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大学生心理 >归因初中生同伴联系和人格特点、自我表露、归因方式相关

归因初中生同伴联系和人格特点、自我表露、归因方式相关

收藏本文 2024-04-03 点赞:5917 浏览:136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青少年在初中阶段的同伴交往对青少年的社会性进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乎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初中阶段建立良好的同伴联系和进展积极的友谊质量不仅有利于增强自信心,还有助于提升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初中生的同伴交往包含两个水平: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以往关于同伴联系的探讨大多都集中在对其中某一水平的探讨,没有对同伴交往的两个水平展开全面细致的讨论。本探讨拟通过对初中生同伴交往的两个水平全面的探讨初中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以及同伴交往与人格特点、自我表露和归因方式的联系。以往探讨表明人格的特质论述对人际交往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但对于基于类型论述的人格与初中生同伴联系的探讨还比较少,并且以往探讨没有说明人格是如何影响同伴联系的,对于其作用机制的探讨还比较模糊。本论文采取基于荣格人格类型论述的MBTI人格类型问卷,探讨初中生同伴联系与人格的联系,一方面可以对荣格类型论述在初中生人群中做进一步的验证,一方面可以验证基于类型论的关于同伴联系的探讨结果与以往特质论的探讨是否一致。另外本探讨引入自我表露和归因方式两个变量进一步深入探讨人格对人际联系的作用机制。本探讨采取MBTI人格类型问卷、青少年自我表露问卷、多维度归因量表、中学生友谊质量问卷和同伴提名策略施测。选取海丰街道中学初一到初三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620份,有效数据共545份,有效率为90.4%。其中男生291人,女生254人;初一学生187人,初二学生193人;初三学生165。本探讨的探讨结论如下:1、初中生同伴交往的群体水平上,绝大部分的初中生处于一般型的社交地位,其次是受欢迎型,矛盾型的个体最少,被忽略型和被拒绝型所占的比例相当。2、初中生同伴联系的个体水平上的积极友谊质量与群体水平的同伴接纳程度显著正相关。3、初中生人格、自我表露、归因方式与同伴联系之间有密切联系。人格中的内外倾(EI)、深思情感(TF)对同伴联系的同伴接纳程度、积极友谊、消极友谊三个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外向的个体有较高的同伴接纳度、较多的积极友谊和较少的消极友谊,深思型的个体有较低的同伴接纳度、较少的积极友谊和较多的消极情友谊;感直觉(SN)和判断知觉(JP)维度对同伴联系的各个维度的影响不显著;自我表露对同伴联系的三个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表露水平较高的个体同伴接纳程度高、有较多的积极友谊和较少的消极友谊;归因方式对同伴联系的三个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内归因的个体有较高的同伴接纳度、较多的积极友谊和较少的消极友谊。4、自我表露是人格中内外倾(EI)、深思情感(TF)与同伴联系的相似度检测变量;归因方式是人格中内外倾(EI)、深思情感(TF)与同伴联系的相似度检测变量。关键词:同伴联系论文人格特点论文自我表露论文归因方式论文

    中文摘要6-8

    Abstract8-11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1-20

    1 初中生同伴交往的探讨综述11-13

    1.1 同伴交往的界定11

    1.2 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11-13

    1.2.1 社会交往能力11-12

    1.2.2 家庭因素12

    1.2.3 生物情绪因素12-13

    1.2.4 文化环境因素13

    2 初中生人格的探讨综述13-15

    2.1 人格的界定13-14

    2.2 人格与同伴联系的相关探讨14-15

    3 初中生交往归因的探讨综述15-17

    3.1 归因的定义及分类15-16

    3.2 归因方式与同伴联系的相关探讨16-17

    4 自我表露的探讨综述17-20

    4.1 自我表露定义及其社会功能17-19

    4.1.1 有助于更加深入的认识自己18

    4.1.2 不足解决的有效途径18

    4.1.3 有助于亲密联系的建立和维持18-19

    4.1.4 在心理咨询上的运用19

    4.2 自我表露与同伴联系的相关探讨19-20

    第二部分 不足提出和探讨作用20-21

    1 不足提出20

    2 探讨作用20-21

    2.1 论述作用20-21

    2.2 实践作用21

    2.3 探讨检测设21

    第三部分 探讨设计21-24

    1 探讨对象21-22

    2 探讨工具22-24

    2.1 MBTI 人格类型量表22-23

    2.2 友谊质量量表23

    2.3 同伴提名法23

    2.4 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23-24

    2.5 多维度—多归因维度量表24

    3 数据处理24

    第四部分 探讨结果与浅析24-39

    1 初中生 MBTI 人格问卷测试结果24-26

    1.1 初中生十六种人格类型分布情况24-25

    1.2 MBTI 人格八种倾向上的分布25-26

    2 初中生同伴联系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的测试结果26-29

    2.1 初中生同伴提名结果浅析26-27

    2.2 初中生友谊质量测量结果27-28

    2.2.1 初中生友谊质量平均分、标准差在性别上的差别27

    2.2.2 初中生友谊质量平均分、标准差在年级上的差别27-28

    2.3 初中生同伴交往的群体水平与个体水平的相关浅析28-29

    3 初中生交往归因的测量结果29-31

    3.1 初中生交往归因的基本情况29-30

    3.2 初中生交往归因在性别上的差别30

    3.3 初中生交往归因在年级上的差别30-31

    4 初中生自我表露的测试结果31-33

    4.1 初中生的自我表露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别31-32

    4.2 初中生的自我表露水平在年级上的差别32-33

    5 初中生人格特点、自我表露、归因方式和同伴联系的相关浅析33-34

    6 初中生人格特点、归因方式、自我表露和同伴联系的回归浅析34-38

    7 初中生人格特点、归因方式、自我表露和同伴联系的结构方程模型38-39

    第五部分 浅析与讨论39-44

    1 初中生同伴联系的相关讨论39-40

    1.1 社交类型分布情况相关讨论39-40

    1.2 初中生同伴联系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上的相关讨论40

    2 初中生人格、自我表露与同伴交往的联系40-42

    2.1 初中生人格与同伴交往的联系40-41

    2.2 初中生人格和自我表露的联系41-42

    2.3 初中生自我表露与同伴交往的联系42

    2.4 自我表露的相似度检测效应42

    3 初中生人格、归因方式与同伴交往的联系42-44

    3.1 初中生人格与归因方式的联系42-43

    3.2 初中生归因方式与同伴交往的联系43

    3.3 归因方式的相似度检测作用43-44

    第六部分 结论与倡议44-45

    1 结论44

    2 倡议44-4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