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谈谈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探析网

谈谈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探析网

收藏本文 2024-03-20 点赞:19225 浏览:843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本。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今天,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却止步不前,与现实的生活相脱离,被人民群众所边缘化。哲学的本真来源于生活并要怎么写作于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摆脱政治化、知识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探索新的途径,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回答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马克思哲学为人民所接受与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途径
1002-2589(2012)34-0090-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却有些止步不前,不仅没有为广大人民群众内化为其世界观,反而出现了脱离现实、脱离生活、被人民群众边缘化的现象。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所以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远离了群众,脱离了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本,立论的基石。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停滞不前,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也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应该发挥的指导作用。要摆脱这种困境,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生活之中,贴近人民群众,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现实问题,不断在生活中发展和壮大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的学理依据和现实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向来就不是传统思辨哲学的附和者,马克思创立哲学的本意就是要将哲学拉出传统思辨哲学遗忘生活、摒弃生活的泥潭。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即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就是生活,而且他所从事的一切实践活动或者理论研究的起点也是现实生活,而不是把“现实的生活生产被看成是某种非历史的东西,而历史的东西则被看成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某种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创立之初,都是在回答和关注现实社会中最核心的问题,而不是纯理论的思辨,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思辨哲学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要改变现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贫困”,就必须将其置于现实生活中,用现实的社会问题去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向我们证明了,只有关注涉及社会和人民群众最核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发挥其科学性,对现实社会具有指导作用。在中国革命时期,不仅发出了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锐利武器的号召,还通过自身的努力,结合当时的革命实际,考虑到存在于广大革命者和群众心中对革命前途的疑虑,写下了《矛盾论》与《实践论》两部著作。透过两部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革命做出了科学的指引,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无独有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挽救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的个人迷信和“左”的思想的束缚,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危难之际,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极大地促进了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由此可见,当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社会和人民最核心问题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有新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在各种社会问题日益显现时刻,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入我们的社会,贴近人民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民所接受,才能发挥其科学的指导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的时代诉求

在我国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在社会发展中各种

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社会问题不断显现的情况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还要面临着众多的考验。马克思曾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发展,要保持自身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作用,就要顺应时代的诉求。说过:“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把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变成实际生活里的马克思主义……”将哲学置于社会生活之中,使之生活化,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力量,这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发展,摆脱中国现有的“哲学贫困”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大幅提高,受西方多元文化思想影响的必然结果。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是摆脱“哲学贫困”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纯粹的思辨哲学,马克思在其一生中也没有为了构造其哲学体系而忙碌,他的哲学观点都是围绕着实践展开论述的,是在实践中孕育而生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陷入困境,其重要原因就是其研究与现实生活想脱离,理论脱离了实践。近年来,一些哲学工作者闭门造车,将自己封闭在房子里搞纯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的是自己发表文章的物质奖励,为了完成任务去做学问,远离人民群众,远离社会生活,远离社会生活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理论创新脱离了社会的实践,陷入了纯粹的思辨的马克思主义,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生活的本质完全相背离。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发挥其科学的指导作用的,是不可能深入群众中去的,更加不可能成为人民群众的信仰。除了哲学工作者的原因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始终固化在原苏联的创建的架构上,形成了固定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的表达语境又艰深晦涩,不仅学生看不懂,就连一些从事哲学研究的工作者也未必弄得真切,更别提远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群众了。所以,要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瓶颈,让理论为群众所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势在必行。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