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教育法学 >新课程改革下师生互动

新课程改革下师生互动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2621 浏览:63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现存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偏差: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

论文大全www.udooo.com

成员型互动。针对这四个偏差,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建立现代教学观;进行增强互动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有关习惯与能力。
关键词:双向活动;教学观念;人际互动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相统一的双边活动,而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作为一个被灌输知识的载体,教学活动变成了一种单向传承式的活动,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有限的。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单向传承式教学的弊端日益凸现,所培养的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为此,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平等型的师生互动式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师生互动的含义

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单向传播的。但是,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行为,因而,我们倡导的是双向互动式教学。“互动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等符号进行的交互活动、交互影响。”可见,互动的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双向活动。因此,所谓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言语、动作行为、情感等相似度检测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双向活动。

二、教学中主客体关系以及师生互动的理性思考

在现代教育研究中,围绕着谁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谁是客体以及主客体的鉴定等问题,我国学者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概括地说,先后经历了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再到教师、学生都是主体等几个认识的不断发展。要深刻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哲学角度去探讨。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从以上的观点来看,教与学可以说是双项的实践活动。“教”就是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因而是“教”的主体,学生及教材内容则是“教”所指向的具体对象,是客体;而在学的过程中,“学”就是学生借助于教师的“教”,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的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具体承担者,是主体;而教师及教材内容则是学习所指向的具体对象,是客体。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这种相互转化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同时“教”与“学”又是同时进行的,教师“教”的同时,也是学生正在“学”的时候,而学生在“学”时,教师也在“教”。由此可见,教与学之间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统一于学生的“学”之中。
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师的“教”是因为有学生的“学”,可以说,“学”是因,“教”是果,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然后再去承认教师的主体性。学生的“学”本身就意味着学生个体自身的不完美,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与教师之间存在差距,才有需要去“学”。教师就是因为其掌握较多的知识,拥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给予“教”。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两者主体性发挥的侧重点是存在差异的。
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又统一于学生的主体性,这对矛盾中的主、次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无论过分强调哪一方的主体性作用,都会使矛盾中主次方面的力量偏向一方,师生之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关系中,从而使师生之间的矛盾激化,矛盾的激化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受到严重的破坏。

三、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也应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更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
“以人为本”教育观念浪潮正推动着我们大步迈进,新的课程标准改革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作为改革实践的主要阵地课堂,其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继续努力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现铺设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十四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