselerosis in systemic lupus erylhematosus[J].J Rheumatol,2006,33(12):2458.
[4] 李守新,江薇,熊阳春等.神经颗粒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8,12:265—26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