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物理教学 >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制度

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制度

收藏本文 2024-04-12 点赞:19994 浏览:920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分析现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缺陷开始,陈述如何进行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即整合教育和管理部门机构,引入学分制并进行优化,以人为本深化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纪律
1002-7661(2012)18-245-01
我国高职院校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的职业大学,并在90年代得到兴起。相比于其他高校模式,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都比较短。高职院校较为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然而伴随着我国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也渐渐轻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态度的教育,因此当下的高职院校管理便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任何一个制度的创新都要从发现旧有制度的缺陷开始。高职院校自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开始,也在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管理制度,然而终究是走的太多、停的太少,原有的管理制度显然只是发展过程中的小修小补。面对急速发展的经济,高职学校一度成为输送技能工人的标准车间。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学生成为高职学校普遍的追求,这期间学生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已然不是学校管理者首要考虑的方面。院、系两级管理模式虽然得到不断完善,但是许多工作仍旧未能做到很好协调,学生工作时常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以人为本理念实施的同时出现了放任自由的管理现象,素质教育未能从本质上改善如今的教育质量。
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在05年9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各高职院校可以在此大框架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并完善学生管理制度。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应当具有趋时性,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观念,都在时代的发展中发生变化。作为教育资源的消费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都越来越意识到对优质教育怎么写作的诉求,对、平等参与的诉求。

一、管理制度的创新

整合机构,推动教育、管理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效率。高职院校面临学生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尤为严重,不少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也欠缺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没有目标。还有一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组织纪律性不强。传统的学生处只负责学生的生活方面,而院系工作处只负责学生的学习事项,这种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很难协调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由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就需要各部门紧密合作、优势互补,比如可以建立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学工部”,既有分工负责,又有统一筹划、合理调配资源。
学分制度的引进并优化。参照大学学分制度的教学方法,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实施教育管理的学分制度,以此解决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高职学校要帮助学生设定发展目标,以学分为计量手段,在学生圆满完成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分制规定了学生的最低学分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有一定范围内的自主选择权利。学生只要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中所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这种教育方式可以紧密地和如今的职业教育市场化联系在一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以后的发展方向选择有助自己的课程,既能合理配置学校的教学资源,又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多样化培养目的。

二、“以人为本”深化学生管理制度创新

学校管理实施时需要时刻做到尊重并理解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才兼备。“以人为本”要求管理者要突出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形成“主人翁”的意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生管理的基础为班级管理,再归根到底是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管理

摘自:学生论文www.udooo.com

。给予学生个人“主人翁”意识,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密切学生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让每位学生得到锻炼,做有担当的年轻人,也会增强他们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班主任应当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否则学生的消极会给整个班级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不是要求管理者放松对学生的束缚,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学校管理需要松紧有度,建立合理公正的纪律制度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最好办法。在全社会法治氛围愈加浓厚的今天,学校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更是必不可缺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应当注意赏罚分明、赏罚有度,也要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经历的发展时间只有不到20年时间,如果未能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管理制度,将会落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拖延我国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契机。只有经过管理制度的创新,高职院校才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动力。
参考文献
.关于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 盖晓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 8.
.学分制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赵晖.人力资源管理,2011 9.
[3]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创新.马新胜.考试周刊,2011 3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