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简论古今论梁漱溟中西古今观

简论古今论梁漱溟中西古今观

收藏本文 2024-04-02 点赞:13430 浏览:581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中西古今之争”的问题上,梁漱溟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对当时的西化派的。当然,梁漱溟在某种意义上也承认中西文化之同,并以此为立论的出发。他阐述了中西之同两方面:共时方面的文化三层说和历时方面的文化三期说。实际上,梁漱溟所认可的,只是中西不能相提并论,一古一今不能等量齐观。其实,在中西之别和古今之异中,梁漱溟更强调的是中西之别,古今之异根于中西之别。因此,有些中西之别是古今之异,有些则不是,关键要看它在哪一个层面上来说。所以,中西古今不能一概而观,文化的不同既有中西之异,又有古今之别;中西之异比古今之别更为根本。或许正如梁漱溟所言,我们所需要的思想,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意志。
关键词:中西之同;古今之别;梁漱溟
1006-723X(2013)01-0114-05

一、对中西古今之争的看法

梁漱溟早年所处的时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的思想界,大都在讨论“东西文化”的问题。梁漱溟当然也不例外,他的早期代表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标题就表明了这一点。甚至直到今天,这也是所谓“中西哲学比较”及“中西文化比较”之类的基本话题。
1论中西古今之争的思潮背景
梁漱溟的中西古今观,是以他对当时的“中西古今之争”的时代思潮背景的分析为前提的。梁漱溟指出,当时的思潮就是全盘西化,即“西方化对于东方化绝对的胜利”。确实,当时的潮流就是全盘西化,一切都向西看。梁漱溟尖锐地指出:这种“西方化对于东方化绝对的胜利”,乃是一种“绝对的压服”!由此可见“中西问题”的尖锐。
梁漱溟敏锐地认识到,这种“绝对的压服”是成问题的,全盘西化是成问题的。就此,他提出了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的问题:
西方化对于东方化,是否要连根拔掉?中国人对于西方化的输入,态度逐渐变迁,东方化对于西方化步步的退让,西方化对于东方化的节节斩伐!到了最后的问题是已将枝叶去掉,要向喉咙去着刀!而将中国化根本打倒!(P15)
确实,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运动,再到五四运动,中国文化节节退让,先是器物层面,再到制度层面,最后到观念层面;而西方文化的输入节节入侵,先是器物层面的输入,再到制度层面的输入,再到观念层面的输入。那么,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的趋势吗?梁漱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并对中西古今之争的历史由来进行了分析。
2对中西古今之争由来的分析
梁漱溟认为,西方化刚开始输入到中国来的时候,乃至于后来的很长一个时期,中西文化并不冲突;在某个方面,西方化还是对于中国文化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在梁漱溟看来,西方化的特征是“理智”的东西,而这正是中国人一向较欠缺的。梁漱溟后来对“理智”与“理性”进行了严格区分,认为:“理性、理智为心思作用之两面:知的一面曰理智,情的一面曰理性,两者相联不离。”“一般的说法,人类的特性在理智。这本来是不错的。但我今天却要说,人类的特征在理性。”“盖理智必造乎‘无所为’的冷静地步,而后得尽其用;就从这里不期而开出了无所私的感情——这便是理性。”“必须屏除感情而后其认识乃锐入者,是之谓理智;其不欺好恶而判别自然明切者,是之谓理性。”“所谓理者,既有此不同,似当分别予以不同名称。前者为人情上的理,不妨简称‘情理’,后者为物观上的理,不妨简称‘物理’。”“清明安和之心,即理性。”(P217~224)但梁漱溟同时认为,这种补充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并无根本的意义。在他看来,“人类远高于动物者,不徒在其长于理智,更在其富于感情。”[3](P444)“理智者人心之妙用;理性者人心之美德。后者为体,前者为用。”[4](P330) 唯其如此,它也并不能对中国文化构成根本的威胁。
梁漱溟指出当时西方学问的输入并不与中国文化发生严重的冲突,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是,另一方面,中西之间的文化冲突也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根据史实,从明朝利玛窦来华传教以来,中西之间就有了文化冲突,明清的教案就是最明显不过的例证。[5~6] 至于战争以后,这种冲突更是日见加剧。
事实上,可以说梁漱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了中西文化冲突问题。
首先就是洋务运动。洋务派仅仅是在器物的层面上引进西方文化,但他们的富国强兵的意图在甲午之战中灰飞烟灭。梁漱溟认为,洋务派失败的原因是他们全然没有留意西洋东西的根源——文化;有西方的根本文化,才有西方的器物;而这些由西方文化生长出来的东西,跟东方的文化是不相容的。梁漱溟说:
他们全然没有留意此点,以为西洋这些东西好像一个瓜,我们仅将瓜蔓截断,就可以搬过来!如此的轻轻一改变,不单这些东西搬不过来,并且使中国旧有的文化步骤也全乱了。(P13)
洋务派失败后,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运动相继兴起。虽然革命派取得些许的胜利,但可以说这些运动最后都失败了。政治改良和革命运动失败后,国人认识到还有根本的问题在后面,这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文化的问题,所以就有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此,梁漱溟分析说:当时有些人认为,“检测使不从根本的地方做起,则所有种种做法都是不中用的,乃至所有西洋文化,都是不能领受接纳的”;以陈独秀等人为例,“他们的意思是想将种种枝叶抛开,直截了当去求最后的根本。所谓根本就是整个的西方文化——是整个文化不相同的问题。如果单采用此种政治制度是不成功的,须根本的通换才可。而最根本的就是思想。”(P1

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4)他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就必须彻底引进西方的文化,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根本上又是不相容的,因此就必须彻底打倒中国旧有的文化,全盘西化。
至于中西文化之间为什么不相容,虽然不乏有识之士,如李大钊等写在相关 论述,[7]但他们并不十分清楚地知道。比如李大钊在其文《东西文明之根本异点》中认为,东方文明之根本精神在静,西方文明之根本精神在动;在梁漱溟看来,“其文章之归结还是希望调和融通,而怎样调和融通,他也没有说出来”。(P17)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udooo.com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