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行政管理 >法宝和群众有效沟通:凝聚“中国力量”法宝

法宝和群众有效沟通:凝聚“中国力量”法宝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34850 浏览:1594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提要】 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领导干部不想与群众沟通、不善与群众沟通、不会与群众沟通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改革、发展和稳定。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宏音,呼唤党和政府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有效沟通。为此,领导干部努力提升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能力必须做到:思想上警惕“安泰悲剧”;认知上把握沟通真谛;方法上注重“台下”功夫;表达上善用和谐语言。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国力量 有效沟通
【作者简介】 薛洪,江苏省如皋市委党校工会主席、高级讲师,江苏省领导科学研究会会员。
2095-5103(2013)06-0004-0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①。广大人民群众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齐心“给力”,是实现共同梦想的前提。诚然,“中国梦”成为现实已不太遥远,然而,圆梦征程中还存在不少阻碍梦想成真的因素,其中,脱离群众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因此,在深化改革、艰难前行的关键时刻,党群、干群之间,政府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做到有效沟通,疏淤化险,聚力畅行,使得大家同心追梦、协力圆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时代呼唤领导干部与群众沟通能力的提高

与群众有效沟通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协调不同社会利益和矛盾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有序、稳定社会的必要前提,是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证。没有相互沟通就没有相互理解,没有相互理解就没有相互信任,没有相互信

源于:www.udooo.com

任就没有相互协调,没有相互协调就没有事业的成功。心心相通才能心心相印,领导者与人民群众之间只有真正实现了有效沟通,才能有大家对道路、对事业的认同。“中国梦”一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梦想成真就为时不远。
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都普遍具有参与政治生活、了解改革走向、表达自身意愿的要求;领导干部也只有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才能保证决策的合理和科学。因此,领导干部在改革中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在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中推进改革,是社会科学变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执政的重要体现。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从经济层面看,一方面,由于区位优势、资源条件、改革开放程度的不同,地区之间发展速度、富裕程度的差距加大;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成员间的利益摩擦愈来愈突出。随着改革的深化,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会形成大量不同的利益诉求,产生多种利益关系的碰撞。如果不能及时沟通和调处,就会演化为不稳定因素,导致诸如集体、聚众、暴力冲突等件的发生。从思想层面看,由于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在竞争中处于不同态势的群体和个体,对同一种制度设计和改革举措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当某些群体和个体的思想得不到表达或要求不能满足时,一些失落、怀疑、嫉妒、怨恨等不良情绪和心态就会产生。因此,改革过程中有许多政策需要通过有效沟通来调整和完善,有许多思想疑虑、不良情绪和心态需要通过有效沟通来疏导和化解。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渠道越来越多,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经历、不同职业人群的思想观念都会不尽相同。这些都需要通过沟通来理解和协调,避免因文化背景、思想认识、情感心理等的差异引发对立和冲突。
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的多元和矛盾的多变,决定了与群众沟通的广泛性与复杂性。改革越是深入,领导干部越是要做好与群众的沟通工作。领导干部能不能与人民群众进行政策、思想、情感的有效沟通,不仅仅是个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关系到能不能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系到能否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关系到能否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问题。

二、领导干部与群众沟通不畅的表现及其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与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渠道、组织化、制度化的沟通,并将其作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妥善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和谐有序环境的重要举措。然而,社会生活中与群众沟通不畅,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不少领导干部具有不想与群众沟通、不善与群众沟通、不会与群众沟通的毛病。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高在上。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做官当老爷,总喜欢在办公室看文件、听汇报;偶尔下基层“调研”,总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活动在“规定路线”、“标准答案”和“示范样板”的范围内进行,使调研成了“论证会”、“报喜会”,甚至成了“扰民会”,根本谈不上与群众沟通。因此,很难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工作中热衷于轰轰烈烈的表面文章,或沉迷于劳民伤财的“眼球工程”;或应酬于灯红酒绿的迎来送往。始终不变的工作方法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长此以往真可谓是上情不晓、下情不察、外情不知,遇事只能是经验主义乱决策、主观武断瞎指挥。
二是不善倾听。一些领导干部缺少开阔的胸襟,不能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不习惯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不敢直面群众的批评和牢骚,忌讳和躲避群众的骂声。对关于群众冷暖疾苦的问题漠不关心,对别人所陈述的意见,缺乏听取的耐心。群众反映问题时,总希望别人长话短说、不要罗嗦,或蛮横武断地打断别人的话;或颐指气使地予以训斥。
三是先入为主。少数领导干部全然不顾客观实际,用惯常主观印象考量人和事。要么对反映问题的人存有偏见;要么对某种事态存有刻板印象。不管别人说什么,重要不重要,或一概不予接受;或只听自己想听的内容。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充耳不闻。
四是己见至上。有的领导干部“君贵民轻”的封建思想浓重,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在群众面前霸气十足,个人意见第一,不轻易接受群众的观点,总是企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三)方法上注重“台下”功夫

