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政治经济学 >存货谈公司如何加强存货管理学术

存货谈公司如何加强存货管理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3-20 点赞:11347 浏览:466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良好的存货管理不仅对企业收益最大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极为关键。本文从存货管理概念及重要性入手,探讨目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存货管理;流动资金周转;内部控制

一、存货管理

存货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持有的、以销售为目的而生产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而正处于生产中的产品,或在劳务过程、生产过程消耗的物料及材料等。存货在企业的营运资本中占据着较大比重,是企业资金流动、运作情况的指示器,正因为如此,其成为了极少数人偷逃国家税费基金和调节企业利润的调节器。存货管理是对企业的上述存货进行的一系列管理,主要包括存货信息管理以及在这基础上进行的决策分析,最终对存货信息及决策分析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二、我国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存货管理意识薄弱。国内多数企业普遍重视资金管理而忽略企业资产管理,存货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常被忽视。(2)存货存储量不合理,占用较多资金。根据资料统计可得,目前较多的中小型企业存货占据流动资产金额的45%左右,这些企业未重视存货管理,往往不在乎存货占据企业资金的比重,最终致使企业的存货积压,造成流动资金短缺,无形的存货积压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最终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3)存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没有制定专门的存货管理制度,或者即使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却没有按规定执行;另一方面企业存货控制力较为薄弱,尤其是关键控制点没有发挥应用作用。存货内部控制是存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等环节是一人完成,这极大地提供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4)企业存货管理方法落后。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管理中材料领用、归集结转生产及计算费用等工作内容繁多,核算工作量极大,存货管理手段落后直接影响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存货核算正确性、及时性,从而引起账面核算数据和实际存货数量不相符的现象,这给企业会带来极大的潜在性损失。

三、我国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企业存货管理意识。加强企业的存货管理意识要建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选用思想好、为企业尽职尽责、具有专业技能及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担任存货采购、进出库、销售以及财务管理等岗位的工作。(2)加强企业的存货规划和控制,保持最优程度的存货量。最优程度存货量是目前企业存货管理的主要内容。存货规划首先是指制定适当的订货规划,确定订货数量,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其次,明确存货资金占用量,根据企业存货的周转额度及其他资金周转额度来确定存货资金占用量,把去年存货资金占用量作为基础分析对比本年度各种变化因素,调整后确定今年存货的资金占用额度,或者根据存货资金和一些关联因素的关系程度来确定存货占用的资金额度。之后。要增强存货信息的跟踪分析力度,要严格控制存货,避免一些中小型企业因为存货管理人员对存货信息掌握不够或不及时而导致对存货需求预测超出实际需要量很多。(3)完善企业存货管理稽查制度,加强存货控制力度。加强企业存货管理内部稽查制度。监督和检查是存货管理环节不可少的。定期地进行存货相关岗位及工作人员的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保管及手法执行,定期查看存货处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等,定期的稽查有助于存货管理环节的准确、持续进行。当然稽查制度是几个部门之间相互进行,存货的采购、保管及记账需要几个部门担当。定期地财务部对存货进行实物盘点,确保账务与实物相符,这有利于做出及时的账务处理,比如,财务部核查销售部从仓库领货发货是否开具、款项是否收回等,在财务帐设立存货科目有助于进行核算存货,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资产安全。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基础是权力形式的相互制约,在企业存货管理过程中采购权、保管权及验收权要分属不同的部门,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徇私舞弊的发生,可以有效地保证存货内控效力。
四、小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在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要从企业内部着手,存货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良好的存货管理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提出了当前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我国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对策,希望作为参考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 考 文 献
王丽莉.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1(35):72~73
顾敏凯.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和途径[J].会计师.2007(2):71~7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