所谓“台下”功夫,就是“非正式沟通”的功夫。领导干部与群众关系的协调,仅仅依靠“台上”的正式沟通是不能实现的,而在“台下”与群众交流见解、融通感情、提高认知,发挥自己非权力性的影响力,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台下”沟通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探明下情。真实的下情是领导干部不可忽略而又不能轻易获得的领导信息。一方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领导者由于工作场合接触范围的局限、主观成见的束缚以及看问题的出发点的差异,对司空见惯事物的认识难免会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原因,真实的下情往往会以检测象示人。领导干部在正式工作场合的“一本正经”的调查,一般很难获得“真经”,而“台下”的交往,恰恰给领导干部提供了全面、深入了解下情的机会。
2. 强化指令。领导干部在“台上”对群众发号施令,往往只要求大家在“知其然”的层面上明确指令的内容,群众对“所以然”往往朦朦胧胧,因而尽管遵从指令、服从决定,但缺乏足够“内驱力”,工作中必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使领导者在“台上”苦口婆心地讲述大道理,也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时甚至平添了群众的逆反心理;而当领导者在“台下”交往的轻松气氛中,对群众阐述指令的意义,晓以完成任务的“利”、不完成任务的“害”,就会使大家茅塞顿开,执行指令的心理得到强化。
3. 增进情感。管理心理学揭示:在实践活动中,要想达到预定的目的,需要有强烈而深刻的情感作为动力,情感上的融合比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更能使人接受。领导者与下属在“台上”接触的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理智的一面,而忽略情感的一面,上下属之间只是“公事公办”的关系而已。工作中,有时下属虽形式上接受了指令,思想上还是不通,感情上更是接受不了,这种情况下工作没有不打折扣的。但如果领导者在“台下”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下属的工作就会做得自觉而又高兴。

(四)上善用和谐语言

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与群众沟通首当其冲的问题。领导干部改善与群众的沟通状况,要从改文风、改话风入手。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甚至熟练运用方言、俚语,才能穿越与群众沟通的壁障,使双方从语言的沟通进而达到心灵的沟通。领导者如果摆着官架子、操着老爷腔,群众避之不及,何谈有效沟通!
一些领导干部在与群众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关系僵硬”的现象,与群众沟通总是格格不入:“与新的社会阶层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被顶了回去。”④甚至如前所述,少数领导者在与群众的交往中,因为出言不逊导致事态扩大,致使群众围聚闹事,出现不可收拾的场面。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深层原因可能有多种,但不善于使用和谐语言是问题的关键。
心理学告诉我们,听话人对对方言语的接受程度,跟说话人言语的和谐度有很大关系。领导者善于运用和谐语言,便具备了与群众沟通、协调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导者,如果都能选择恰当的方式,把握合适的尺度分寸,注意语言的和谐、文明、得体,自己理直不一定非要气壮,即便是忠言不一定非要逆耳,就有可能避免许许多多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会变得和谐融洽。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领导干部要多创造、多使用暖人心窝的话语,让语言真正成为传递真情实感的载体,使人民群众在感受温馨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参考文献:
①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中国梦”,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② 古希腊神话故事人物安泰俄斯。
③ 美斯蒂芬·P·罗宾斯的《组织行为学》。
④ 2005年5月底同志在浙江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周振国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